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2312914U在2012年7月11日公开一种冷热风隔离的无油炸锅,其包括:上锅身和下锅身。所述上锅身和下锅身分别为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与外层之间为中空的风道,上锅身和下锅身开有连接孔,所述上锅身在顶端装有马达及与马达连接的风扇,在马达左边开有进气口,在风扇的下方设有空气分流罩,在空气分流罩的下面为中空隔热层,所述下锅身在底部开有出气口。上述结构在接通电源开始工作时,锅内热量通过热辐射传递到中空层时,由马达驱动风扇开始工作,使冷风由进气口吸入,经风扇驱动,空气分流罩分流,流经连接口到下锅身,最后到出气口来完成冷气交换;上述的风扇虽然能对锅身进行散热,但是散热效果有限,影响炸锅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锅身内的热辐射效果也不理想,影响食品的烹饪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散热和热辐射效果差的不足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包括底座(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外壳(2)固定设置在底座(1)一侧、且二者之间形成装配空腔(3),装配空腔(3)内设置有风罩组件和循环风组件;所述循环风组件包括电机(4)、散热风叶(5)、热风风叶(6)、发热件(7),其中,电机(4)和散热风叶(5)分别位于风罩组件一侧,热风风叶(6)和发热件(7)分别位于风罩组件另一侧;所述热风风叶(6)与电机(4)驱动连接、且通过电机(4)的驱动将发热件(7)产生的热量吹导至底座(1)另一侧;所述散热风叶(5)与电机(4)驱动连接、且通过电机(4)的驱动将装配空腔(3)内的热量循环吹导至装配空腔(3)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组件包括导风罩(8)和固定罩(9),导风罩(8)一侧与固定罩(9)相互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腔体(10);所述底座(1)另一侧设置有加热空腔(13);所述热风风叶(6)位于腔体(10)内、且与电机(4)驱动连接;所述发热件(7)位于热风风叶(6)前方、且固定设置在腔体(10)内;所述热风风叶(6)通过电机(4)的驱动将发热件(7)产生的热量循环吹导在腔体(10)与加热空腔(1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9)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风口(12)和第二循环风口(40);所述热风风叶(6)通过电机(4)的驱动将发热件(7)产生的热量经第一循环风口(12)吹导至加热空腔(13),并将加热空腔(13)内的热量经第二循环风口(40)吹导至腔体(10),以实现发热件(7)产生的热量循环吹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风口(12)和第二循环风口(40)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一循环风口(12)环形阵列在固定罩(9)表面外侧,若干个第二循环风口(40)环形阵列在固定罩(9)表面中心处,或者,若干个第二循环风口(40)环形阵列在固定罩(9)表面外侧,若干个第一循环风口(12)环形阵列在固定罩(9)表面中心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8)另一侧设置有凹部(14),外围设置有出风口(11);所述凹部(14)外围设置有缺口(15);所述电机(4)位于腔体(10)外侧、且固定设置在导风罩(8)上,其动力输出端与散热风叶(5)驱动连接后穿过导风罩(8)、且伸入腔体(1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鑫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