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9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头改进结构,包括螺圈、泵体、活塞杆、按头、弹性件、活塞、活塞座,活塞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布置,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泵体中,活塞的外壁与泵体的内壁接触密封,活塞中部开有用于自下而上输送液体的导液通道,活塞座连接于活塞杆与活塞之间,活塞座的上端自下而上伸入活塞杆中且与活塞杆之间形成导液间隙,活塞座的下端穿过导液通道与导液通道的下端相互限位、用于将导液通道的下端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活塞中部开设导液通道,在泵送液体时,液体直接自活塞中部的导液通道向上进入活塞杆并输出,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一样穿过活塞边缘极小的缝隙,从而可以泵送粘度及浓度大的液体。粘度及浓度大的液体。粘度及浓度大的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头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容器用泵头
,具体指一种喷头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乳液泵广泛用于化妆品及沐浴用品,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头,即可把需要的乳液取出,这种方法即方便又卫生。
[0003]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1921206736.9《一种热塑性塑料弹簧及应用有该弹簧的泵芯结构》披露了一种结构,其泵芯结构包括泵体、闷盖、活塞杆、活塞座、活塞、弹簧,闷盖设于泵体的上端且上下贯通,活塞杆的下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闷盖中,活塞座的上端与活塞杆相连接、下端位于活塞杆的下方并伸入泵体中,活塞套置在活塞座的外周,热塑性塑料弹簧套置在活塞杆的外周并使活塞杆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0004]上述结构适用于对粘度及浓度较小的液体进行泵送,而对于牙膏等粘度和浓度很大的液体,则难以泵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粘度及浓度较大的液体进行泵送的喷头改进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头改进结构,包括:
[0007]螺圈,上下贯通,用于与瓶体连接;
[0008]泵体,约束在所述螺圈上且泵体的上端口对应螺圈上的开口布置,所述泵体底部具有进液口;
[000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0]活塞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布置,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泵体中;
[0011]按头,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用于向下按压活塞杆,所述按头具有供液体输出的通道;
[0012]弹性件,设于所述螺圈上方,且使按头及活塞杆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0013]活塞,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泵体中,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泵体的内壁接触密封,所述活塞中部开有用于自下而上输送液体的导液通道;
[0014]活塞座,连接于活塞杆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座的上端自下而上伸入活塞杆中且与活塞杆之间形成导液间隙,所述活塞座的下端穿过导液通道与导液通道的下端相互限位、用于将导液通道的下端打开或关闭。
[0015]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具有内外套置的第一插接套、第二插接套,所述第一插接套对应活塞杆的内腔布置,所述活塞具有能套置在第一插接套外周的第一密封套、套置在第二插接套外周的第二密封套。该结构有利于实现活塞杆与活塞之间的良好密封,避免漏气,提高泵送效果。
[0016]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连接臂,各连接臂的内端
共同围合成限位孔,所述活塞座卡置在该限位孔中。该结构便于将活塞座定位在活塞杆中,且保持有较大的泵送通道的宽度。
[0017]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对应导液通道向下延伸的第三密封套,所述活塞座的下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供第三密封套的下端插置其中的密封槽,在供液状态下,所述第三密封套与密封槽相脱离从而将导液通道连通。该结构可以在非泵送液体状态下,将导液通道封闭。
[0018]优选地,所述泵体的上端口处设置有闷盖,该闷盖上开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插接套与第二插接套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上平台,在活塞杆复位状态下,所述上平台与闷盖的内底壁相抵。该结构便于对活塞杆进行装配,并提高装配后各结构的配合紧凑性。
[00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的弹性件为全塑弹簧,该全塑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按头的下端相抵、该全塑弹簧的下端与螺圈顶部相抵。
