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723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属于血浆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包括分离装置和用于抽取PRP的针头组件以及无菌包装袋,无菌包装袋内设置两个放置腔,分别用于分离装置和针头组件。分离装置整体为高强度的透明PVC材质,易于观察,其外部形状与50ml离心管相似,可完美契合所有50ml离心适配器,其内部容纳空间为“沙漏型”,方便PRP富集抽取,且其顶部和底部都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空间容纳量调节,可应对不同血量的PRP制备。运用所述的PRP离心分离装置进行PRP制备时不用更换二次离心的容器,简化了分离制备程序,使分离制备更加方便快速,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减少了污染的风险。减少了污染的风险。减少了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属于血浆分离


技术介绍

[000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简称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来源的血液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也指自体血小板凝胶,含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和多种生长因子作为自体来源的医疗成分,其天然的不会被机体排斥,应用时更加的安全。
[0003]血小板是维持人体凝血平衡的关键细胞成分,在止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除止血功能外,血小板对于伤口愈合、组织重生、骨折愈合、除皱美容等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血小板细胞中不仅含有凝血相关的因子,还具有血清素、血小板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特别是血小板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其被血小板大量释放后可以诱导周围的细胞产生更多的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共同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伤口的愈合及组织新生速度。
[0004]现如今,PRP的制备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其制备主要有血浆分离置换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2种方法,制备的器具装置也各有不同。血浆分离置换法则利用医用血成份分离设备将全血分离制备成血小板血浆和浓缩血小板等成分,此法主要应用于血库血小板的采集及临床成分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根据血液中各组分沉降系数的不同,从全血中分离提取出PRP,现如今普遍采用二次离心法,即抽取血液后,先通过第一次短时间离心(该过程通常为1~2分钟),将红细胞与血浆+血小板分层,之后转移血浆+血小板到新的容器中进行第二次长时间离心,血小板富集于底部,得到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然而不同的离心力及离心时间所制备的PRP中血小板浓度和活性各不相同,且这类方法操作烦琐,不易控制,不同的操作人员得到的PRP中血小板含量差异很大,血小板富集度低,仅为全血中血小板浓度的2~4倍,更为重要的是,二次离心的转移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细菌污染,对患者造成安全威胁。同时,目前市场上的PRP制备装置各有不同,制备效果也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更加简易快速、结果更加高效安全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 分离制备装置,包括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为透明PVC材料制成的柱状结构,所述分离装置主要由上调节盖、下调节盖和中间细管构成,所述中间细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锥形漏斗,两个所述锥形漏斗之间套装固定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部设置有螺纹,且连接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调节盖、下调节盖,所述上调节盖、下调节盖、中间细管及锥形漏斗的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上调节盖上设置有取液口,所述取液口
上连接有旋帽。
[0007]优选的,所述中间细管、上调节盖和下调节盖的外部均设置有刻度标识。
[0008]优选的,所述上调节盖、下调节盖在连接筒体上上下移动,用于调节分离装置内部腔室的容量大小。
[0009]优选的,所述上调节盖、下调节盖的外径与50ml离心管的外径相同。
[0010]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抽取PRP的针头组件,所述针头组件主要由针座及连接在针座上的针杆构成,所述针座用于连接在注射器的乳头上,所述针杆的端部为平端尾口,且针杆的长度足够伸展至所述中间细管的端部。
[0011]优选的,所述针杆上还套装有针帽。
[0012]优选的,还包括无菌包装袋,所述无菌包装袋内设置两个放置腔,分别用于分离装置和针头组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主体采用“沙漏型”设计,其内容空间可使离心后PRP分层聚集在中间细管段,使化分离界面更加直观清晰,方便抽取。上下可螺旋调节的调节盖,能够根据操作者的需要调节分离装置的内容量,提高了产品适用性。整个离心分离过程限制在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用转移内容物进行二次离心的操作,简化操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污染的风险。整个分离装置和配套针头都为强度及韧性高的透明 PVC材质,提高了产品本身质量,同时提高了可视性,方便观察,易于对实验的把控。同时该装置还配套的针头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其他针头带来扎伤实验员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针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无菌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包括分离装置1 和用于抽取PRP的针头组件以及无菌包装袋,无菌包装袋内设置两个放置腔,分别用于分离装置和针头组件。所有组件都需要经无热源处理,然后包装进外包装袋内密封,保证整个体系使用前的无菌性。
[0020]其中,分离装置1为透明PVC材料制成的柱状结构,分离装置1主要由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和中间细管5构成,中间细管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锥形漏斗7,两个锥形漏斗7之间套装固定有连接筒体6,连接筒体6的外部设置有螺纹,且连接筒体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中间细管5及锥形漏斗7的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上调节盖2上设置有取液口8,取液口8上连接有旋帽3。中间细管
5、上调节盖2和下调节盖4的外部均设置有刻度标识。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的外径与50ml离心管的外径相同。
[0021]本技术中分离装置材质采用强度及韧性高的透明PVC材质,可抵抗高速离心时的离心力,同时全透明材质提高了可视性,方便在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分离装置整体采用三段设计,由中间细管5、锥形漏斗7及连接筒体6构成的中间段,及安装在中间段两端的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中间段形成“沙漏型”,这样的形状在全血分离PRP时易于将PRP分离层汇聚在细管段,从而方便抽取分离。上调节盖2、下调节盖4在连接筒体6上上下移动,用于调节分离装置内部腔室的容量大小。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上调节盖的的位置来调整分离后PRP分离层的位置,使其汇聚在主体细管段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所需分离血量以及血细胞与血浆比例来自主调节上下段的体积比,提高分离效率。
[0022]还包括用于抽取PRP的针头组件,针头组件主要由针座9及连接在针座上的针杆10构成,针杆10上还套装有针帽11,针座9用于连接在注射器的乳头上,这样可以使用市面上常规注射器与其配套使用进行血液的注入和PRP层的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为透明PVC材料制成的柱状结构,所述分离装置主要由上调节盖、下调节盖和中间细管构成,所述中间细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锥形漏斗,两个所述锥形漏斗之间套装固定有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的外部设置有螺纹,且连接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调节盖、下调节盖,所述上调节盖、下调节盖、中间细管及锥形漏斗的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所述上调节盖上设置有取液口,所述取液口上连接有旋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细管、上调节盖和下调节盖的外部均设置有刻度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血小板血浆PRP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盖、下调节盖在连接筒体上上下移动,用于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强胡旺
申请(专利权)人:安可瑞山西生物细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