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40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包括拼接成整体对上下钢筋网片进行支撑的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所述支腿结构A/支腿结构B包括支脚,所述支脚呈长方体并具有台阶状拼接槽,所述支脚的前端具有底层钢筋搭接端,其尾端具有连接销,所述支脚上端设置有支腿立柱,所述支腿立柱内侧设置有限位翼板和搭接槽,这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对称拼接时的限位翼板前端分别放入对侧搭接槽中;支腿立柱顶部具有连接头,手柄上具有锁定凹槽,手柄和支腿立柱通过锁定凹槽与连接头锁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出现楼板上层钢筋被踩偏,下层钢筋被踩至模板顶面情况的发生,并能保证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两层钢筋间距。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两层钢筋间距。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两层钢筋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现浇混凝土建筑楼板施工中,模板上方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会随着后续工种施工而遭到踩踏。尤其是当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楼板上层钢筋网片被踩弯,下部网片被踩至模板顶面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楼板承载能力降低甚至引发悬挑板倾覆的风险。目前被大量应用的放置混凝土垫块、塑料或钢筋马凳,仅能依靠单方向上将钢筋网片撑起,但其承载能力较差,极易被踩碎或踩翻,效果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而且一方面垫块或塑料马凳的强度往往远低于楼板现浇混凝土成型强度,浇筑完成后对楼板整体会造成局部强度缺陷,另一方面钢筋马凳在楼板绑扎钢筋时会被大量使用,浇筑完成后不可再回收,易出现脱落后漏筋现象,材料成本高、成品利用率低。
[0003]现有关于建筑施工用的铁马凳的专利公开号:CN206512931U,描述的铁马凳装置设计虽然有独创性,但一方面结构复杂,操作时还需二次焊接,绑扎时利用难度高,且会对钢筋造成应力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同项目地不同建筑上或同幢建筑不同楼层上楼板厚度不一致的情况,四条支腿高度通过螺纹孔进行调节时极易造成窝工,会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不均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提高装置整体抗倾覆能力,有效避免出现楼板上层钢筋被踩偏,下层钢筋被踩至模板顶面情况的发生,并能保证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两层钢筋间距。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包括拼接成整体对上下钢筋网片进行支撑的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所述支腿结构A/支腿结构B包括支脚,所述支脚呈长方体并具有台阶状拼接槽,所述支脚的前端具有底层钢筋搭接端,其尾端具有连接销,所述支脚上端设置有支腿立柱,所述支腿立柱内侧设置有限位翼板和搭接槽,这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对称拼接时的限位翼板前端分别放入对侧搭接槽中;所述支腿立柱顶部具有连接头,手柄上具有锁定凹槽,所述手柄和支腿立柱通过锁定凹槽与连接头锁定连接。
[0006]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连接销通过连接链与支腿立柱顶部具有的连接头连接。
[0007]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支脚的厚度范围在15~45mm之间,宽度范围在30~80mm之间,长度范围在50~100mm之间。
[0008]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支脚前端具有的底层钢筋搭接端宽度范围在10~30mm之间。
[0009]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支腿立柱为长方体,高度范围在20~60mm之间,底截面长、宽范围在10~30mm之间。
[0010]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手柄长度范围在0.4~0.8m之间。
[0011]由上,本专利技术的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长方体的支脚前端和搭接槽的设置能够对钢筋进行固定,支腿结构A、支腿结构B内侧的台阶状的拼接槽合并后能大大提高底板纵向抗倾覆能力;通过调整限位翼板的弧度控制搭接槽与支腿竖向夹角在底板横向摩擦角范围内,通过受力自锁原理将装置牢牢固定,有效的避免由于多次踩踏造成的钢筋移动情况。
[0013]2.本技术提供的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通过调节限位翼板高度选定不同尺寸,进而实现上下网片的间距调节,能适应不同的楼板厚度要求。
[0014]3.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限位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接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步骤一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步骤二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步骤三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支脚,2、拼接槽,3、底层钢筋搭接端,4、尾端连接销,5、支腿立柱,6、连接链,7、限位翼板,8、搭接槽,9、连接头,10、锁定凹槽,11、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如图1

图7所示,包括拼接成整体对上下钢筋网片进行支撑的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所述支腿结构A或支腿结构B包括支脚1、尾端连接销4、支腿立柱5、连接链6、限位翼板7、搭接槽8、连接头9、锁定凹槽10及手柄11。
[0026]本技术的支脚1呈长方体,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的支脚1连接侧有台阶状的拼接槽2,两长方体的支脚1拼接完成后能提高支脚整体抗倾覆能力。支腿立柱5焊接在支脚1 上端,支脚1前端有底层钢筋搭接端3,尾端有连接销4,通过连接链6与支腿立柱5顶部具有的连接头9进行连接。更为具体的,支脚1厚度范围在15~45mm之间,支脚1上具有的底层钢筋搭接端3宽度范围在10~30mm之间;支脚1宽度范围在30~80mm之间,长度范围在50~100mm之间。
[0027]本技术的限位翼板7焊接于于支腿立柱5内侧,可根据楼板厚度选择不同高度尺寸规格;支腿立柱5内侧设置用于支撑上层钢筋的限位翼板7和搭接槽8;限位翼板7呈内凹弧形,拼接时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的限位翼板7前端下部分别放入对侧搭接槽8中,加
强整体抗倾覆能力;并且两个限位翼板7间形成了具有支撑能力的钢筋限位槽,便于固定位置后装置能稳定支撑起钢筋网片;限位翼板7弧度根据支脚1与底部模板间的摩擦角进行调节,使竖向钢筋受力方向的竖向夹角控制在摩擦角内对固定装置进行竖向受力自锁,提高稳定性。更为具体的,支腿立柱5为长方体,高度范围在20~60mm之间,底截面长、宽范围在10~30mm 之间。
[0028]本技术的手柄11和支腿立柱5顶部具有的连接头9可通过锁定凹槽10实现锁定连接,便于实现取出操作。具体的,手柄的手持段长度范围在0.4~0.8m之间,手柄11的手持段可以选用高分子材料代替,与支腿结构下段拼接后可减轻固定装置的重量,增加便携性。
[0029]本技术的支脚1、支腿立柱5和限位翼板7由不锈钢一体焊接组成。
[0030]下面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的施工步骤进行详述:
[0031]1)楼板钢筋网片进行绑扎,完成后将固定装置中一侧支腿结构A插入上下四边形网格中间,支脚前部搭接端3放在底侧钢筋下,顶侧钢筋放在限位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包括拼接成整体对上下钢筋网片进行支撑的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结构A/支腿结构B包括支脚(1),所述支脚(1)呈长方体并具有台阶状拼接槽(2),所述支脚(1)的前端具有底层钢筋搭接端(3),其尾端具有连接销(4),所述支脚(1)上端设置有支腿立柱(5),所述支腿立柱(5)内侧设置有限位翼板(7)和搭接槽(8),这一组支腿结构A和支腿结构B对称拼接时的限位翼板(7)前端分别放入对侧搭接槽(8)中;所述支腿立柱(5)顶部具有连接头(9),手柄(11)上具有锁定凹槽(10),所述手柄(11)和支腿立柱(5)通过锁定凹槽(10)与连接头(9)锁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双层一体固定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飞张俊陈永博祝俊屈章阳蔡燎陈刚刘超汪彬彬周贤芳田正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