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17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贴合放置有床体,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放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均与床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养殖槽,所述养殖槽的内部放置有养殖盆,且床体和养殖盆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机带动摆动板进行摆动,从而加快水的流动性,提高富营养化物质的吸收效果,通过定位杆可以提高框架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杆与框架滑动,可以提高框架的活动范围,从而防止水位上涨时淹没框架。从而防止水位上涨时淹没框架。从而防止水位上涨时淹没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床技术是运用无土裁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来达到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通过植物和氮磷的吸收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理和减少富营养化现象,从而达到降低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效果。
[0003]现有的生态浮床其在固定时通常都是直接将固定杆插入泥土内,这样就导致其稳定性不高,而且生态浮床通常都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这就导致其会因为水的流动性差,吸收的富营养化物质的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贴合放置有床体,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放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均与床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养殖槽,所述养殖槽的内部放置有养殖盆,且床体和养殖盆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使水摆动的摆动组件,所述框架的顶部四角均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提高固定杆稳定性的固定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框架的内部开设的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相对称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轮和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的底部贯穿框架延伸至框架的底部,所述框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摆动板相配合的摆动口,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设有扭簧,且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齿轮的一侧和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驱动箱并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与齿轮相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的顶部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固定杆延伸至固定杆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螺纹套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贯穿固定杆延伸至固定杆的外壁并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开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滑动口。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内壁与第二转轴的外
壁相抵触。
[0010]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四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相对称的泡沫板。
[0011]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与床体的底部相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养殖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且弹性垫的内壁与养殖盆的外壁相抵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转动转动板使转动板与床体相贴合,然后通过螺栓将转动板与床体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杆带动定位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定位杆延伸至泥土内,提高固定杆的稳定性。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启动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第二转轴在旋转时会通过半齿轮带动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摆动板进行旋转,同时齿轮在旋转时会使扭簧发生形变,当半齿轮不与齿轮啮合时,此时会因为扭簧的扭力使摆动板回到原位,如此反复使摆动板进行摆动。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机带动摆动板进行摆动,从而加快水的流动性,提高富营养化物质的吸收效果,通过定位杆可以提高框架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杆与框架滑动,可以提高框架的活动范围,从而防止水位上涨时淹没框架,通过泡沫板可以提高框架的浮力,从而防止其沉没在水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框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的框架的部分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框架;2、床体;3、转动板;4、养殖槽;5、弹性垫;6、养殖盆;7、泡沫板;8、固定杆;9、螺纹杆;10、定位杆;11、支撑板;12、转动槽;13、第一转轴;14、摆动板;15、齿轮;16、扭簧;17、半齿轮;18、驱动箱;19、电机;2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6,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壁贴合放置有床体2,框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放置的转动板3,转动板3的底部均与床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床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养殖槽4,养殖槽4的内部放置有养殖盆6,且床体2和养殖盆6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口,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使水摆动的摆动组件,框架1
的顶部四角均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内部设置有提高固定杆8稳定性的固定组件。
[0026]实施例二
[002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参照图1

6,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壁贴合放置有床体2,框架1的四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相对称的泡沫板7,通过泡沫板7可以增加框架1的浮力,从而防止其沉没在水内,框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放置的转动板3,转动板3的底部均与床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框架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且支撑板11的顶部与床体2的底部相接触,通过支撑板11可以提高床体2的承重力,从而防止其与框架1脱离,床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养殖槽4,养殖槽4的内部放置有养殖盆6,且床体2和养殖盆6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口,养殖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5,且弹性垫5的内壁与养殖盆6的外壁相抵触,通过弹性垫5可以对养殖盆6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定性,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使水摆动的摆动组件,摆动组件包括框架1的内部开设的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槽12,转动槽12相对称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轮15和摆动板14,摆动板14的底部贯穿框架1延伸至框架1的底部,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与摆动板14相配合的摆动口,第一转轴13的外壁套设有扭簧16,且扭簧16的两端分别与齿轮15的一侧和转动槽1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壁贴合放置有床体(2),所述框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放置的转动板(3),所述转动板(3)的底部均与床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床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养殖槽(4),所述养殖槽(4)的内部放置有养殖盆(6),且床体(2)和养殖盆(6)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使水摆动的摆动组件,所述框架(1)的顶部四角均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内部设置有提高固定杆(8)稳定性的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修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框架(1)的内部开设的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槽(12),所述转动槽(12)相对称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轮(15)和摆动板(14),所述摆动板(14)的底部贯穿框架(1)延伸至框架(1)的底部,所述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与摆动板(14)相配合的摆动口,所述第一转轴(13)的外壁套设有扭簧(16),且扭簧(16)的两端分别与齿轮(15)的一侧和转动槽(1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槽(1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8),所述驱动箱(18)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田建军张建军颉春春薛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硕达智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