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召华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036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包括管体、限位板A、限位板B、导入盒A、导入盒B、限位槽、固定槽、导管、针孔、锁扣、治疗针、推进柱,所述管体后端内侧固定限位板A,所述限位板B固定于管体中部内侧,所述导入盒A固定于管体前端下部,所述导入盒B铰接于导入盒A右侧,且与管体前端上部对应,所述限位槽轴向开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中部,且相互对应,所述固定槽开于限位槽后部,所述导管径向固定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中部,所述针孔径向开于导管中部,所述锁扣安装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之间,所述治疗针放置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之间,所述推进柱安装于管体后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稳定掌控治疗针具,方便治疗与使用。便治疗与使用。便治疗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进针器,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中医里面重要的治疗手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进针器是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针迅速刺入皮下以减轻痛感的针刺辅助用具,现有进针器对于针具的掌控性不稳,且有无法脱离进针器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包括管体、限位板A、限位板B、导入盒A、导入盒B、限位槽、固定槽、导管、针孔、锁扣、治疗针、推进柱,所述管体后端内侧固定限位板A,所述限位板B固定于管体中部内侧,所述导入盒A固定于管体前端下部,所述导入盒B铰接于导入盒A右侧,且与管体前端上部对应,所述限位槽轴向开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中部,且相互对应,所述固定槽开于限位槽后部,所述导管径向固定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中部,所述针孔径向开于导管中部,所述锁扣安装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之间,所述治疗针放置于导入盒A与导入盒B之间,所述推进柱安装于管体后部。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锁扣包括滑槽、扣槽、滑板、U型板、弹簧A,所述滑槽开于导入盒A顶端左部,所述扣槽开于导入盒B顶端右部,且与滑槽对应,所述滑板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U型板固定于滑板左端,且U型板上部与扣槽对应,所述弹簧A固定于U型板左端,且弹簧A抵于滑槽左端内侧。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治疗针包括针柄、针体、胶圈,所述针柄放置于限位槽内部,所述针体固定于针柄前端,且与针孔对应,所述胶圈套于针柄中部,且与固定槽对应。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进柱包括柱体、限位板C、弹簧B,所述柱体于管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C固定于柱体后部,且位于限位板A与限位板B之间,所述弹簧套于柱体中部,且抵于限位板C与限位板B之间。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对于治疗针具的掌控性稳定,使用后脱离方便,方便使用治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锁扣剖视图。
[0012]图4为本技术治疗针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推进柱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管体,2、限位板A,3、限位板B,4、导入盒A,5、导入盒B,6、限位槽,7、固定槽,8、导管,9、针孔,10、锁扣,11、治疗针,12、推进柱,13、滑槽,14、扣槽,15、滑板,16、U型板,17、弹簧A,18、针柄,19、针体,20、胶圈,21、柱体,22、限位板C,23、弹簧B。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6]如图1

5所示,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包括管体1、限位板A2、限位板B3、导入盒A4、导入盒B5、限位槽6、固定槽7、导管8、针孔9、锁扣10、治疗针11、推进柱12,所述管体1后端内侧固定限位板A2,所述限位板B3固定于管体1中部内侧,所述导入盒A4固定于管体1前端下部,所述导入盒B5铰接于导入盒A4右侧,且与管体1前端上部对应,所述限位槽6轴向开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中部,且相互对应,所述固定槽7开于限位槽6后部,所述导管8径向固定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中部,所述针孔9径向开于导管8中部,所述锁扣10安装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之间,所述治疗针11放置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之间,所述推进柱12安装于管体1后部。
[0017]所述锁扣10包括滑槽13、扣槽14、滑板15、U型板16、弹簧A17,所述滑槽13开于导入盒A4顶端左部,所述扣槽14开于导入盒B5顶端右部,且与滑槽13对应,所述滑板15于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U型板16固定于滑板15左端,且U型板16上部与扣槽14对应,所述弹簧A17固定于U型板16左端,且弹簧A17抵于滑槽13左端内侧。
[0018]所述治疗针11包括针柄18、针体19、胶圈20,所述针柄18放置于限位槽6内部,所述针体19固定于针柄18前端,且与针孔9对应,所述胶圈20套于针柄18中部,且与固定槽7对应。
[0019]所述推进柱12包括柱体21、限位板C22、弹簧B23,所述柱体21于管体1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C22固定于柱体21后部,且位于限位板A2与限位板B3之间,所述弹簧套于柱体21中部,且抵于限位板C22与限位板B3之间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推动推进柱12后端,限位板C22挤压弹簧B23至限位板B3,柱体21前端推动针柄18前进,针体19通过针孔9推出导管8,针柄18前端抵于限位槽6前端,滑板15受到针柄18推动将U型板16推出扣槽14,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脱离,治疗针11脱离。
[0021]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包括管体(1)、限位板A(2)、限位板B(3)、导入盒A(4)、导入盒B(5)、限位槽(6)、固定槽(7)、导管(8)、针孔(9)、锁扣(10)、治疗针(11)、推进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后端内侧固定限位板A(2),所述限位板B(3)固定于管体(1)中部内侧,所述导入盒A(4)固定于管体(1)前端下部,所述导入盒B(5)铰接于导入盒A(4)右侧,且与管体(1)前端上部对应,所述限位槽(6)轴向开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中部,且相互对应,所述固定槽(7)开于限位槽(6)后部,所述导管(8)径向固定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中部,所述针孔(9)径向开于导管(8)中部,所述锁扣(10)安装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之间,所述治疗针(11)放置于导入盒A(4)与导入盒B(5)之间,所述推进柱(12)安装于管体(1)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10)包括滑槽(13)、扣槽(14)、滑板(15)、U型板(16)、弹簧A(1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召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召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