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05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包括前后贯通的外壳体,其前端头经进风变径管安装有进风管,外壳体后端头经出风变径管安装有出风管,位于进风变径管后方的外壳体内安装有降噪单元,位于降噪单元后方的外壳体内依次安装有多组换热器组件,位于换热器组件后方的外壳体内还安装有除雾器;降噪单元的结构为:包括前后贴合布置的框架层和穿孔层,框架层位于穿孔层的前侧,框架层中流通冷媒介质;从进风管流进的气流依次流经降噪单元的框架层和穿孔层,而后由换热器组件换热、除雾器除雾后经出风管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管降噪单元中的穿孔层,有效降低鼓风装置噪音,同时由框架层增加换热,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目的,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鼓风装置
,尤其是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行业中,炼铁用高炉鼓风系统的主风机均采用轴流式静叶可调压缩鼓风机组,其具有功率大、排气量大、压缩比高、径向尺寸小、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但运行噪音很大;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噪声沿着轴流式静叶可调压缩鼓风机组进气口管道经过滤脱湿鼓风装置后传出,噪音污染极大。
[0003]现有技术中,脱湿鼓风装置通常采用换热器加除雾器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组合的脱湿鼓风装置对炼铁系统来说具有节能的作用,亦对轴流式静叶可调压缩鼓风机组产生的噪音有一定的降噪作用,但是降噪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绝大部分噪音还是会经高炉过滤脱湿鼓风装置传递出来,对周围生产环境产生严重的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从而有效降低鼓风装置噪音,并增设了换热,进一步助力于节能减排,实用性好。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包括前后贯通的外壳体,外壳体前端头经进风变径管安装有进风管,外壳体后端头经出风变径管安装有出风管,位于进风变径管后方的外壳体内安装有降噪单元,位于降噪单元后方的外壳体内依次安装有多组换热器组件,位于换热器组件后方的外壳体内还安装有除雾器;
[0007]所述降噪单元的结构为:包括前后贴合布置的框架层和穿孔层,框架层位于穿孔层的前侧,框架层中流通冷媒介质;从进风管流进的气流依次流经降噪单元的框架层和穿孔层,而后由换热器组件换热、除雾器除雾后经出风管流出。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框架层的结构为:包括间隔平行布置的两根汇流管,两根汇流管之间间隔垂直安装有多根通管,汇流管与每根通管均贯通;两根汇流管中部均开有流通孔,一个为冷媒进口,另一个为冷媒出口。
[0010]相邻通管之间还共同均匀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汇流管平行。
[0011]所述通管为钢管或是翅片管。
[0012]所述穿孔层的结构为:包括薄板,薄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13]所述框架层和穿孔层焊装为一体式结构的降噪单元。
[0014]位于换热器组件和除雾器之间的外壳体下部还设置有排水段,排水段上连通安装有排水器,排水段通过排水器将水外排。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从进风管流进的气流依次流经降噪单元的
框架层和穿孔层,而后由换热器组件换热、除雾器除雾后经出风管流出;框架层的存在,一方面助力于穿孔层的稳定可靠安装,另一方面亦助力于提升换热效率,使得热交换更充分,脱湿效果更好;穿孔层的存在,增加了噪声传递的抗阻,从而有效削弱了噪声传递,实现了有效降噪,实用性好;
[0017]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18]框架层和穿孔层焊装为一体,框架层为穿孔层增加了强度、硬度支承,使得穿孔层在外壳体截面处的安装稳定、可靠,从而助力于保障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降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进风管;2、进风变径管;3、外壳体;4、降噪单元;5、换热器组件;6、除雾器;7、出风变径管;8、出风管;9、排水段;10、排水器;41、薄板;42、通孔;43、流通孔;44、支撑柱;45、通管;46、汇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包括前后贯通的外壳体3,外壳体3前端头经进风变径管2安装有进风管1,外壳体3后端头经出风变径管7安装有出风管8,位于进风变径管2后方的外壳体3内安装有降噪单元4,位于降噪单元4后方的外壳体3内依次安装有多组换热器组件5,位于换热器组件5后方的外壳体3内还安装有除雾器6;
