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98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包括冷却液储存罐、冷却液输送管、控制组件以及可爆炸产生气体的爆炸物,所述的爆炸物设置在冷却液储存罐内,所述的控制组件与BMS系统信号连接,冷却液中混合有全氟己酮,所述的冷却液输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爆破点,其中:在BMS系统检测到电池组温度超过阈值时,发送信号到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点燃爆炸物,爆炸物爆炸后产生气体进入到冷却液输送管内并且撑开爆破点,本申请结构简单,灭火效果好。灭火效果好。灭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组燃烧电动车最重要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电池组的安全问题,业界采用了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其能够实时监视各电池组电压、电流及温度,均衡各单体电池的电压,使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的容量与性能尽量的趋于一致,但是目前的BMS系统可靠性能并不高,无法完全杜绝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发生着火、爆炸的隐患。
[0003]现在的电动汽车都配置有冷却系统,并且为应对电池组着火问题,也会设置灭火系统,但是这两者都是独立运行的,占用空间大。电动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更加靠近电池组,应对灭火更加具有位置优势,但是现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并不具有灭火能力。
[0004]针对此,对现在的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进行改造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提供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依据现有的冷却系统,实现灭火。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包括冷却液储存罐、冷却液输送管、控制组件以及可爆炸产生气体的爆炸物,所述的爆炸物设置在冷却液储存罐内,所述的控制组件与BMS系统信号连接,冷却液中混合有全氟己酮,所述的冷却液输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爆破点,其中:在BMS系统检测到电池组温度超过阈值时,发送信号到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点燃爆炸物,爆炸物爆炸后产生气体进入到冷却液输送管内并且撑开爆破点。
[0008]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路和加热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爆破点为冷却液输送管的管壁上多个被打磨薄的区域。
[0010]优选的,所述的爆炸物为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铵(NH4NO3)。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申请在原有的冷却系统和BMS系统上增加爆炸物、控制组件,在动力电池组温度超过阈值后,控制组件点燃爆炸物产生大量气体,气体进入到冷却液输送管中,在高压气体下,冷却液输送管上的爆炸点被撑开,冷却液喷淋而出,因为冷却液中混合有全氟己酮,全氟己酮实现灭火,灭火效果好,本申请将冷却系统和灭火系统结合到一体,大大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冷却液储存罐

1、冷却液输送管

2、控制组件

3、爆炸物

4、BMS系统

5、爆破点

6、电池组

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请参考附图,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包括冷却液储存罐1、冷却液输送管2、控制组件3以及可爆炸产生气体的爆炸物4,所述的爆炸物4设置在冷却液储存罐1内,所述的爆炸物4为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铵(NH4NO3),所述的控制组件3与BMS系统5信号连接,所述的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电路和加热单元,冷却液中混合有全氟己酮,所述的冷却液输送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爆破点6,所述的爆破点6为冷却液输送管2的管壁上多个被打磨薄的区域,其中:在BMS系统5检测到电池组7温度超过阈值时,发送信号到控制组件3,控制组件3通过加热单元点燃爆炸物4,爆炸物4爆炸后产生气体进入到冷却液输送管2内并且撑开爆破点6,进而喷出冷却液。
[001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储存罐、冷却液输送管、控制组件以及可爆炸产生气体的爆炸物,所述的爆炸物设置在冷却液储存罐内,所述的控制组件与BMS系统信号连接,冷却液中混合有全氟己酮,所述的冷却液输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爆破点,其中:在BMS系统检测到电池组温度超过阈值时,发送信号到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点燃爆炸物,爆炸物爆炸后产生气体进入到冷却液输送管内并且撑开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远翟瑞张郁娄越胡波孙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