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53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各开设有两个均与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至少一者的两个通孔设置在端面上;第二管路包括局部穿设于第一管道内的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的一端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另一端则从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路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和管路结构简单等特点,有利于降低空间占用率,作为空调装置的管路系统时可提高空调装置的安装效率、空间利用率及美观效果,并使空调装置能适于更为复杂的安装环境。适于更为复杂的安装环境。适于更为复杂的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管路系统一般都包括多条管路,通过管路将载热流体传输需要热交换的场景中,并在需要热量交换的场景中实现热量交换,经过热量交换的载热流体变成回流载热流体,回流载热流体经过处理后又转变为可进行下一个热交换循环的载热流体,从而可以对需要热交换的场景进行持续的热量交换。但是,现有的管路系统中多条管路为分管布置,存在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及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且由于分管布置的管路结构复杂,不方便拆装,尤其不方便在复杂的安装环境中进行拆装。
[0003]此外,由于管路系统中的一条管路通过的载热流体和另一条管路通过的回流载热流体具有温差,在热交换过程中载热流体的热量并不能被充分利用,而经过热交换的回流载热流体回流以进行下一个换热循环时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将回流载热流体转变为可利用的载热流体,造成能量的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现有管路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上各开设有两个均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至少一者的两个所述通孔设置在端面上;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二管道,局部所述第二管道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且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之一穿出所述第一管道外,另一端则从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之一穿出所述第一管道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之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其中一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而另一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之侧壁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之未穿有所述第二管道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未穿有所述第二管道的所述通孔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黄存芳韩礼斌李主荣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