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搅拌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62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搅拌下料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槽、搅拌杆和搅拌驱动元件,搅拌槽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出设有下料头,下料头设有两个下料孔,搅拌杆的搅拌端由入料口伸入搅拌槽内,搅拌杆靠近搅拌端处套设有搅拌刀片,搅拌驱动元件与搅拌杆传动连接,控制组件与搅拌驱动元件控制连接;通过搅拌组件对肉类进行绞碎变成肉泥,由控制组件控制相应的搅拌时间和搅拌力度,由搅拌刀片对位于搅拌槽内的肉泥进行反复搅拌并将位于搅拌槽内壁的肉泥挂落,进而减少搅拌槽内的肉泥残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搅拌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搅拌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肉丸泛指以切碎了的肉类为主而做成的球形食品,在现代肉丸的生产过程中大多采用人工或绞肉机的方式先将相应的肉类剁碎或绞碎成肉泥状,在将肉泥团成大小适宜的球状,再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加工以保证该形状不易散开。
[0003]现有的肉丸机大多只负责将肉类进行绞碎,再由人工将位于搅拌机内的肉泥取出进行揉捏成球状,搅拌机内所残余的肉泥则较难取出,造成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大,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头搅拌下料机构,能对减少肉泥大量残留与搅拌槽内,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清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头搅拌下料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槽、搅拌杆和搅拌驱动元件,搅拌杆设有搅拌刀片,搅拌槽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搅拌杆通过入料口进入搅拌槽内,搅拌刀片位于搅拌槽内,搅拌刀片设有一朝搅拌杆轴线方向旋转的弧度,搅拌刀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头搅拌下料机构,包括控制组件(10)和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槽(20)、搅拌杆(21)和搅拌驱动元件,搅拌杆(21)的端部设有搅拌刀片(23),搅拌槽(20)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搅拌刀片(23)设于搅拌槽(20)内,搅拌刀片(23)具有一朝搅拌杆(21)轴线方向旋转的弧度,搅拌刀片(23)与搅拌槽(20)的内壁贴合设置,搅拌驱动元件与搅拌杆(21)传动连接,控制组件(10)与搅拌驱动元件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搅拌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设有下料头(30),下料头(30)设有下料孔(31),所述搅拌杆(21)的搅拌端由入料口伸入搅拌槽(20)内,所述搅拌刀片(23)设于搅拌杆(21)靠近搅拌端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伊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勇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