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广娟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11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该结构从内到外包括混凝土层、碳纤维加固层和表面处理层;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架加固结构;碳纤维加固层包括底胶层、第一浸渍胶层、碳纤维布层、第二浸渍胶层;底胶层固定在混凝土层的基面外侧,底胶层外侧固定有第一浸渍胶层,第一浸渍胶层和第二浸渍胶层之间固定设有碳纤维布层;表面处理层包括砂浆层和涂覆层,砂浆层固定在第二浸渍胶层外侧,涂覆层固定在砂浆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解决了混凝土强度低、刚性小的问题,该结构在施工时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强度高、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
,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觅食成型机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现有技术中都是将混凝土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低、刚性小等一些问题,根据使用需求等,需要后期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加固处理,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该结构在施工时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强度高、适用范围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从内到外包括混凝土层、碳纤维加固层和表面处理层;
[0005]所述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架加固结构;
[0006]所述碳纤维加固层包括底胶层、第一浸渍胶层、碳纤维布层、第二浸渍胶层;所述底胶层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的基面外侧,所述底胶层外侧固定有第一浸渍胶层,所述第一浸渍胶层和所述第二浸渍胶层之间固定设有所述碳纤维布层;
[0007]所述表面处理层包括砂浆层和涂覆层,所述砂浆层固定在所述第二浸渍胶层外侧,所述涂覆层固定在所述砂浆层的外侧。
[0008]优选的,所述钢架加固结构包括受力钢架和紧固钢架,所述受力钢架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内部,所述紧固钢架横向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内部,且与所述受力钢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位于所述混凝土层边缘的所述碳纤维加固层外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设于所述第二浸渍胶层上。
[0010]优选的,所述压板为直角形压板,所述压板贴合在所述混凝土层的直角边缘处,所述压板设于所述第二浸渍胶层的外侧。
[0011]优选的,所述底胶层和所述第一浸渍胶层之间固定设有修补层。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浸渍胶层和所述第二浸渍胶层的构成相同。
[0013]优选的,所述底胶层的厚度为0.3

0.4mm。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浸渍胶层和所述砂浆层之间设有砂粒层。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均为固定粘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具有施工方法简单、便捷、效率高、占用场地少等明显优势。碳纤维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可以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层次分布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混凝土层,2

碳纤维加固层,201

底胶层,202

修补层,203

第一浸渍胶层,204

碳纤维布层,205第二浸渍胶层,206

压板,3

表面处理层,301
‑ꢀ
砂浆层,302

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如图1

2所示,首先将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保持基面平整、干净,并除去表面的灰尘等杂质,之后在混凝土层1上涂覆碳纤维加固层2和表面处理层 3,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设有钢架加固结构,所述钢架加固架构包括受力钢架和紧固钢架,所述受力钢架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所述紧固钢架横向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且与所述受力钢架固定连接,可以增加混凝土层的强度,所述碳纤维加固层2包括底胶层201、第一浸渍胶层203、碳纤维布层204、第二浸渍胶层205;所述底胶层201涂覆的底胶为碳纤维底胶,所述底胶层201的厚度为0.3

0.4mm,所述底胶层201固定粘接在所述混凝土层1的基面外侧,所述底胶层201可渗入到混凝土表面内层,提高混凝土表面与碳纤维布的柔和性及整体受力效果,待所述底胶层201的底胶固化后,在所述底胶层201外侧固定粘接有第一浸渍胶层203,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和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之间固定粘接设有所述碳纤维布层204;使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和第二浸渍胶层205的浸渍胶充分浸渍碳纤维布,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和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的构成相同,均为环氧树脂浸渍胶。根据需要,碳纤维布层需要设置多层,待粘贴的第一层碳纤维布干燥后,在依次涂覆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所述碳纤维布层204、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所述表面处理层3包括砂浆层301和涂覆层302,所述砂浆层301固定粘接在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外侧。在涂覆所述砂浆层301前,在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上喷洒砂粒层,所述砂粒为3

5mm,以确保其粘附性,之后在涂覆所述砂浆层 301的砂浆,所述砂浆层301具有防护效果,之后根据建造要求在所述砂浆层 301上固定粘接所述涂覆层302。
[0024]当混凝土层表面有气孔或缺陷等,可在所述底胶层201和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之间固定粘接设有修补层202,进行修补处理,所述修补层202采用碳纤维补平胶进行处理;当在所述混凝土层1的边缘处粘贴所述碳纤维布层 204,可在位于所述混凝土层1边缘的所述碳纤维加固层2外侧设有压板 206,所述压板206为直角形压板,所述压板206贴合在所述混凝土层1的直角边缘处,所述压板206设于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的外侧,所述压板206更好的提高了所述碳纤维布层204的加固强度。
[0025]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包括混凝土层(1)、碳纤维加固层(2)和表面处理层(3);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设有钢架加固结构;所述碳纤维加固层(2)包括底胶层(201)、第一浸渍胶层(203)、碳纤维布层(204)、第二浸渍胶层(205);所述底胶层(201)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1)的基面外侧,所述底胶层(201)外侧固定有第一浸渍胶层(203),所述第一浸渍胶层(203)和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之间固定设有所述碳纤维布层(204);所述表面处理层(3)包括砂浆层(301)和涂覆层(302),所述砂浆层(301)固定在所述第二浸渍胶层(205)外侧,所述涂覆层(302)固定在所述砂浆层(30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加固结构包括受力钢架和紧固钢架,所述受力钢架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所述紧固钢架横向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1)内部,且与所述受力钢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混凝土层(1)边缘的所述碳纤维加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广娟
申请(专利权)人:顾广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