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非点源污染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对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威胁;我国是世界上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大国,化肥平均施用水平大大超出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肥料在降雨和排灌后流失严重,含大量氮磷营养物质的径流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给环境带来严重风险。
[0003]目前,农田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去除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方法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过滤法等;已有的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过滤等面源控制工程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相比而言,塘堰湿地可通过对农田附近堰塘洼地进行改造,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平原河网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含有氮磷的农田退水进入堰塘湿地时,塘内的微生物
‑
水生植物
‑
底泥系统的综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和拦截来自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塘堰主体(1),生态进水沟(2);塘堰主体(1)包括厌氧区(4),缺氧区(6),好氧区(8);生态进水沟(2)与塘堰主体(1)的厌氧区(4)连通,厌氧区(4)与缺氧区(6)连通,缺氧区(6)与好氧区(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态进水沟(2)的出水口与塘堰主体(1)的入水口通过第一量水堰(3)连通,塘堰主体(1)的入水口和塘堰主体(1)的出水口之间依次分为厌氧区(4)、缺氧区(6)、好氧区(8),生态进水沟(2)的出水口通过第一量水堰(3)与厌氧区(4)的入水口连通,厌氧区(4)和缺氧区(6)之间有第二量水堰(5),缺氧区(6)和好氧区(8)之间有第三量水堰(7),好氧区(8)的出水口有第四量水堰(9);工作时,农田退水通过生态进水沟(2)汇集至塘堰湿地系统中先后经过厌氧区(4)、缺氧区(6)、好氧区(8);处理后的农田退水通过好氧区(8)的出水口排出回用于农田灌溉或者补充地下水,或者直接排放至附近水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塘堰主体(1)的水域整体呈U形结构,厌氧区(4)的入水口与好氧区(8)的出水口均位于U形结构的U形开口处;厌氧区(4)的入水口与生态进水沟(2)的出水口正好相对,厌氧区(4)的入水口与生态进水沟(2)的出水口之间是第一量水堰(3),好氧区(8)的出水口与生态进水沟(2)的出水口外侧相对。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塘堰主体(1)与农田的面积比为1: 15~1: 25,塘堰主体(1)的水深为0.5 m~2.0 m;所述塘堰主体(1)中的厌氧区(4)、缺氧区(6)、好氧区(8)的面积比为1:(2~3):(5~7);好氧区(8)的整体长度大于厌氧区(4)和缺氧区(6)的整体长度之和,好氧区(8)的水域面积大于厌氧区(4)和缺氧区(6)的水域面积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厌氧区(4)的水深大于缺氧区(6)的水深,缺氧区(6)的水深大于好氧区(8)的水深;厌氧区(4)的底部与缺氧区(6)的底部之间由于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国祥,王沛芳,王超,陈娟,高阳,许伊,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