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控温板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27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控温板和电池包。所述复合控温板包括控温层和保护层,所述控温层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降/升温;所述保护层叠合固定在所述控温层上;所述保护层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保护层具有至少延伸至所述控温层外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外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控温板,其具有至少延伸至控温层外围的安装部,将安装部作为对外连接结构,解决了连接处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控温板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控温板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可替代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电池包的内部温度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进而影响到整车的使用安全。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需要控制内部结构温度,因此,增加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0003]电池包主要包括电池模组,而电池模组在正常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电池模组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过高时则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电池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另外,电池包的使用环境较为复杂,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也不利于电池包的正常工作。为了杜绝上述危险,常采用控温板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保温。现有技术中的控温板采用铝合金制造,由于其热导率较高,会导致控温板热散失过快,不利于电池包的保温性能;另外,将控温板直接与电池包的其它结构进行摩擦焊接,其连接处容易发生形变,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控温板和电池包,以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之一。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电池包的复合控温板,包括:
[0006]控温层,所述控温层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降/升温;
[0007]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叠合固定在所述控温层上;
[0008]所述保护层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0009]所述保护层具有至少延伸至所述控温层外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外部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控温层整体嵌合在所述隔热层上,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强度高于所述控温层的材料强度,所述隔热层上延伸至所述控温层外围的部分为所述安装部。
[0011]可选地,所述保护层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材料强度高于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强度。
[0012]可选地,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低于所述防护层的导热系数。
[0013]可选地,所述保护层还包括发泡层,所述发泡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和所述防护层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控温层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层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发泡层采用聚氨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或聚氯乙烯制成。
[0015]可选地,所述控温层包括第一控温层和第二控温层层,所述第一控温层和所述第二控温层扣合形成有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用于流通液态基质。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0017]托盘、电池模组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控温板;
[0018]所述托盘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托盘与所述复合控温板形成有密封的空腔,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控温层相接触。
[0019]可选地,所述托盘与所述安装部通过密封胶和紧固件共同配合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容胶槽,所述密封胶灌装在所述容胶槽内。
[0021]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复合控温板,其具有至少延伸至控温层外围的安装部,将安装部作为对外连接结构,解决了控温层用于连接的易变形问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002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4]图1是本申请中的复合控温板的局部叠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申请中的复合控温板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申请中的复合控温板与托盘连接示意图。
[0027]图4是本申请中的复合控温板与托盘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5是本申请中的复合控温板与托盘采用密封胶和紧固件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控温板;11

控温层;111

第一控温层;112

第二控温层;12

隔热层;121

安装部;13

发泡层;14

防护层;2

托盘;21

紧固件;22

容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6]控温板(液冷板)的工作原理是:电池工作产生的多余热量,通过与板型铝质器件
表面接触的方式传递,液冷系统利用液体流动换热系数较大的特性,依靠液体流动转移高热量,最终被器件内部流道中通过的冷却液带走。电池包中的电池模组对于控温板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散热功率要大,能够快速把模组产生的热量带走,防止温度的急剧攀升;其次是可靠性要高,车辆在道路中行走,处于工作状态的电池包要经过各种环境的检测、振动、冲击、高低温等比较严酷的工作环境;最后是对散热设计要精准,避免系统内温差过大,工作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和老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0037]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控温板的设计一般采用铝基板埋铜管,即将铝基板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加工铣槽,再采用冲压机将已经弯好形状的铜管压到铝基板上,进行钎焊焊接,铝基板的导热率较高,解决了散热功率的问题,但热导率较高也会导致控温板热散失过快,不利于保温;另外,在可靠性和散热设计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控温板与外部结构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搅拌摩擦焊,由于铝材质的屈服强度为50Mpa左右,抗拉强度为150Mpa左右,并且质软,容易在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处发生形变。
[003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复合控温板,包括控温层11和保护层;所述控温层11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降/升温;所述保护层叠合固定在所述控温层11上;所述保护层包括隔热层12,所述隔热层12采用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控温板,应用于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层,所述控温层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降/升温;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叠合固定在所述控温层上;所述保护层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保护层具有至少延伸至所述控温层外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外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控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层整体嵌合在所述隔热层上,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强度高于所述控温层的材料强度,所述隔热层上延伸至所述控温层外围的部分为所述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控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还包括防护层,所述控温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防护层依次叠合,所述防护层的材料强度高于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控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低于所述防护层的导热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控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还包括发泡层,所述发泡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和所述防护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悦丘王骁吴艳凤郑卫鑫鲁志佩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