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964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包括浮力环,浮力环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浮力环利用第一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孔进行固定连接,浮力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防护装置由外到内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组成,第二内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第三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钢球,第四内腔的内壁与桥墩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设置有反光条对船只进行提醒作用,同时设置了多重减震装置,保护了桥墩的内部结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发生安全事故。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是国家公路、铁路交通命脉的咽喉,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中,新建桥梁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举世瞩目。但同时货物的运输量53%是通过水路,用船舶运输的,尤其是在外贸运输量中,这个比例达到90%。于是船舶越来越多、船舶吨位越来越大,有些吃水深船体大的海船是无法进入我国大部分内陆河流的,不得不靠吃水较浅、吨位在五百至千吨左右的机动驳船来分散驳运。于是内河上的运输船舶也就越来越多。虽然船舶通过航道进入桥孔下通过时,都设有航道标志和航标灯等警示装置,但是由于桥梁对航道的改变不尽合理,再加以客观上船只航行时常受环境气候和水文变化的影响较大,诸如河床的变迁、风速、风向、流速、流向、水位、涌流、漩涡、暗流等出现各种不确定变动的因素,常常导致船舶过桥孔时发生偏航而撞上桥墩,或其相邻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包括浮力环,所述浮力环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浮力环利用第一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浮力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防护装置由外到内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组成,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第三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钢球,所述第四内腔的内壁与桥墩紧密贴合。
[0006]优选的,所述浮力环和防护装置为半圆形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的直径比浮力环的直径要小。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三组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通过螺纹孔将两个防护装置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腔和第四内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0010]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由两个第一安装块、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二安装块、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铰接块和一个压缩弹簧组成,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内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内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铰接块铰接,两个所述铰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钢球的直径大小与第三内腔内部的宽度一致。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贴有反光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使用时,将浮力环、防护装置与桥墩紧密包裹住后,利用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将浮力环和防护装置固定住,使得浮力环、防护装置与桥墩紧密贴合,由于浮力环的浮力作用,浮力环和防护装置漂浮在水面,当船只撞向桥墩时,由于第一内腔内部设置有橡胶垫,所以船只不会受到严重变形,当撞击力向第二内腔传递,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的距离缩短,两个铰接块相互靠近,此时压缩弹簧受到压力,由于压缩弹簧的缓冲减震功能,使得撞击力被分解,向第三内腔内部传输的撞击里骤然减小,减震钢球的存在,使得桥墩避免撞击而造成变形或撞坏,减震钢球受到的力再次向内传输,第四内腔中的橡胶垫缓解了压力的同时也保护了桥墩,本技术不仅设置有反光条对船只进行提醒作用,同时设置了多重减震装置,保护了桥墩的内部结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防护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防护装置横切截面图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浮力环;2、第一连接板;3、第一紧固螺栓;4、防护装置;5、第二连接板;6、螺纹孔;7、第二紧固螺栓;8、第一内腔;9、橡胶垫;10、第二内腔;11、减震机构;111、第一安装块;112、第一连接杆;113、第二安装块;114、第二连接杆;115、铰接块;116、压缩弹簧;12、第三内腔;13、减震钢球;14、第四内腔;15、桥墩;16、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包括浮力环1,所述浮力环1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浮力环1利用第一紧固螺栓3穿过螺纹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浮力环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中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7,所述防护装置4由外到内第一内腔8、第二内腔10、第三内腔12和第四内腔14组成,所述第二内腔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11,所述第三内腔12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钢球13,所述第四内腔14的内壁与桥墩15紧密贴合。
[0020]所述浮力环1和防护装置4为半圆形结构。
[0021]所述防护装置4的直径比浮力环1的直径要小。
[0022]所述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三组螺纹孔6,所述第二紧固螺栓7通过螺纹孔6将两个防护装置4固定连接,能够便于安装。
[0023]所述第一内腔8和第四内腔1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9,能够便于保护桥墩15。
[0024]所述减震机构11由两个第一安装块111、两个第一连接杆112、两个第二安装块
113、两个第二连接杆114、两个铰接块115和一个压缩弹簧116组成,所述第一安装块111固定安装在第一内腔8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块1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12,所述第二安装块113固定安装在第二内腔10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安装块11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14,所述第一连接杆112与第二连接杆114通过铰接块115铰接,两个所述铰接块115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6,能够便于减震,便于保护桥墩15和船只。
[0025]所述减震钢球13的直径大小与第三内腔12内部的宽度一致。
[0026]所述防护装置4的外表面贴有反光条16,能够便于提醒周边船只,降低事故率。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使用时,将浮力环1、防护装置4与桥墩15紧密包裹住后,利用第一紧固螺栓3和第二紧固螺栓7将浮力环1和防护装置4固定住,使得浮力环1、防护装置4与桥墩15紧密贴合,由于浮力环1的浮力作用,浮力环1和防护装置4漂浮在水面,当船只撞向桥墩15时,由于第一内腔8内部设置有橡胶垫9,所以船只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包括浮力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环(1)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浮力环(1)利用第一紧固螺栓(3)穿过螺纹孔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浮力环(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4),所述防护装置(4)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中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7),所述防护装置(4)由外到内第一内腔(8)、第二内腔(10)、第三内腔(12)和第四内腔(14)组成,所述第二内腔(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11),所述第三内腔(12)的内部设置有减震钢球(13),所述第四内腔(14)的内壁与桥墩(15)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环(1)和防护装置(4)为半圆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4)的直径比浮力环(1)的直径要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交通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三组螺纹孔(6),所述第二紧固螺栓(7)通过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涛马立阳和凯国王飞张煜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路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