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手液泵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87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手液泵瓶,包括泵头、导管和瓶身,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泵头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瓶身的瓶内腔,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瓶内腔的底部连接,所述瓶身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泵头包括按咀和泵壳,所述按咀与泵壳的一端连接,所述泵壳的另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按咀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壳内设有单向阀、弹簧和弹珠,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按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弹珠连接,所述弹珠位于导管的一端。采用此泵头可以增加洗手液的使用率,残留瓶内腔底部的洗手液也能通过泵头吸出,采用单向阀防止洗手液回流,密封圈防止洗手液从泵头的上端溢出,使泵瓶使用更加卫生。使泵瓶使用更加卫生。使泵瓶使用更加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手液泵瓶


[000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
,具体涉及一种洗手液泵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洗手液泵瓶将洗手液装入泵瓶中,泵瓶由泵头、导管和瓶身组成,结构简单方便,导管的长度略小余导管接口到瓶底的高度,泵瓶内底部为平整或底部中间略凸起的结构,瓶身的外底部也均为水平与支撑面相贴紧。洗手液内的液体用完后,瓶身的底部会残留一部分洗手液,泵头无法直接泵出,如不用掉会浪费一部分洗手液,通常只有打开瓶口直接将洗手液倒出来使用,极不方便,又不卫生;还有洗手液瓶底外表面水渍不易干,易滋生细菌。
[0003]导致现有技术缺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瓶身底部大多是平整的,传统的泵头无法吸出残留的洗手液,导管的长度略小余导管接口到瓶底的高度,由此导管的下端口需要的最小液面高度通常在5mm左右,传统的泵头挤压效率低,瓶底的5mm厚度的洗手液是无法用泵头直接导出使用,还有瓶身外底部大多亦是平整的结构,与支撑面始终接触紧密,瓶身的外底部难以干燥,容易滋生污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手液泵瓶。此泵瓶增加洗手液的挤压效率避免浪费,且干净卫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洗手液泵瓶,包括泵头、导管和瓶身,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泵头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瓶身的瓶内腔,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瓶内腔的底部连接,所述瓶身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泵头包括按咀和泵壳,所述按咀与泵壳的一端连接,所述泵壳的另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按咀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7]所述泵壳内设有单向阀、弹簧和弹珠,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按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弹珠连接,所述弹珠位于导管的一端。
[0008]优选的,所述瓶内腔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坡度,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向下凹陷,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与导管的另一端相抵。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拱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平端与瓶身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弧形端支撑于地面。
[0010]优选的,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的坡度为15%~20%。
[0011]优选的,所述按咀包括横向出液管和竖向出液管,所述竖向出液管的一端与泵壳连接,所述竖向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横向出液管连接,所述横向出液管呈拱形,所述横向出液管的出液口朝下。
[0012]优选的,所述泵头还包括瓶盖,所述瓶盖与瓶身的瓶口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泵壳的下端呈圆锥体。
[0014]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的开口切面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40
°
~60
°

[0015]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洗手液泵瓶,此泵瓶的按咀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泵壳内设有单向阀、弹簧和弹珠,单向阀的一端与按咀连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弹珠连接,弹珠位于导管的一端,增加洗手液的挤压效率,采用此泵头可以增加洗手液的使用率,残留瓶内腔底部的洗手液也能通过泵头吸出,采用单向阀防止洗手液回流,密封圈防止洗手液从泵头的上端溢出,使泵瓶使用更加卫生。
[0017]2、本技术洗手液泵瓶,采用此泵瓶后,即使瓶内的洗手液用到最底部,依然可以通过瓶底的坡度汇聚洗手液,然后直接通过泵头导出使用,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降低洗手液浪费的现象。
[0018]3、本技术洗手液泵瓶,此泵瓶的下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拱形的支撑块,支撑块的弧形端支撑于地面,减少泵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泵瓶底部存有孔隙,容易使泵瓶底部的空气流动,从而使泵瓶底部干燥,避免细菌和污垢的产生。
[0019]4、本技术洗手液泵瓶,此泵瓶内的导管的另一端的开口切面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45
°
,通过导管的开口切面倾斜的设计,使导管与瓶底直接接触,避免浪费洗手液,进一步的增加了洗手液的有效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洗手液泵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泵头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导管的开口切面与与水平轴线的夹角示意图。
[0023]其中,1为泵头,101为按咀,1011为横向出液管,1012为竖向出液管,102为瓶盖,103为密封圈,104为泵壳,1041为单向阀,1042为弹簧,1043为弹珠,1044为出液腔体,2为导管,3为瓶身,4为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0025]如图1至2所示,一种洗手液泵瓶,包括泵头1、导管2和瓶身3,此瓶身3均为圆柱体状,所述导管2的一端与泵头1连接,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伸入瓶身3,且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与瓶身3的瓶底连接,所述泵头1包括按咀101和泵壳104,所述按咀101与泵壳104的一端连接,所述泵壳104的另一端与导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瓶身3的底部设有支撑部4,支撑部4减少瓶身3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按咀101向下按压,使瓶身3内的洗手液通过泵壳104流出,所述按咀101与泵壳104之间设有密封圈103。采用密封圈103防止洗手液从泵头1的上端溢出,使泵瓶使用更加卫生。
[0026]所述泵壳104内设有单向阀1041、弹簧1042和弹珠1043,所述单向阀1041的一端与按咀101连接,所述单向阀1041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042与弹珠1043连接,单向阀1041防止洗手液回流,增加洗手液的挤压效率,采用此泵头可以增加洗手液的使用率,残留瓶内腔底部的洗手液也能通过泵头吸出。所述弹珠1043位于导管2的一端。通过按压按咀101使弹簧
1042挤压出液腔体1044内的空气,松开按咀101,弹簧1042恢复原状吸出瓶身3内的洗手液,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弹珠1043密封导管2的开口切面,使瓶身3内的洗手液避免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
[0027]此泵瓶的工作原理:向下按压按咀101,排空出液腔体1044内的空气,松开按咀101时,泵头1内的弹簧1042要恢复原状,出液腔体1044内形成真空状态,产生负压,泵瓶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保持一致,造成出液腔体1044内的压力小于出液腔体1044外的压力,由于压力差,大气把导管2内的液体送进了出液腔体1044,洗手液被挤压了出按咀101。
[0028]所述瓶内腔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坡度,此瓶底为实心设计,增加瓶底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向下凹陷,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与导管2的另一端相抵,采用此泵瓶后,即使瓶内的洗手液用到最底部,依然可以通过瓶底的坡度汇聚洗手液,然后直接通过泵头1导出使用,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降低洗手液浪费的现象,避免人们使用不到最后的洗手液时,需要将泵头1拧开向下倒置洗手液,倒置洗手液也会存在浪费与不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手液泵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头、导管和瓶身,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泵头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瓶身的瓶内腔,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瓶内腔的底部连接,所述瓶身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泵头包括按咀和泵壳,所述按咀与泵壳的一端连接,所述泵壳的另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按咀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壳内设有单向阀、弹簧和弹珠,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按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弹珠连接,所述弹珠位于导管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洗手液泵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内腔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坡度,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向下凹陷,所述瓶内腔的底部中心与导管的另一端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洗手液泵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拱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平端与瓶身的底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陈少珍许友毅汪碧涛蔡燕香胡明月邱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