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38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包括若干竖直设置水冷管,且5~8个水冷管依次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水冷管单元,各水冷管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水冷管单元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水冷管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内,若干个水冷管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水冷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冶金炉窑对煤的利用率较低,烟气温度高的余热锅炉,工作时提高了受热面的冷却效果,降低单根炉管的受热强度,降低水冷管爆管的风险,达到了稳定生产的目的。达到了稳定生产的目的。达到了稳定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水冷壁
,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

技术介绍

[0002]顶吹熔炼炉余热锅炉用于冷却顶吹炉排出的高温烟气,为后续收尘和制酸工艺创造条件。由于顶吹炉熔炼对煤的利用率较低,部分煤在顶吹余热锅炉入口处进行二次燃烧,高温烟气70%的热负荷集中于过渡段水冷壁,易造成过渡段水冷壁过热爆管,影响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水冷壁容易过热导致爆管的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包括若干竖直设置水冷管, 且5~8个水冷管依次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水冷管单元,各水冷管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水冷管单元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水冷管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内,若干个水冷管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水冷壁。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管的材质为20G/GB5310,规格为Φ38
×
5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的材质为Q235

A,翅片的厚度为5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管单元由6个水冷管构成。
[0009]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炉窑对煤的利用率较低,烟气温度高的余热锅炉,工作时提高了受热面的冷却效果,降低单根炉管的受热强度,降低水冷管爆管的风险,达到了稳定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

水冷管,2

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包括若干竖直设置水冷管1,且6个水冷管1依次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水冷管单元,各水冷管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水冷管单元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翅片2,翅片2与水冷管1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内,若干个水冷管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水冷壁。水冷管1的材质为20G/GB5310,规格为Φ38
×
5mm;翅片2的材质为Q235

A,翅片2的厚度为5mm。该水冷壁生产制造时,受热面的焊接应做外观检查和100%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同时需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12.4MPa,水压试验后,再用压缩空气吹扫,以清除
内部杂物。
[0014]原有过渡段水冷壁为炉管节距50mm的普通膜式水冷壁,水冷管规格为φ38
×
5mm,总的设计循环流量为468.5m3/h。本次将节距调整为40mm的密排管膜式水冷壁,因考虑整体式密排管膜式水冷壁检修难度大,故将6根炉管设计为一组密排管膜式水冷壁,在每组密排管膜式水冷壁之间保留原有的翅片,从而形成局部密排管式水冷壁。局部密排管式水冷壁,使单个循环回路的热负荷将降低20%,同时整个过渡段的循环流量将增加约110 m3/h。
[001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设置水冷管, 且5~8个水冷管依次并列连接形成一个水冷管单元,各水冷管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水冷管单元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水冷管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内,若干个水冷管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水冷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密排管式水冷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彬姚树明屈永保王增垚杨树彪拓俊旺李玮韬魏开栋唐伟栋王砚林刘想成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