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146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外且用于吸收溢油的吸油机构,所述船体内设有收集箱;所述吸油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辊筒,该辊筒外周侧设有吸油毡层,所述辊筒内部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辊筒能够在第一固定轴上且以第一固定轴水平轴线为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轴内部中空且固定不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溢油回收装置吸油毡吸收溢油效率低下,挤压吸油毡的过程中,吸油毡表面所粘附的水分会直接进入储油箱内,为后期处理溢油带来不便;收集溢油的过程中,溢油容易扩散,导致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存储和使用中,江河湖海等水域时常发生石油泄漏事故。这不仅导致能源损失,也严重地危害着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所以,必须提出高效可行的治理水域溢油事故的方法。
[0003]目前处理溢油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最广范使用的方法为物理吸附法:吸油毡将溢油吸附,待吸油毡吸油饱和后,将其搬运到岸上;最后,用机械挤压法将油从吸油毡中回收。常用的吸油毡为有机合成材料如聚丙烯无纺布,它具有亲油疏水性、密度低以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
[0004]上述物理吸附法存在操作流程繁琐,且浪费资源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溢油回收装置通常将吸油毡设置在传送辊上,然后通过加压的方式将吸油毡中的溢油挤出;例如专利号为CN201110074137.8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面石油污染清除回收装置船,虽然该专利通过吸油毡对水中溢油进行吸收且通过挤压吸油毡来收集溢油,但仍存在如下缺陷:
[0005]1、该专利通过挤压吸油毡来收集溢油,由于吸油毡在划出水面的过程中无法继续吸收溢油,从而导致吸油毡吸收溢油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挤压吸油毡的过程中,吸油毡表面粘附的部分水会直接进入储油箱内,导致在处理收集的油时,还需再次油水分离,增加成本。
[0006]2、该专利在收集溢油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溢油扩散,吸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溢油回收装置的吸油毡吸收溢油效率低下,挤压吸油毡的过程中,吸油毡表面所粘附的水分会直接进入储油箱内,为后期处理溢油带来不便;收集溢油的过程中,溢油容易扩散,导致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外且用于吸收溢油的吸油机构,所述船体内设有收集箱;
[0009]所述吸油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辊筒,该辊筒外周侧设有吸油毡层,所述辊筒内部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辊筒能够在第一固定轴上且以第一固定轴水平轴线为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轴内部中空且固定不动;
[0010]所述第一固定轴内部设有吸取泵,所述第一固定轴侧壁上设有吸油口,该吸油口位于所述吸取泵右上方,所述吸取泵与所述吸油口通过吸油管连接;所述辊筒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孔,所述吸油口与该吸油口处的孔连通;所述吸取泵出口与所述收集箱通过进
油管连接;
[0011]所述辊筒外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能够转动的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上固设有与之同轴设置的挤压滚柱,两个第二轴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轴径向移动,所述挤压滚柱内部中空,所述挤压滚柱上设有滚柱开口,该滚柱开口圆周向大小为挤压滚柱圆周的四分之一,所述挤压滚柱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滚柱内侧壁上设有吸水层。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均固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端与船体通过连接板固连;
[0013]所述第二轴杆上且位于挤压滚柱两端均设有主动齿轮,两个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能够自转,所述第一轴杆上设有两个能够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轴杆上还固设有两个半环形调节抓,所述第二轴杆能够在所述调节抓内滑动;
[0014]所述第一轴杆上套设有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一端与连接板内侧壁固连另一端与第一轴杆侧壁固连;
[0015]所述第一轴杆上侧设有与所述连接板固连的支架,该支架上设有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与所述吸油毡层之间的距离在顺时针方向逐渐递减。
[0016]优选的,述连接组件包括套设在第二固定轴上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上套设有呈椭圆形的环形架,所述环形架内侧壁上下两侧与所述第二轴承外侧壁上下两侧均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环形架上下两端均与连接杆固连,该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杆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包括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下侧设有微生物处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右侧壁下端与第二收集箱通过第一阀门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箱底面与所述微生物处理箱通过第二阀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挤压滚柱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凸起。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设置两个挤压滚柱夹紧吸油毡层,挤压滚柱为内部中空且设有开口,即使部分吸油毡层划出水面,由于该部分相邻的挤压滚柱内装有溢油,能够确保该部分吸油毡层能够继续吸收溢油,提高吸油毡吸收溢油的效率;尤其是挤压滚柱从水中划出,直至滑入到弧形压板下侧的过程中,挤压滚柱中的吸水层能够持续吸收挤压滚柱中的水,并通过通孔将吸水层吸附过多的水分排出,当挤压滚柱移动至辊筒上端时,挤压滚柱内的溢油全部洒落在吸油毡层表面,进一步提升吸油毡层吸收溢油的效率。
[0021]2、连接组件的设置,确保两个挤压滚柱能够跟随辊筒顺时针转动,能够推动溢油移动至吸油机构前侧,不仅避免了溢油的扩散,还增加了吸油机构前侧溢油的厚度,便于集中收集;此外,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辊筒与挤压滚柱能够相对转动,以及两个挤压滚柱能够沿辊筒的径向移动。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多个功能。
[0022]3、辊筒能够在第一固定轴上转动,是基于在第一固定轴内电机的设置,相比于现有的吸油装置,本专利技术中的吸油机构可安装在不同种类的船上,且便于托运;扩大本系统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实施例中回收系统安装在船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施例中吸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施例中吸油机构未安装弧形压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挤压滚柱位于辊筒上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挤压滚柱位于辊筒上端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杆位于调节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杆划出调节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实施例中收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是本实施例中挤压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01:船体
ꢀꢀꢀꢀꢀꢀꢀꢀꢀꢀꢀꢀ
102:收集箱...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船体和位于船体外且用于吸收溢油的吸油机构,所述船体内设有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辊筒,该辊筒外周侧设有吸油毡层,所述辊筒内部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辊筒能够在第一固定轴上且以第一固定轴水平轴线为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轴内部中空且固定不动;所述第一固定轴内部设有吸取泵,所述第一固定轴侧壁上设有吸油口,该吸油口位于所述吸取泵右上方,所述吸取泵与所述吸油口通过吸油管连接;所述辊筒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孔,所述吸油口与该吸油口处的孔连通;所述吸取泵出口与所述收集箱通过进油管连接;所述辊筒外周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能够转动的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上固设有与之同轴设置的挤压滚柱,两个第二轴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轴径向移动,所述挤压滚柱内部中空,所述挤压滚柱上设有滚柱开口,该滚柱开口圆周向大小为挤压滚柱圆周的四分之一,所述挤压滚柱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挤压滚柱内侧壁上设有吸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均固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端与船体通过连接板固连;所述第二轴杆上且位于挤压滚柱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鼎泰瑞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