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51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包括动脉置管鞘管、无菌针套和内槽,所述动脉置管鞘管的内侧安置有空心套管穿刺针,且空心套管穿刺针的内部设置有实心指示针,所述无菌针套安装于动脉置管鞘管的外侧,且无菌针套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块。该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设置有空心套管穿刺针,动脉置管鞘管与空心套管穿刺针之间相互套接,且动脉置管鞘管的中轴线与空心套管穿刺针的中轴线相重合,使用过程中,当指示标显示实心指示针位于动脉内时,此时可将动脉置管鞘管置入患者动脉内,并将空心套管穿刺针退出,该设计结构合理,同时有效提高了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穿刺针
,具体为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穿刺针为常用医疗器械,可以用来穿刺器官、组织或者用来注射药物,一般好的穿刺针,其切口都比较光滑、并且表面无毛刺,此种穿刺针使用起来比较好,进针快,患者无痛苦,由于灵敏、准确、观测指标更多等优点,动脉穿刺置管测量血压在临床麻醉与危重症医学及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0003]市场上的穿刺针使用过程中难以实现精准穿刺,穿刺成功率较低同时反复穿刺易直接对患者造成损伤,且现有的穿刺针其外侧医护人员持针过程中可握持区域过于局限与狭小,操作过程中易从手部产生脱落等,为此,我们提出这样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包括动脉置管鞘管、无菌针套和内槽,所述动脉置管鞘管的内侧安置有空心套管穿刺针,且空心套管穿刺针的内部设置有实心指示针,所述实心指示针的末端安装有指示标,且指示标的后端衔接有簧片结构,所述簧片结构的外侧设置有指示窗口,所述动脉置管鞘管的右端安置有动脉传感器接口,且动脉传感器接口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穿刺把手、转接块和第二穿刺把手,所述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凸起,所述内槽分别设置于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内部,且内槽的内壁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安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外端固定有衔接杆,所述无菌针套安装于动脉置管鞘管的外侧,且无菌针套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块,所述无菌针套的外壁安装有防护层。
[0006]优选的,所述海绵块与无菌针套之间相互卡接,且海绵块的内表面与动脉置管鞘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无菌针套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防护层,且防护层设置有两组,而且防护层关于无菌针套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
[0008]优选的,所述空心套管穿刺针的中轴线与实心指示针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实心指示针前端为圆钝针尖。
[0009]优选的,所述动脉置管鞘管与空心套管穿刺针之间相互套接,且动脉置管鞘管的中轴线与空心套管穿刺针的中轴线相重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刺把手的形状结构与第二穿刺把手的形状结构相吻合,且衔接杆分别关于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衔接杆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滑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橡胶凸起分别关于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中心呈环状分布,且橡胶凸起为半圆状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穿刺指示针采用超声波高回声材质,利于使用本穿刺针之后仍然穿刺置管困难的患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设置有第一穿刺把手,第一穿刺把手的形状结构与第二穿刺把手的形状结构相吻合,且衔接杆分别关于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衔接杆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滑动结构,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向外侧分别拉动第一穿刺把手与第二穿刺把手,在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其内侧安置的衔接杆处于外露的状态,该设计通过增加把手的实际面积,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穿刺持针过程中的手部可接触面积得到同步扩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持针过程中的舒适度和稳定性,橡胶凸起分别关于第一穿刺把手、第二穿刺把手的中心呈环状分布,且橡胶凸起为半圆状结构,橡胶凸起的设计避免了在穿刺持针过程中该动脉穿刺针从手部产生脱落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半圆状橡胶凸起有效增加了医护人员手部握持过程中其手部与两把手之间的摩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持针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穿刺过程的正常进行;
[0015]该空心套管穿刺针的中轴线与实心指示针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实心指示针前端为圆钝针尖,在穿刺过程中,当实心指示针其前端圆钝针尖遇阻力时,指示标将直接向后后退显示深度,并在指示窗口的位置显示实心指示针圆钝尖端的位置,从而方便了医护操作人员对穿刺深度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动脉置管鞘管与空心套管穿刺针之间相互套接,且动脉置管鞘管的中轴线与空心套管穿刺针的中轴线相重合,使用过程中,当指示标显示实心指示针位于动脉内时,此时可将动脉置管鞘管置入患者动脉内,并将空心套管穿刺针退出,该设计结构合理,同时有效提高了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难度,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0016]该海绵块与无菌针套之间相互卡接,且海绵块的内表面与动脉置管鞘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医护人员可提前将干净的海绵块卡置在无菌针套的内侧,并直接将医用消毒水适量注入海绵块的内侧,随后在对动脉置管鞘管的套置过程中,其外壁将直接与海绵块及消毒水相接触,很好的对其外壁进行擦拭和消毒,从而有效保证了其外壁的干净与整洁性,无菌针套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防护层,且防护层设置有两组,而且防护层关于无菌针套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通过将无菌针套整个套置在动脉置管鞘管的外侧,很好的对动脉置管鞘管提供了保护的作用,且当该无菌针套遭受误撞等摔落在地时,防护层很好的避免了其外壁与地面等的直接接触,削弱直接冲击力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菌针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无菌针套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穿刺把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部件分解图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动脉置管鞘管;2、空心套管穿刺针;3、实心指示针;4、指示标;5、簧片结
构;6、无菌针套;7、动脉传感器接口;8、第一穿刺把手;9、指示窗口;10、海绵块;11、橡胶凸起;12、防护层;13、第二穿刺把手;14、内槽;15、滑槽;16、滑块;17、衔接杆;18、转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包括动脉置管鞘管1、无菌针套6和内槽14,动脉置管鞘管1的内侧安置有空心套管穿刺针2,且空心套管穿刺针2的内部设置有实心指示针3,实心指示针3的末端安装有指示标4,且指示标4的后端衔接有簧片结构5,簧片结构5的外侧设置有指示窗口9,动脉置管鞘管1的右端安置有动脉传感器接口7,且动脉传感器接口7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穿刺把手8、转接块18和第二穿刺把手13,第一穿刺把手8、第二穿刺把手13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包括动脉置管鞘管(1)、无菌针套(6)和内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置管鞘管(1)的内侧安置有空心套管穿刺针(2),且空心套管穿刺针(2)的内部设置有实心指示针(3),所述实心指示针(3)的末端安装有指示标(4),且指示标(4)的后端衔接有簧片结构(5),所述簧片结构(5)的外侧设置有指示窗口(9),所述动脉置管鞘管(1)的右端安置有动脉传感器管道接口(7),且动脉传感器管道接口(7)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穿刺把手(8)、转接块(18)和第二穿刺把手(13),所述第一穿刺把手(8)、第二穿刺把手(13)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凸起(11),所述内槽(14)分别设置于第一穿刺把手(8)、第二穿刺把手(13)的内部,且内槽(14)的内壁安装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侧安置有滑块(16),且滑块(16)的外端固定有衔接杆(17),所述无菌针套(6)安装于动脉置管鞘管(1)的外侧,且无菌针套(6)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块(10),所述无菌针套(6)的外壁安装有防护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脉后壁指示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块(10)与无菌针套(6)之间相互卡接,且海绵块(10)的内表面与动脉置管鞘管(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东洋雷迁黄佳戢力维曾坐佳何星赵应涛赵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