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27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以及加湿模块,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与生液模块相连,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湿膜框架和湿膜,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湿膜框架部分设于气流通道内,湿膜安装于湿膜框架,湿膜框架的顶部具有导流部,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沿导流部流向湿膜.加湿风机驱动气流在气流通道内流动,并流经湿膜。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通过在湿膜框架的顶部设置导流部,可以便于换热器的冷凝水引导至湿膜,以便于湿膜吸收冷凝水,进而可以提高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和加湿效率。湿效率。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但若是长期开着空调,会导致的室内湿度较低,使得室内的空气较为干燥,影响环境的舒适性。
[0003]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设置湿膜来实现无水加湿,同时通过设置湿膜框架来安装湿膜,湿膜框架会将湿膜的外围四个面封住,这样不利于湿膜接住从换热器落下的冷凝水接水,影响加湿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加湿效果好、效率高。
[0005]本技术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加湿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生液模块相连,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湿膜框架和湿膜,所述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湿膜框架部分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湿膜安装于所述湿膜框架,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具有导流部,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沿所述导流部流向所述湿膜.所述加湿风机驱动气流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并流经所述湿膜。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生液模块,可以便于冷凝水流至湿膜位置。湿膜框架的顶部设置导流部,可以便于将生液模块的冷凝水引导至湿膜,以便于湿膜吸收冷凝水,进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和加湿效率。/>[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冷凝水流向所述湿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斜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间隔设置,所述生液模块位于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在所述换热器到所述湿膜框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朝向彼此倾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端的接水盘,所述底座具有安装槽,所述湿膜框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1]所述接水盘具有贯通孔,且所述底座具有穿孔,所述贯通孔、所述穿孔、所述导流部相对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与所述底座相止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湿膜框架的长
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把手具有至少一个镂空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膜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湿膜夹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卡扣,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卡孔,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孔卡接配合。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构造为长条形孔,且所述导流部沿所述湿膜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机上,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加湿装置的生液模块的生液件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生液模块,可以便于冷凝水流至湿膜位置。湿膜框架的顶部设置导流部,可以便于将生液模块的冷凝水引导至湿膜,以便于湿膜吸收冷凝水,进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加湿效果和加湿效率。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爆炸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把手和湿膜框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湿膜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图4的A

A处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爆炸图;
[00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
[0028]附图标记:
[0029]空调系统100;室外机20;机壳21;室内机30;
[0030]加湿装置1;加湿模块10;
[0031]湿膜框架12;导流部121;导向斜面1211;第一斜面1211a;第二斜面1211b;
[0032]第一支撑段1212;第二支撑段1213;
[0033]第一框架122;卡扣1221;第一定位凸起1222;
[0034]第二框架123;卡孔1231;第二定位凸起1232;开窗124;
[0035]底座14;安装槽141;穿孔142;气流通道143;接水盘15;贯通孔151;
[0036]把手16;镂空孔161;加强筋162;加湿风机17;外壳3;
[0037]生液模块2;生液件2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9]下面参考图1

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加湿装置1包括生液模块2以及加湿模块10。举例而言,加湿装置1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100,但不作为对此的限制。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机30以及设于室外的室外机20。加湿装置1可以设于室外机20的顶端。
[0040]生液模块2可以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10与生液模块2相连,加湿模块10包括底座14、加湿风机17、湿膜框架12以及湿膜(图未示出)。底座14内限定出气流通道143,湿膜框架12的部分设于气流通道143内。
[0041]湿膜安装于湿膜框架12,湿膜框架12的顶部(例如,如图2所示的上端)具有导流部121,生液模块2产生的冷凝水沿导流部121流向湿膜,加湿风机17驱动气流在气流通道143内流动,并流经湿膜。由此,通过设置导流部121,可以便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湿膜位置,进而可以便于湿膜吸收从导流部121落下的换热器的冷凝水,利于湿膜吸收冷凝水,提高加湿的效果和效率。例如,导流部121可以构造为孔状结构以形成导流孔。
[0042]例如,水可以凝结在生液模块2的表面上,此时,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生液模块相连,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湿膜框架和湿膜,所述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湿膜框架部分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湿膜安装于所述湿膜框架,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具有导流部,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沿所述导流部流向所述湿膜.所述加湿风机驱动气流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并流经所述湿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冷凝水流向所述湿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间隔设置,所述生液模块位于所述湿膜框架的顶部;在所述生液模块到所述湿膜框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朝向彼此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端的接水盘,所述底座具有安装槽,所述湿膜框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水盘具有贯通孔,且所述底座具有穿孔,所述贯通孔、所述穿孔、所述导流部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强周学明李德鹏王伟戈梁勇华黄民柱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