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10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支撑梁(1)、支撑标准件(2)、左加压件(31)、右加压件(32)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标准件(2)等距分布设置于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之间,左加压件(31)与型钢支撑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右加压件(32)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固定连接,且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均与型钢支撑梁(1)垂直。通过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垂直于型钢支撑梁(1),使得整个组合支撑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方向上,从而提高支撑体系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基坑围护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深基坑工程中,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一般需要在基坑周围设置围护结构及多道支撑结构。通过支撑梁对撑在相对两侧的围檩梁之间,以此形成对基坑的支撑,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0003]现有技术中,预应力加压组件通常具有两个可相互撑开的支撑部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千斤顶装置置于两支撑部件的之间施加预应力,由于两个支撑部件在横向上不受支撑,会造成与支撑梁连接的部件在支撑梁的重力作用下下沉,而导致预应力加压组件的两个支撑部件的标高不同,使得整个组合支撑梁得对撑轴力不在同一方向上,从而降低支撑梁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支撑梁的支撑效果较低、对撑轴力不在同一方向上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连接结构,以解决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支撑梁支撑效果较低的技术缺陷问题。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支撑梁、支撑标准件、左加压件、右加压件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标准件等距分布设置于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之间,左加压件与型钢支撑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右加压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固定连接,且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均与型钢支撑梁垂直。通过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与型钢支撑梁垂直设置,使得整个组合支撑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方向上,从而提高支撑体系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
[0006]优选的,支撑标准件的中心轴线与型钢支撑梁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通过支撑标准件的中心轴线与型钢支撑梁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设置,使得整个组合支撑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0007]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标准件之间设有扩张插槽。以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液压钳插入扩张插槽内将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撑开。
[0008]优选的,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均设有平行于型钢支撑梁的支撑钢板。以保证左加压件及右加压件的支撑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加压件的重量,便于实际施工操作。
[0009]优选的,左加压件与型钢支撑梁通过焊接或者高强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高强螺栓使得左加压件与型钢支撑梁的固定连接更为牢靠。
[0010]优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侧设有预埋螺杆,右加压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预埋螺杆固定连接。通过预埋螺杆使得右加压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固定连接更为牢靠,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0011]优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三角混凝土梁、压顶梁、腰梁、结构楼板或者外墙。
[0012]优选的,支撑标准件通过高强螺栓等距分布设置于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之间。以保证组合支撑体系整体受力均匀,减少预应力的损失。
[0013]优选的,型钢支撑梁为带有多个开孔的H型钢。H型钢材料自重轻,可以避免偏心受压、应力损失。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成果在于:
[0015]通过左加压件和右加压件与型钢支撑梁垂直设置,使得整个组合支撑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方向上,从而提高支撑体系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右加压件与三角混凝土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右加压件与压顶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右加压件与腰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右加压件与已建结构楼板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右加压件与外墙连接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型钢支撑梁;2

支撑标准件;31

左加压件;32

右加压件;33

支撑钢板;41

三角混凝土梁;42(a)

压顶梁;42(b)

腰梁;43(a)

结构楼板;43(b)

外墙;5

扩张插槽;6

预埋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支撑梁1、支撑标准件2、左加压件31、右加压件32及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三角混凝土梁41、压顶梁42(a)腰梁42(b)、已建结构楼板43(a)或者外墙43(b)。支撑标准件2等距分布设置于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之间,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均垂直于型钢支撑梁1,也可以将支撑标准件2的中心轴线与型钢支撑梁1的中心轴线重合。左加压件31与型钢支撑梁1的端部通过焊接或者高强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高强螺栓使得左加压件31与型钢支撑梁1的固定连接更为牢靠。三角混凝土梁41在施工过程中在其一侧设有直径为24mm的预埋螺杆6,右加压件32与三角混凝土梁41通过预埋螺杆6固定连接。通过预埋螺杆6使得右加压件32与三角混凝土梁41的固定连接更为牢靠,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通过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均垂直于型钢支撑梁1,使得整个组合支撑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方向上,将支撑标准件2的中心轴线与型钢支撑梁1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可以使得整个组合支撑
体系的对撑轴力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从而提高支撑体系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保证基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
[0025]支撑标准件2通过高强螺栓等距分布设置于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之间,相邻的两个支撑标准件2之间设有扩张插槽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将支撑标准件2与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之间的高强螺栓松开,将液压钳依次插入扩张插槽5内将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相互撑开,撑开后支撑标准件2与左加压件31或者支撑标准件2与右加压件32之间产生的间隙,通过向间隙内插入预紧插板或预紧插片,以将预应力保持在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上,从而保证组合支撑体系整体受力均匀,减少预应力的损失。
[0026]左加压件31和右加压件32均设有平行于型钢支撑梁1的支撑钢板33。以保证左加压件31及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支撑梁(1)、支撑标准件(2)、左加压件(31)、右加压件(32)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支撑标准件(2)等距分布设置于所述左加压件(31)和所述右加压件(32)之间,所述左加压件(31)与所述型钢支撑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加压件(32)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左加压件(31)和所述右加压件(32)均与所述型钢支撑梁(1)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标准件(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型钢支撑梁(1)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标准件(2)之间设有扩张插槽(5)。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预应力件的支撑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压件(31)和所述右加压件(32)均设有平行于所述型钢支撑梁(1)的支撑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建胡琦徐晓兵黄星迪黄天明王涛朱海娣竹相李健平娄泽峰邓以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