[0024]如图2所示,降噪单元4的结构为:包括前后贴合布置的框架层和穿孔层,框架层位于穿孔层的前侧,框架层中流通冷媒介质;从进风管1流进的气流依次流经降噪单元4的框架层和穿孔层,而后由换热器组件5换热、除雾器6除雾后经出风管8流出;框架层的存在,一方面助力于穿孔层的稳定可靠安装,另一方面亦助力于提升换热效率,使得热交换更充分,脱湿效果更好;穿孔层的存在,增加了噪声传递的抗阻,从而有效削弱了噪声传递,实现了有效降噪,实用性好。
[0025]框架层的结构为:包括间隔平行布置的两根汇流管46,两根汇流管46之间间隔垂直安装有多根通管45,汇流管46与每根通管45均贯通;两根汇流管46中部均开有流通孔43,一个为冷媒进口,另一个为冷媒出口;冷媒从进口流入对应的汇流管46中,并分流至各个通管45中,冷媒经通管45管壁与外部流过的流体介质进行换热,而后各个通管45中换热后的冷媒汇集至另一汇流管46中,并从出口流出;通过冷媒的流通,为外壳体3内部的流通介质增加换热,助力于热交换的充分和可靠。
[0026]相邻通管45之间还共同均匀安装有支撑柱44,支撑柱44与汇流管46平行;支撑柱44的存在有效增加了通管45以及框架层整体的结构强度,有效保证了设备整体的正常使用。
[0027]通管45为钢管或是翅片管。
[0028]穿孔层的结构为:包括薄板41,薄板4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2,流通的介质经通孔42流动,噪声则在薄板41处收到较大抗阻,一部分被反射,从而降低了噪声的正常传递,实现
了降噪。
[0029]框架层和穿孔层焊装为一体式结构的降噪单元4,框架层为穿孔层增加了强度、硬度支承,使得穿孔层在外壳体3截面处的安装稳定、可靠,从而助力于保障降噪效果。
[0030]位于换热器组件5和除雾器6之间的外壳体3下部还设置有排水段9,排水段9上连通安装有排水器10,排水段9通过排水器10将水外排。
[0031]排水段9处设置有排水槽或是排水盘结构。
[0032]换热器组件5为套片管式或板翅式结构。
[0033]除雾器6为钢丝网式或折流板式结构。
[0034]对于流动的介质而言,紊流状态时的传热性能远远优于层流状态时;当介质流经降噪单元4时,介质一方面由框架层内流通的冷媒介质实现热交换、提升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流经穿孔层的介质因流通面积的改变,流速提高,逐渐由层流向紊流转变,从而助力于热交换的充分,使得脱湿效果更好;
[0035]噪声在遇到穿孔层时,由于截面的变化,相当于提升了声阻抗,使得一部分声波能量被反射,从而实现降噪;本技术中开有通孔42的薄板41结构,消声量能够达到10分贝以上。
[0036]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巧妙,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助力于节能减排的同时,亦有效降低了噪声传递,降低了噪音污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包括前后贯通的外壳体(3),外壳体(3)前端头经进风变径管(2)安装有进风管(1),外壳体(3)后端头经出风变径管(7)安装有出风管(8),其特征在于:位于进风变径管(2)后方的外壳体(3)内安装有降噪单元(4),位于降噪单元(4)后方的外壳体(3)内依次安装有多组换热器组件(5),位于换热器组件(5)后方的外壳体(3)内还安装有除雾器(6);所述降噪单元(4)的结构为:包括前后贴合布置的框架层和穿孔层,框架层位于穿孔层的前侧,框架层中流通冷媒介质;从进风管(1)流进的气流依次流经降噪单元(4)的框架层和穿孔层,而后由换热器组件(5)换热、除雾器(6)除雾后经出风管(8)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降噪型脱湿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层的结构为:包括间隔平行布置的两根汇流管(46),两根汇流管(46)之间间隔垂直安装有多根通管(45),汇流管(46)与每根通管(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华余秋根庞嘉林翟颖萍漆林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龙石化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