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73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包括收油控制流程罐、氮气系统、子母管、涡旋器、浮力悬浮装置、安全连接装置、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以及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部设有安全连接装置、浮力悬浮装置、涡旋器、浮筒重力平衡装置及第一收油管线;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设有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收油管线、收油控制阀门、收油控制旁通阀门、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以及含油污水收集槽;子母管的子管连接氮气系统,子母管的母管连接第一收油管线和第二收油管线;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实现海上采油平台生产水处理系统、注水处理系统设备自动收油。油。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海上采油平台注水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注水开发是实现油田开发长期高产和稳产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保持油层压力、降低原油递减率,从而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通过用水作为驱替剂,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对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0003]海上平台生产水处理系统及注水系统用于处理海上平台原油处理系统分离出的含油污水,处理合格后的生产水作为注水水源回注地层,通过收集生产水处理系统及注水系统设备内部的浮油,降低油田整体注水含油率,提升注水水质,能够有效提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因此关于注水水质的提升管理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平台生产水处理系统及注水系统设备无高效的自动收油装置,设备自带收油槽收油时需现场与中控操作人员沟通观察收油情况,增大现场工作量,且收油槽收油面积小无法对罐内浮油进行大面积回收、收油过程中需提升设备操作液位,若收油过程突发应急情况,生产现场将处于极为被动局面,存在较大的安全环保风险。
[0005]部分收油装置依靠浮筒在罐体内部进行收油,需经常打开人孔调整收油装置高度,近年来关于注水开发收油装置的的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尚未见相关气控驱动自主调节收油装置高度的研究报道。因此结合现场实际对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工作原理进行研究,能够为油田注水精细化管理及提升收油装置收油效率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以解决注水水质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包括收油控制流程罐、氮气系统、子母管、涡旋器、浮力悬浮装置、安全连接装置、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以及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部设有安全连接装置、浮力悬浮装置、涡旋器、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以及第一收油管线;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设有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收油管线、收油控制阀门、收油控制旁通阀门、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以及含油污水收集槽;子母管的子管连接氮气系统,子母管的母管连接第一收油管线和第二收油管线。
[0009]前述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中,所述安全连接装置包括一条安全链,该安全链的两端分别与子母管的母管管壁外侧焊接的安全挂钩以及涡旋器收油管段外侧焊接的安全挂钩连接,使浮力悬浮装置在收油控制流程罐内部安全稳定运行;
[0010]该浮力悬浮装置设置在收油控制流程罐内,靠自身浮力悬浮在水面上,且浮力悬浮装置底部设置固定收油管段,该收油管段为两个相同的管段,两个管段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两个管段背离三通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涡旋器,浮力悬浮装置底部中心设有排水和进水通孔,该连接两个收油管段的三通位于排水和进水通孔的正下方,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一端与三通连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的另一端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一端连接,该第一收油管线的另一端与子母管线的母管连通;
[0011]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为中空管段,其与第一收油管线连接,构成收取浮油外输流动的通道,且其位于浮力悬浮装置重心正下方,使浮力悬浮装置稳定平衡,并且通过浮力悬浮装置自身浮力而悬浮在液面;
[0012]该子母管由收油控制流程罐体顶部的人孔盖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子母管线的子管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一端与浮力悬浮装置连接,该子管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氮气泄放微调阀门和氮气加压控制阀门,并通过氮气加压控制阀门与氮气系统连接;子母管线的母管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一端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一端连接,该第一收油管线的另一端与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一端连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的另一端与位于浮力悬浮装置底部的连接两个收油管段的三通连接;
[0013]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设有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收油管线、收油控制阀门、收油控制旁通阀门、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以及含油污水收集槽;
[0014]子母管的母管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一端通过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第二收油管线与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的入口连接,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的出口与含油污水收集槽连接;该第二收油管线上设有收油控制阀门;第二收油管线与含油污水收集槽之间设有收油控制旁通阀门;
[0015]该氮气驱动控制系统通过子母管的子管引导驱动氮气至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浮力悬浮装置,实现浮力悬浮装置自动排水、进水而调整收油涡旋器的高度;