[0020]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的弹性件为金属直线型弹簧,该金属直线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按头的下端相抵、该金属直线型弹簧的下端与螺圈顶部相抵。
[0021]优选地,所述螺圈顶部设置有围绕活塞杆向上延伸的第一装配套,相应的,所述按头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能套置在第一装配套外周的第二装配套,所述金属直线型弹簧隐藏在第一装配套与第二装配套中。在洗手间接触有自上而下喷淋水的情况下,上述结构可避免水渍进入喷头中。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活塞中部开设导液通道,将活塞座上端直接约束在活塞杆内且在二者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在泵送液体时,液体直接自活塞中部的导液通道向上进入活塞杆并输出,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一样穿过活塞边缘极小的缝隙,从而可以泵送粘度及浓度大的液体。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喷头改进结构包括螺圈1、泵体2、活塞杆3、按头4、弹性件5、活塞6、活塞座7。
[0029]上述螺圈1上下贯通,用于与瓶体连接;泵体2约束在螺圈1上,泵体2的上端口21对应螺圈1上的开口布置,泵体2底部具有进液口22,该进液口22处设置有密封阀片8,在出液时,液体可在压力作用下挤开密封阀片8上行。
[0030]上述活塞杆3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1布置,活塞杆3的下端伸入泵体2中。按头4连接于活塞杆3的上端、用于向下按压活塞杆3,按头4具有供液体输出的通道41。弹性件5设于螺圈1上方,且使按头4及活塞杆3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0031]上述活塞6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泵体2中,活塞6的外壁与泵体2的内壁接触密封,活塞6中部开有用于自下而上输送液体的导液通道60。活塞座7连接于活塞杆3与活塞6之间,活塞座7的上端自下而上伸入活塞杆3中且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导液间隙30,活塞座7的下端穿过导液通道60与导液通道60的下端相互限位、用于将导液通道60的下端打开或关闭。
[0032]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3的下端具有内外套置的第一插接套31、第二插接套32,第一插接套31对应活塞杆3的内腔布置,活塞6具有能套置在第一插接套31外周的第一密封套61、套置在第二插接套32外周的第二密封套62。该结构有利于实现活塞杆3与活塞6之间的良好密封,避免漏气,提高泵送效果。
[0033]活塞杆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连接臂33,各连接臂33的内端共同围合成限位孔34,活塞座7卡置在该限位孔34中。该结构便于将活塞座7定位在活塞杆3中,且保持有较大的泵送通道的宽度。
[0034]活塞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对应导液通道60向下延伸的第三密封套63,活塞座7的下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供第三密封套63的下端插置其中的密封槽71,在供液状态下,第三密封套63与密封槽71相脱离从而将导液通道60连通,在非泵送液体状态下,第三密封套63与密封槽71相互插配将导液通道60封闭。
[0035]泵体2的上端口21处设置有闷盖9,该闷盖9上开有供活塞杆3穿过的通孔91,第一插接套31与第二插接套32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上平台35,在活塞杆3复位状态下,上平台35与闷盖9的内底壁相抵。该结构便于对活塞杆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头改进结构,包括:螺圈,上下贯通,用于与瓶体连接;泵体,约束在所述螺圈上且泵体的上端口对应螺圈上的开口布置,所述泵体底部具有进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过螺圈布置,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泵体中;按头,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用于向下按压活塞杆,所述按头具有供液体输出的通道;弹性件,设于所述螺圈上方,且使按头及活塞杆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活塞,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泵体中,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泵体的内壁接触密封,所述活塞中部开有用于自下而上输送液体的导液通道;活塞座,连接于活塞杆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座的上端自下而上伸入活塞杆中且与活塞杆之间形成导液间隙,所述活塞座的下端穿过导液通道与导液通道的下端相互限位、用于将导液通道的下端打开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具有内外套置的第一插接套、第二插接套,所述第一插接套对应活塞杆的内腔布置,所述活塞具有能套置在第一插接套外周的第一密封套、套置在第二插接套外周的第二密封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连接臂,各连接臂的内端共同围合成限位孔,所述活塞座卡置在该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