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37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握把且握把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上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上部设置有稳定器,所述接头包括连接柱和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控制器的上端设置有接头且接头的上端设置有稳定器,接头包括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柱的外部设置有套管,在套管的内部设置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开口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连接孔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相匹配,软管窥镜在连接后套管套接在连接柱表,转动后带动连接柱的上端逐渐缩小,从而使连接柱与软管窥镜的表面相互接触,保证了软管窥镜安装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软管窥镜
,更具体为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内镜术(infrared endoscopy,IRE)是在普通内镜基础上附加红外滤光器以产生近距离红外线并作为入射光源的内镜检查方法。(红外软管窥镜)红外线是波长700nm~300μm的电磁波,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光线,其中波长700~1000nm的近红外线不易被组织吸收,穿透性强,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对其吸收作用比周围组织强,反射光线被高敏感电荷耦合元件(CCD)接收,使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显象,联合静脉使用吲哚青绿(ICG)作为造影剂可增强血管显示效果。
[0003]内窥镜(红外软管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
[0004]现有的软管窥镜其软管与控制装置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弯折,其软管与控制装置的连接结构复杂,不便进行安装拆卸。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软管窥镜其软管与控制装置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弯折,其软管与控制装置的连接结构复杂,不便进行安装拆卸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握把且握把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上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上部设置有稳定器,所述接头包括连接柱和套管,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开口直径由外向内依次递减,所述套管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与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套环且套环套接在连接杆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四组角垫且角垫与控制器的四角边缘处相互嵌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握把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套且防滑套套接在握把表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条形槽且条形槽之间等间距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轴且活动轴贯穿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活动轴与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在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四角边缘处设置有角垫,控制器通过角垫与安装板之间固定,在安装板的下部设置有握把,方便控制装置的把持,在控制器的上端设置有接头且接头的上端设置有稳定器,接头包括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柱的外部设置有套管,在套管的内部设置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开口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连接孔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相匹配,软管窥镜在连接后套管套接在连接柱表,转动后带动连接柱的上端逐渐缩小,从而使连接柱与软管窥镜的表面相互接触,保证了软管窥镜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在套管的外部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杆,在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套环,且套环为弹性圆环状结构设置,套环与软管窥镜之间相互接触,避免软管窥镜与控制器的连接处是弯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稳定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安装板;2、角垫;3、控制器;4、握把;5、防滑套;6、接头;7、稳定器;8、连接柱;9、条形槽;10、外螺纹;11、连接孔;12、内螺纹;13、套环;14、安装架;15、安装座;16、活动轴;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下部设置有握把4且握把4与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且控制器3的上端设置有接头6,所述接头6的上部设置有稳定器7,所述接头6包括连接柱8和套管18,所述连接柱8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且套管1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10相匹配的内螺纹12,所述连接孔11的开口直径由外向内依次递减,所述套管18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架14且安装架14与套管1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1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安装座15且安装座1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末端设置有套环13且套环13套接在连接杆17的内部,在控制器3的上端设置有接头6且接头6的上端设置有稳定器7,接头6包括连接柱8且连接柱8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10,连接柱8的外部设置有套管18,在套管18的内部设置连接孔11且连接孔11的开口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连接孔11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12且内螺纹12与外螺纹10之间相匹配,软管窥镜在连接后套管18套接在连接柱8表,转动后带动连接柱8的上端逐渐缩小,从而使连接柱8与软管窥镜的表面相互接触,保证了软管窥镜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在套管18的外部设置有安装架14且安装架14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座15,安装座15内设置有活动轴16且
活动轴16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7,在连接杆17的末端设置有套环13,且套环13为弹性圆环状结构设置,套环13与软管窥镜之间相互接触,避免软管窥镜与控制器3的连接处是弯折。
[0019]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板1的表面设置有四组角垫2且角垫2与控制器3的四角边缘处相互嵌合,角垫2的设置增加了控制器3安装的稳定性。
[0020]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握把4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套5且防滑套5套接在握把4表面,防滑套5的设置增加了握把4的摩擦力,提高了把持的稳定性。
[0021]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柱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条形槽9且条形槽9之间等间距分布,条形槽9等间距分布,使连接柱8便于发生形变。
[0022]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座15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轴16且活动轴16贯穿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通过活动轴16与安装座15之间转动连接,连接杆17通过活动轴16与安装座15转动,使连接杆17可以根据软管弯折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学软管窥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下部设置有握把(4)且握把(4)与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且控制器(3)的上端设置有接头(6),所述接头(6)的上部设置有稳定器(7),所述接头(6)包括连接柱(8)和套管(18),所述连接柱(8)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且套管(1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10)相匹配的内螺纹(12),所述连接孔(11)的开口直径由外向内依次递减,所述套管(18)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架(14)且安装架(14)与套管(1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1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安装座(15)且安装座(1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末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安宁卞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享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