[0016]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收油控制流程以气动隔膜泵为动力源,启动该气动隔膜泵,通过收油控制流程罐外的第二收油管线、子母管的母管、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抽取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浮油并排至含油污水收集槽内。
[0017]前述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中,所述浮力悬浮装置为中空不锈钢圆柱体,高度为30至50cm,直径为30至50cm,壁厚1
±
0.5mm,顶部与子母管的子管一端连接,底部设有直径为10
±
5cm的排水和进水通孔,浮力悬浮装置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体内部,依靠自身浮力悬浮在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液面上;
[0018]所述涡旋器为中间设有通孔的供收油的圆形盘体,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收油管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涡旋器圆形盘体中间的通孔连接;该两个涡旋器上部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浮油接触,下部与浮筒重力平衡装置连接;该圆形盘体的直径为15
±
5cm,盘体中间通孔的孔径与收油管段的管径相应,圆形盘体周边与其中间通孔的倾斜度为10
±
5度;
[0019]所述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为中空管段,该管段的管径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管径相应;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一端与位于浮力悬浮装置重心正下方的连接两个收油管段的三通连接,另一端通过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与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母管相连接,借助浮力悬浮装置的悬浮作用,使涡旋器在收油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同时作为浮油收集外排管道。
[0020]前述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中:所述子母管的母管为3/4寸含油污水管线;子母管的子管为1/4寸氮气管线;通过子母管的设置,实现驱动氮气、含油污水的双向流动。
[0021]前述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中:所述气动隔膜泵通过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第二收油管线、子母管的母管、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抽取涡旋器收集浮油,气动隔膜泵出口与含油污水收集槽连接,气动隔膜泵启动后抽取浮油,待气动隔膜泵的出口出液后打开收油控制流程旁通阀门,停气动隔膜泵,利用虹吸原理继续抽取罐内浮油。
[0022]本技术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和注水水质提升管理,避免安全风险隐患。2、对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浮力悬浮装置通过安全连接装置对收油装置进行挂靠,使涡旋器和浮力悬浮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油控制流程罐(T)、氮气系统(1)、子母管、涡旋器(9)、浮力悬浮装置(8)、安全连接装置(7)、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以及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部设有安全连接装置(7)、浮力悬浮装置(8)、涡旋器(9)、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以及第一收油管线(12);该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设有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收油管线(13)、收油控制阀门(14)、收油控制旁通阀门(15)、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16)以及含油污水收集槽(17);子母管的子管(4)连接氮气系统,子母管的母管(6)连接第一收油管线(12)和第二收油管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涡旋浮动自动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连接装置(7)包括一条安全链,该安全链的两端分别与子母管的母管(6)管壁外侧焊接的安全挂钩以及涡旋器(9)收油管段外侧焊接的安全挂钩连接,使浮力悬浮装置(8)在收油控制流程罐(T)内部安全稳定运行;该浮力悬浮装置(8)设置在收油控制流程罐(T)内,靠自身浮力悬浮在水面上,且浮力悬浮装置(8)底部设置固定收油管段,该收油管段为两个相同的管段,两个管段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两个管段背离三通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涡旋器(9),浮力悬浮装置(8)底部中心设有排水和进水通孔(11),该连接两个收油管段的三通位于排水和进水通孔(11)的正下方,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一端与三通连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的另一端与收油控制流程罐(T)内的第一收油管线(12)一端连接,该第一收油管线(12)的另一端与子母管线的母管(6)连通;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为中空管段,其与第一收油管线(12)连接,构成收取浮油外输流动的通道,且其位于浮力悬浮装置(8)重心正下方,使浮力悬浮装置(8)稳定平衡,并且通过浮力悬浮装置(8)自身浮力而悬浮在液面;该子母管由收油控制流程罐体(T)顶部的人孔盖(5)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T)内,子母管线的子管(4)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一端与浮力悬浮装置(8)连接,该子管(4)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T)外部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氮气泄放微调阀门(3)和氮气加压控制阀门(2),并通过氮气加压控制阀门(2)与氮气系统(1)连接;子母管线的母管(6)穿入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一端与收油控制流程罐内的第一收油管线(12)一端连接,该第一收油管线(12)的另一端与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一端连接,浮筒重力平衡装置(10)的另一端与位于浮力悬浮装置(8)底部的连接两个收油管段的三通连接;该收油控制流程罐(T)外部设有收油控制装置,该收油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收油管线(13)、收油控制阀门(14)、收油控制旁通阀门(15)、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16)以及含油污水收集槽(17);子母管的母管(6)位于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一端通过收油控制流程罐外部的第二收油管线(13)与收油控制气动隔膜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波李建良孙立波张潮林兴谊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