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41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通过不同背景液确定预设类型芯片的特征响应频段F1;通过样品溶液确定由样品造成的特征响应频段F2;选择步骤:判断特征响应频段F1与特征响应频段F2是否有重合;检测步骤:若有重合,在芯片上加入样品,在特定电压下,基于重合选择特定频率段,在加速条件下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值的变化率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芯片免疫检测的通用性。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芯片免疫检测的通用性。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芯片免疫检测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分析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免疫检测是基于抗原

抗体结合,对特定生化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技术。抗体通过抗原表面的表位识别对应抗原并结合。这种识别也使免疫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如艾滋病抗体只会与艾滋病抗原结合,而不会与其他抗原反应。
[0003]在传统的检测方法中,目标抗体或抗原与试剂盒内的对应抗原或抗体的结合依靠分子扩散运动和随机布朗运动来完成,整个过程很被动所以检测时间较长,从采集样品到得出结果往往需要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0004]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出现了芯片免疫分析技术,它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芯片上,与待检样品或生物标本同时进行反应,可一次获得芯片中所有已知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结果。例如CN104965081B公开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抗体抗原检测方法,通过对芯片施加激励信号,在芯片内产生介电泳效应、电热效应以及电渗效应,介电泳效应可以使得样品中的目标抗体或抗原向芯片中的电极片方向移动,加快目标抗体或抗原与电极片表面包被的对应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电热效应和电渗效应可以带动液体流动,从而也可以将目标物带向电极附近,从而加速检测,缩短检测时间。
[0005]但是,目前的芯片/电极因为工艺、材料等不一致,在用作加速检测时,表征物质特异性结合的频率点不同,所以缺乏通用性;同时,芯片在经过生物修饰后,特征点也可能随之改变,进而难以根据特征点确定具有通用性的激励信号。
[0006]为此,需要一种通用性强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能够提高芯片免疫检测的通用性。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通过不同背景液确定预设类型芯片的特征响应频段F1;通过样品溶液确定由样品造成的特征响应频段F2;
[0011]选择步骤:判断特征响应频段F1与特征响应频段F2是否有重合;
[0012]检测步骤:若有重合,在芯片上加入样品,在特定电压下,基于重合选择特定频率段,在加速条件下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值的变化率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
[0013]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方案中,预设类型可以是某一类、某一批次的芯片,通过不同背景液确定预设类型芯片的特征响应频段F1,在特征响应频段F1处,芯片的响应值与溶液的关联度小,即确定了芯片响应值与溶液关联度小的部分,再结合通过样品溶液确定的由样品造成的特征响应
频段F2;确定特征响应频段F1与特征响应频段F2的重合部分。该重合部分为芯片中与溶液关联小,且受样品影响的部分。基于重合选择特定频率段,在加速条件下测量,目标抗体或抗原与芯片表面包被的对应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速度更快,可以有效缩短检测时间,而且灵敏度更高。基于重合选择的特定频率,对芯片的通用性也更好。电信号变化率与频率之间存在积分关系,如果特征频率重合,这种积分关系则可以用特征频率所对应的特征值来代替。故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值的变化率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
[0015]进一步,所述检测步骤中,若没有重合,加入样品,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B;对芯片进行加速操作;再次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C;计算两次频率扫描获得的曲线B与曲线C的积分面积差,基于积分面积差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
[0016]加速前后芯片表面是否有目标物会引起电信号的变化,通过曲线B与曲线C的积分面积差可以得出这种变化,从而可以推断出是否有目标物通过加速结合到芯片上了。
[0017]特征响应频段F1与特征响应频段F2没有重合,表明除了抗原

抗体结合引起的变化以外,还有溶液等其他影响所造成的变化,使用积分面积差来计算,通过扣除一个本底,可以将其他影响所造成的变化去掉。
[0018]进一步,所述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具体包括:
[0019]S110、用背景液A清洗芯片第一预设时间,再向芯片加入背景液A,做第一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一曲线;
[0020]S120、扫描后清除芯片内的背景液A并用水清洗第一预设时间,再用背景液B清洗第一预设时间,清洗完成后再加入背景液B,做第二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二曲线;
[0021]S130、将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有重合,若有重合,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重合部分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响应频段F1。
[0022]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重合部分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响应频段F1,即将上述两种不同溶液的频率扫描中的相同部分作为芯片的特征,在该特征处,芯片的响应值与溶液的关联度小。
[0023]进一步,所述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还包括:
[0024]S210、向芯片加入样品溶液A
sample
,做第一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三曲线;
[0025]S220、放置芯片第二预设时间;
[0026]S221、用背景液A清洗芯片后加入样品溶液A
sample
,做二次频率扫描;获得第四曲线;
[0027]S230、对比第三曲线与第四曲线,判断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将第四曲线相对于第三曲线变化的部分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响应频段F2。
[0028]即加样品溶液进行第一次频率扫描后放置一定时间,清洗再加相同样品溶液进行第二次频率扫描,两次频率扫描后变化的频率段,为体现芯片表面反应后产生变化的特征响应频段F2。
[0029]进一步,所述S130中,若没有重合,将第三曲线得到的相位的拐点所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点,基于特征点确定特征响应频段F1x,其中x=a、b、c


[0030]相位的拐点相比于其他电参数更能反映特征响应。
[0031]进一步,所述选择步骤具体为:S310、判断特征响应频段F1或者F1x与特征响应频
段F2是否有重合。
[0032]进一步,所述检测步骤具体包括:
[0033]S410、若有重合,确定重合段或重合点;在芯片上加入样品,在特定电压下,基于重合段或重合点选择特定频率段或特定频率点,在加速条件下随时间测量;
[0034]S420、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值的变化率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
[0035]S510、若没有重合,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B;
[0036]S520、对芯片进行加速操作;
[0037]S530、再次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C;
[0038]S540、计算两次频率扫描获得的曲线B与曲线C的积分面积差,基于积分面积差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
[0039]由于芯片本身、不同样品分子在与芯片表面结合后形成的空间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通过不同背景液确定预设类型芯片的特征响应频段F1;通过样品溶液确定由样品造成的特征响应频段F2;选择步骤:判断特征响应频段F1与特征响应频段F2是否有重合;检测步骤:若有重合,在芯片上加入样品,在特定电压下,基于重合选择特定频率段,在加速条件下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值的变化率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步骤中,若没有重合,加入样品,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B;对芯片进行加速操作;再次进行频率扫描,获得响应电信号的曲线C;计算两次频率扫描获得的曲线B与曲线C的积分面积差,基于积分面积差确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或者定性判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具体包括:S110、用背景液A清洗芯片第一预设时间,再向芯片加入背景液A,做第一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一曲线;S120、扫描后清除芯片内的背景液A并用水清洗第一预设时间,再用背景液B清洗第一预设时间,清洗完成后再加入背景液B,做第二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二曲线;S130、将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有重合,若有重合,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重合部分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响应频段F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响应频段确定步骤还包括:S210、向芯片加入样品溶液A
sample
,做第一次频率扫描,获得第三曲线;S220、放置芯片第二预设时间;S221、用背景液A清洗芯片后加入样品溶液A
sample
,做二次频率扫描;获得第四曲线;S230、对比第三曲线与第四曲线,判断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将第四曲线相对于第三曲线变化的部分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特征响应频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竹徐海李俊胡勇杨黎华马良童立林杰宋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微奥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