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管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898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管廊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管廊系统,通过在建筑结构层上设置管廊底盒,并将所述管线铺设在所述管廊底盒当中,从而避免了所述管线与建筑结构层直接接触,实现管线的独立设置,此外,将管廊盖板设置在结构层之外,不破坏结构层或仅通过移除建筑面层,就可以方便的将所述管廊盖板打开,从而露出所述管线,方便对管线进行更换,从而可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依据使用需求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层的情况下,拓展和更换管线,避免更换管线时带来的大量拆改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管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微管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的板、梁、墙、柱或隔墙等,都会面临铺设线路管道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建筑浇筑后再钻槽铺设线路管道,费时费力,且在线路管道铺设后,需要用水泥砂浆等垫层将线路管道进行遮盖,在保证结构强度同时,又对线路管道起到隐藏和保护的作用。然而,采用上述施工方式,如果用户在后期需要翻改管线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拆改,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甚至会破坏结构层,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中铺设的线路管道不易拆改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线路管道进行拆改的微管廊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管廊系统,包括:
[0005]管廊底盒,构造为单侧敞开的槽型结构,所述管廊底盒内适于铺设管线;
[0006]建筑结构层,构造为建筑的主体部分,并适于支撑所述管廊底盒;
[0007]管廊盖板,设置于所述建筑结构层的覆盖范围外,并适于遮盖所述管廊底盒的敞开区域。
[0008]可选的,所述建筑结构层包括楼板结构层,所述楼板结构层上设置有楼板管廊槽;
[0009]所述管廊底盒包括埋地管廊底盒,所述埋地管廊底盒适于铺设于所述楼板结构层的所述楼板管廊槽内;
[0010]所述管廊盖板包括埋地管廊盖板,所述埋地管廊盖板与所述埋地管廊底盒的开口侧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埋地管线容纳腔。
[0011]可选的,还包括:
[0012]楼板面层,设置于远离所述楼板结构层一侧的外表面,并适于遮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
[0013]楼板垫层,沿纵向设置于所述楼板结构层与所述楼板面层之间;
[0014]所述埋地管廊盖板设置在所述楼板垫层的覆盖范围内。
[0015]可选的,还包括:顶部隔离垫,适于设置于所述楼板面层与所述埋地管廊盖板之间;
[0016]柔性部,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柔性部与所述埋地管廊底盒的侧壁相连接,并适于为所述埋地管廊盖板遮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时进行导向。
[0017]可选的,还包括:钢筋,贯穿所述埋地管廊盖板和/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设置;
[0018]所述埋地管廊盖板和/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上设置有便于所述钢筋穿过的让位槽;
[0019]所述钢筋适于支撑所述埋地管廊盖板。
[0020]可选的,还包括:垫块,设置于所述埋地管廊底盒的内部和/或外部,适于对所述埋地管廊盖板进行支撑。
[0021]可选的,所述建筑结构层包括墙体结构层,所述墙体结构层上设置有墙面管廊槽;
[0022]所述管廊底盒包括墙面管廊底盒,所述墙面管廊底盒适于铺设于所述墙体结构层的所述墙面管廊槽内;
[0023]所述管廊盖板包括墙面管廊盖板,所述墙面管廊盖板与所述墙面管廊底盒的开口侧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墙面管线容纳腔。
[0024]可选的,所述建筑结构层包括楼板结构层或墙体结构层;
[0025]所述管廊底盒包括墙角管廊底盒,所述墙角管廊底盒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设置于墙体结构层与楼板结构层的夹角处;或者,所述墙角管廊底盒沿竖直方向设置,并设置于相邻两面所述墙体结构层的夹角处;
[0026]所述管廊盖板包括墙角管廊盖板,所述墙角管廊盖板与埋地管廊底盒的开口侧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墙角管线容纳腔。
[0027]可选的,还包括:
[0028]锚杆,所述锚杆一端与所述墙角管廊底盒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楼板结构层和/或墙体结构层内部。
[0029]可选的,所述墙角管廊底盒与所述墙角管廊盖板通过成对设置的卡扣可拆卸式连接。
[0030]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1]1.本技术提供的微管廊系统,通过在建筑结构层上设置管廊底盒,并将所述管线铺设在所述管廊底盒当中,从而避免了所述管线与建筑结构层直接接触,实现管线的独立设置,此外,将管廊盖板设置在结构层之外,不破坏结构层或仅通过移除建筑面层,就可以方便的将所述管廊盖板打开,从而露出所述管线,方便对管线进行更换,从而可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依据使用需求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层的情况下,拓展和更换管线,避免更换管线时带来的大量拆改问题。
[0032]2.本技术提供的微管廊系统,通过在所述楼板面层与所述埋地管廊盖板之间设置顶部隔离垫,在所述埋地管廊底盒的侧壁上设置柔性部,从而在所述微管廊系统建造完成后,避免埋地管廊盖板直接与所述楼板面层、楼板结构层、楼板垫层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粘接在一起,方便所述埋地管廊盖板的开启。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埋地管廊组件安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埋地管廊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埋地管廊组件穿设钢筋后的安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墙角管廊组件与墙面管廊组件安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墙角管廊组件与墙面管廊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39]图6为楼板体及墙体的截面图;
[0040]图7为埋地管廊组件与钢筋的侧面视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0、埋地管廊组件;11、埋地管廊底盒;12、埋地管廊盖板;13、顶部隔离垫;14、柔性部;15、让位槽;16、垫块;
[0043]20、壁龛式管井;30、楼板体;31、楼板结构层;32、楼板垫层;33、楼板面层;34、钢筋;35、现浇层;
[0044]40、墙体;41、墙体结构层;42、墙饰面层;
[0045]51、管线;52、用电盒;
[0046]60、墙角管廊组件;61、墙角管廊底盒;62、墙角管廊盖板;63、卡扣;64、锚杆;
[0047]70、墙面管廊组件;71、墙面管廊底盒;72、墙面管廊盖板;73、固定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底盒,构造为单侧敞开的槽型结构,所述管廊底盒内适于铺设管线(51);建筑结构层,构造为建筑的主体部分,并适于支撑所述管廊底盒;管廊盖板,设置于所述建筑结构层的覆盖范围外,并适于遮盖所述管廊底盒的敞开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层包括楼板结构层(31),所述楼板结构层(31)上设置有楼板管廊槽;所述管廊底盒包括埋地管廊底盒(11),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适于铺设于所述楼板结构层(31)的所述楼板管廊槽内;所述管廊盖板包括埋地管廊盖板(12),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与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的开口侧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埋地管线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板面层(33),设置于远离所述楼板结构层(31)一侧的外表面,并适于遮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楼板垫层(32),沿纵向设置于所述楼板结构层(31)与所述楼板面层(33)之间;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设置在所述楼板垫层(32)的覆盖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部(14),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柔性部(14)与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的侧壁相连接,并适于为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遮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时进行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34),贯穿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和/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设置;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和/或所述埋地管廊底盒(11)上设置有便于所述钢筋(34)穿过的让位槽(15);所述钢筋(34)适于支撑所述埋地管廊盖板(1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霞张猛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