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95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内的收集箱和设置在船体外的吸油机构,所述收集箱包括第一收集箱以及与之相邻设置的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下侧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三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和第三收集箱之间设有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溢油回收装置无法同时收集不同状态的溢油,且吸油毡表面的溢油难以收集,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下等问题。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是地球上最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水生物最广阔的生活场所。在大规模开发海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溢油事故就是其中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海洋运输的不断发展,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频率也相应增加。溢油事故的频发不仅是对能源的重浪费,也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恢复的破坏。
[0003]为防止及减少乃至消除水域污染,必须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配置吸油船、栏油栅等。此外还可采用人工回收及采用吸油材料、油处理剂、沉降处理、燃烧处理等手段对溢油进行处理。这些方法都是目前解决溢油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吸油毡对海上溢油进行吸收,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例如专利号为CN202010699469.4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实现二度回收的海上溢油清理双体船,虽然该专利通过吸油毡对海上溢油进行吸收后通过挤压吸油毡来收集海中溢油,但仍存在如下缺陷:
[0004]1、该专利通过吸油毡收集的油中仍含有部分海水,在后期处理收集的油时,仍需将油中的水分离,成本增加。
[0005]2、油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为漂浮在海面的油膜、漂浮在海面的分散状态的溢油、凝聚后的溢油;该专利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吸油毡对溢油进行吸收,随后通过挤压装置对吸油毡上的溢油进行挤压,但吸油毡在吸收溢油的过程中分散状的溢油以及凝聚后的溢油粘贴在吸油毡表面,在挤压吸油毡的过程中仅能够挤压吸油毡中的油,而粘贴在吸油毡表面的非液态溢油会随着传送带的传动再次进入海水内,不仅影响吸油毡吸收油的效率,同时也无法做到对吸油毡表面非液态的溢油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溢油回收装置无法同时收集吸油毡内部液态溢油以及表面的非液态溢油,吸收溢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内的收集箱和设置在船体外的吸油机构,所述收集箱包括第一收集箱以及与之相邻设置的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下侧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三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和第三收集箱之间设有阀门;
[0008]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下端设有曝气管,该曝气管与一气泵连通;所述曝气管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右侧壁固连且斜向下设置的导流板,所述第一收集箱与第二收集箱通过一连通管连通,该连通管的进口端位于导流板与第一收集箱连接处的下侧;
[0009]所述第一收集箱左侧与固定管固连且该固定管伸出船体,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有吸收泵,所述吸收泵用于吸取所述吸油机构上的油;
[0010]所述进油管在远离所述船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有折叠管、变径管、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靠近于所述船体一侧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固定管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杆和支撑杆连接,所述弧形压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吸入口,所述弧形压板上侧与所述固定管靠近该弧形压板一端的上侧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所述吸油机构与所述船体通过固定架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吸油机构包括水平布置且能够转动的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外周侧设有三个呈环形布置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吸油毡,所述第一转轴两端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均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2]所述连接板外侧在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方向上依次设有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0013]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均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端固设有齿板,该齿板顶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齿牙,若干齿牙在同一弧线上排列,该齿板能够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端盖与所述固定架固连;
[0014]所述弧形压板远离所述固定管一侧上端设有滚柱,该滚柱能够以该滚柱水平轴线为轴转动;所述弧形压板远离所述固定管一侧下端设有刮板,该刮板沿水平线设置且与所述弧形压板固连。
[0015]优选的,所述弧形压板两端均设有限位板。
[0016]优选的,所述吸收泵左侧且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通气阀,所述气泵右侧且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用于观察该进油管内部的观察窗。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吸油机构所收集的油首先进入第一收集箱内,在气泵的作用下,曝气管对第一收集箱内的油注入密集的微小气泡,微小气泡粘附在油上,进而产生油泡;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在微小气泡的作用下,海水下沉油上升;能够有效的将油中的水分离,随后油以泡沫的形态通过连通管进入第二收集箱内。
[0019]2、第二转轴顺时针旋转,三个第一转轴以第二转轴为轴顺时针转动,能够推动溢油到吸油机构前侧,避免溢油扩散的同时,还增加前侧溢油厚度,便于收集;尤其是三个第一转轴至少一个在海水中,实现了溢油的持续吸收。划出海水的第二转轴逐渐与弧形压板贴合时,连接板上的传动齿轮与齿板刚好开始啮合,在链条的带动下,从动齿轮转动,实现了第二转轴自转,而此时的第二转轴与弧形压板贴合,通过弧形压板上的滚柱挤压第二转轴上的吸油毡,并通过刮板将吸油毡表面凝结状态的油挂掉,通过吸收泵进行吸收,有效清除了吸油毡内部以及表面的溢油。
[0020]3、弧形压板靠近船体一侧的上下两端与固定管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杆和支撑杆连接,且变径管与进油管通过折叠软管连接,在第二转轴摆动且于弧形压板接触的过程中弧形压板始终与第二转轴上的吸油毡贴合。此外,拉伸弹簧的设置,能够在弧形压板与第二转轴分离后回复原来位置,便于与下一个划出海面的第二转轴贴合吸附。
[0021]4、进油管上的通气阀与观察窗分别设置在吸收泵的左右两侧,在吸收泵吸油时,通过调节通气阀,使空气进入吸收泵内,在吸收泵的作用下,能够使经过吸收泵的油与空气
提前混合,使得吸收泵注入第一收集箱内的油多为泡沫状;此外,通过观察窗观察进油管内油与空气的混合情况(气泡大小),便于随时调节通气阀;通过调节气泡大小,实现空气与油的充分混合(在吸收泵搅拌下,能够使空气附着在油表面,进而形成微小泡沫;而空气附着在水上所产生的气泡容易破裂),进一步增加油水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实施例中回收系统安装在船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施例吸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施例中弧形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施例中弧形压板另一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与齿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1:船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溢油微生物处理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内的收集箱和设置在船体外的吸油机构,所述收集箱包括第一收集箱以及与之相邻设置的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下侧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三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和第三收集箱之间设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下端设有曝气管,该曝气管与一气泵连通;所述曝气管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右侧壁固连且斜向下设置的导流板,所述第一收集箱与第二收集箱通过一连通管连通,该连通管的进口端位于导流板与第一收集箱连接处的下侧;所述第一收集箱左侧与固定管固连且该固定管伸出船体,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有吸收泵,所述吸收泵用于吸取所述吸油机构上的油;所述进油管在远离所述船体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有折叠管、变径管、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靠近于所述船体一侧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固定管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杆和支撑杆连接,所述弧形压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吸入口,所述弧形压板上侧与所述固定管靠近该弧形压板一端的上侧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所述吸油机构与所述船体通过固定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鼎泰瑞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