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51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3
本申请公开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内滑动连接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管腔内设置蓄热管,所述蓄热管内填充蓄热钢丝,所述第二管腔内滑动设置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线性马达;所述第二管腔端部设置密封盖;所述第一壳体外设置散热机构。本申请提供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体积小、震动小、制冷效率高、鲁棒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

技术介绍

[0002]1816年O.R.斯特林提出一个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等容回热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称为斯特林循环,也称定容回热循环。这个循环的逆循环用于制冷时称为逆向斯特林循环,或称斯特林制冷循环。
[0003]现有技术中,利用逆斯特林循环的直线型的斯特林制冷机存在线性马达共线致使沿直线型方向产生的振动大的问题,线性马达对应两个活塞分布在直线腔体的两端导致体积较大的问题;以及热端散热效果差导致冷端和热端之间进行热交换剧烈,影响冷端制冷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
[0005]本申请提供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制冷机构,
[0006]所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内滑动连接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管腔内设置蓄热管,所述蓄热管内填充蓄热钢丝,所述第二管腔内滑动设置第二活塞,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其中所述机架(1)上固定设置制冷机构(2),所述制冷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内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内滑动连接第一活塞(22),所述第二管腔内设置蓄热管(23),所述蓄热管(23)内填充蓄热钢丝(24),所述第二管腔内滑动设置第二活塞(25),所述第一活塞(22)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活塞(25)通过活塞杆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线性马达(4);所述第二管腔端部设置密封盖(26);所述第一壳体(21)外设置散热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设置连接圈(11),所述连接圈(11)通过若干圆周排列的弹性片(12)连接固定圈(13),所述固定圈(13)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内设置隔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管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21)的顶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内固定四个所述线性马达(4),四个所述线性马达(4)圆周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腔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21)侧壁之间,相邻的所述线性马达(4)之间相隔90
°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东杨晓腾孙甲浩徐增高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斯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