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受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92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受水器,其包括受水斗和与所述受水斗围成收容空间的受水筒,所述受水斗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受水筒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受水斗的远离所述受水筒一端设置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厚度小于所述受水斗的厚度,所述导流斜面为硅胶结构。所述受水斗和所述受水筒为多层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薄膜结构。一次性使用能够避免在冲洗眼部时需要反复倾倒受水器内的冲洗液的问题,能够减少大量人工清洗剂消毒,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化操作流程以及适应性强的一次性受水器,值得临床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受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眼科的一次性受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鼻窦炎三联治疗、眼科洗眼、耳鼻喉科清洗等医疗操作中,都需进行局部药物冲洗,并需要对冲洗的药液进行收集,以便直观的观察冲洗液的质和量,以辅助判断病情,而为了方便舒适的收集冲洗出的药液,通常会用到受水器。
[0003]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由搪瓷或硬塑料制作的漏斗式受水器对体位要求严格,成人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坐位,患儿取仰卧位,操作时头偏向一侧,可由患者本人或患儿家属手扶受水器,紧贴在一侧面颊部。当患者需要冲洗结膜囊时,由于病情需要,需要反复冲洗,将受水器中的冲洗液倒空后再进行冲洗,如此反复操作,不仅操作麻烦,还延长了冲洗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而目前使用最多的眼科用的受水器是塑料或者不锈钢的,反复清洗消毒使用,现使用中的受水器采用的是浸泡消毒,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倒废液及清洗消毒耗费大量人工,且受水器的重复使用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0004]同时,受水器的容积一般为120ml,受水器中的液体满了之后需要操作者将液体倒入另一个桶里,完成一次冲洗操作往往需要多次倒水,耗时费力,为冲洗液的收集带来极大的不便。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受水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受水器是塑料或者不锈钢的,反复清洗消毒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倒废液及清洗消毒耗费大量人工,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受水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r/>[0007]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一次性受水器,所述一次性受水器包括受水斗和与所述受水斗围成收容空间的受水筒,所述受水斗的底部与所述受水筒连通,所述受水斗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受水筒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漏斗状结构的顶部尺寸比底部尺寸大,所述受水斗的远离所述受水筒一端设置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厚度小于所述受水斗的厚度。
[000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漏斗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
[0010]所述所述筒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导流斜面为硅胶结构。
[00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水斗和所述受水筒为多层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薄膜结
构。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水斗结构为1~3毫米厚度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所述受水筒底部为0.3~0.7毫米厚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结构。
[00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斜面与所述受水斗、所述受水筒一体成型。
[00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一次性受水器还包括连接所述受水斗侧边和所述受水筒侧边的把手。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把手与所述受水斗由可降解塑料一体成型。
[00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水筒底部或者侧边设置一开口结构,所述开口接口用于连接引流管。
[00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水筒的内直径为30~50cm,所述受水筒的高度为70~90mm,所述受水斗外侧面的长度为130~150mm,所述受水斗的内侧面宽度为70~90mm,所述受水斗的高度为20~30mm。
[00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受水斗外侧面的长度为142mm,所述受水斗的内侧面宽度为80mm,所述受水斗的高度为25mm,所述受水筒的内直径为40cm,所述受水筒的高度为80mm。
[0019]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通过提供由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的受水斗和由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的受水筒,使得所述一次性受水器可以做到一次性使用后能够经过降解工艺进行处理,一次性使用能够避免在冲洗眼部时需要反复倾倒受水器内的冲洗液的问题,能够减少大量人工清洗剂消毒,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设置不同材质的导流斜面贴近人体,使得人体接触导流斜面的舒适感提高,便于进行冲洗操作;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化操作流程以及适应性强的一次性受水器,值得临床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的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在本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受水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受水器100,所述一次性受水器包括受水斗11和与所述受水斗
11围成收容空间的受水筒12,所述受水斗11的底部与所述受水筒12连通。所述受水斗11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受水筒12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漏斗状结构的顶部尺寸比底部尺寸大,这样就方便所述受水斗11的底部和所述受水筒12顶部连通,使得整个受水器都形成一个漏斗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受水斗11和所述受水筒12可以为多层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薄膜结构。具体地,所述漏斗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导流斜面为硅胶结构。
[0027]可降解塑料一般可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四大类。其中,光降解塑料是将光敏剂掺在塑料中,在太阳光照射作用下,塑料逐渐分解。但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受到太阳光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无法控制。生物降解塑料是指能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此类塑料贮存运输方便,应用范围较广。光/生物降解塑料,就是融合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双重特点的塑料。水降解塑料是一种在水中可以溶解的塑料,原因是其中添加了吸水性物质。随着现代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受水器包括受水斗和与所述受水斗围成收容空间的受水筒,所述受水斗的底部与所述受水筒连通,所述受水斗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受水筒为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漏斗状结构的顶部尺寸比底部尺寸大,所述受水斗的远离所述受水筒一端设置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厚度小于所述受水斗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漏斗状结构;所述所述筒状结构为光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或水降解塑料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导流斜面为硅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水斗和所述受水筒为多层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薄膜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水斗结构为1~3毫米厚度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所述受水筒底部为0.3~0.7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莉吕秀芳钟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