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74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包括夹持结构与点滴流速监测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端部连接点滴流速监测结构且其用于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固定在滴管上,夹持结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销杆、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与调节杆,上夹板、下夹板结构一致且其夹持部均为与滴管配合的弧形状,上夹板、下夹板中部通过销杆铰连并使上夹板、下夹板可绕销杆转动;所述销杆上设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夹板、下夹板的内侧端面上,弹簧外侧设有筒体,且该筒体可绕弹簧、销杆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结构能方便的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夹持固定在滴管上,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基于红外线传感检测,从而使得装置能对点滴的液滴进行监测。进行监测。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的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速度具有一定要求,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快速输液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容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大,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0003]很多时候输液速度是需要经常调整的,特别是在手术室内,有时后需要快速输液(抢救时),有时候需要缓慢输液(限制液体的患者),而输液速度是需要及时掌握和控制,而在手术室内经常是把输液速度调快后忘记了再调回慢速,导致输液过度,因此需要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来监控点滴流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包括夹持结构与点滴流速监测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端部连接点滴流速监测结构且其用于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固定在滴管上,夹持结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销杆、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与调节杆,上夹板、下夹板结构一致且其夹持部均为与滴管配合的弧形状,上夹板、下夹板中部通过销杆铰连并使上夹板、下夹板可绕销杆转动;所述销杆上设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夹板、下夹板的内侧端面上,弹簧外侧设有筒体,且该筒体可绕弹簧、销杆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结构一致且其顶部分别与上夹板、下夹板的端面铰接,其相靠近的底部相铰接,且该铰接处设有圆孔;所述调节杆横向设置且其一端与筒体端部固接,其另一端穿过圆孔并连有点滴流速监测结构。
[0006]优选的,调节杆内部中空,调节杆外侧端设有螺纹,调节杆上设有将夹持结构锁紧的自锁螺母。
[0007]优选的,上夹板、下夹板内侧设有红外线传感器,且该红外线传感器具体型号为SDP

0323,红外线传感器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穿过调节杆的中空腔并连接至点滴流速监测结构。
[0008]优选的,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处理器、蓄电池与播报器,处理器为单片机且其具体型号为AT89C51,处理器获取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监测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器基于红外数据控制播报器发出流速播报。即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监测液滴,并根据液滴通过播报器播报声音,一滴一个“滴”声,当液体快到变成直线水平时,变成持续发出的“滴”。而滴速变慢时“滴”声也跟着变慢。所以通过耳朵我们就能判断输液速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结构能方便的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夹持固定在滴管上,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基于红外线传感检测,从而使得装置能对点滴的液滴进行监测,可通过播报器播报声音,通过人耳就能判断输液速度,可根据声音判断输液速度快或慢。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滴管;2、上夹板;3、下夹板;4、销杆;5、第一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7、调节杆;8、螺母;9、红外线传感器;10、处理器;11、蓄电池;12、播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包括夹持结构与点滴流速监测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端部连接点滴流速监测结构且其用于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固定在滴管1上,夹持结构包括上夹板2、下夹板3、销杆4、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与调节杆7,上夹板2、下夹板3结构一致且其夹持部均为与滴管1配合的弧形状,上夹板2、下夹板3中部通过销杆4铰连并使上夹板2、下夹板3可绕销杆4转动;所述销杆4上设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夹板2、下夹板3的内侧端面上,弹簧外侧设有筒体,且该筒体可绕弹簧、销杆4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结构一致且其顶部分别与上夹板2、下夹板3的端面铰接,其相靠近的底部相铰接,且该铰接处设有圆孔;所述调节杆7横向设置且其一端与筒体端部固接,其另一端穿过圆孔并连有点滴流速监测结构。
[0017]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7内部中空,调节杆7外侧端设有螺纹,调节杆7上设有将夹持结构锁紧的自锁螺母8。
[0018]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在工作时,通过人工将自锁螺母8向上旋转,通过将夹持结构的下半部分展开,并将滴管1固定即可。
[0019]在本实施例中,上夹板2、下夹板3内侧设有红外线传感器9,且该红外线传感器9具体型号为SDP

0323,红外线传感器9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穿过调节杆7的中空腔并连接至点滴流速监测结构。
[002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红外线传感器9监测点滴流速等其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具体实现过程。
[0021]在本实施例中,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处理器10、蓄电池11与播报器12,处理器10为单片机且其具体型号为AT89C51,处理器10获取红外线传感器9的红外监测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器10基于红外数据控制播报器12发出流速播报。即通过红外线传感器9监测液滴,并根据液滴通过播报器12播报声音,一滴一个“滴”声,当液体快到变成直线水平时,变成持续发出的“滴”。而滴速变慢时“滴”声也跟着变慢。所以通过耳朵我们就能判断输液速度。
[002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结构能方便的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夹持固定在滴管1上,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基于红外线传感检测,从而使得装置能对点滴的液滴进行监测,可通过播报器播报声音,通过人耳就能判断输液速度,可根据声音判断输液速度快或慢。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滴流速监测播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结构与点滴流速监测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端部连接点滴流速监测结构且其用于将点滴流速监测结构固定在滴管(1)上,夹持结构包括上夹板(2)、下夹板(3)、销杆(4)、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与调节杆(7),上夹板(2)、下夹板(3)结构一致且其夹持部均为与滴管(1)配合的弧形状,上夹板(2)、下夹板(3)中部通过销杆(4)铰连并使上夹板(2)、下夹板(3)可绕销杆(4)转动;所述销杆(4)上设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夹板(2)、下夹板(3)的内侧端面上,弹簧外侧设有筒体,且该筒体可绕弹簧、销杆(4)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结构一致且其顶部分别与上夹板(2)、下夹板(3)的端面铰接,其相靠近的底部相铰接,且该铰接处设有圆孔;所述调节杆(7)横向设置且其一端与筒体端部固接,其另一端穿过圆孔并连有点滴流速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