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99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A套母差保护包括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及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B套母差保护包括B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及B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A套发变组保护包括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及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B套发变组保护4包括B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B套母差动作2跳闸矩阵及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该回路能够保证机组安全停机。证机组安全停机。证机组安全停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
,涉及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发电厂中,各发电机组、线路汇集于母线,将各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通过线路送至电网。母线在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流入母线的电流等于流出母线的电流;当母线上发生故障时,与母线连接各单元电流都流入母线,其电流和等于短路点的短路电流。母线差动保护基于此原理,可以区分母线内和母线外的短路,其保护范围是参加差动电流计算的与母线连接各支路电流互感器保护的范围。母线差动保护动作时,快速切除该条母线上的所有分支,包括发变组、线路、母联等。
[0003]目前,母差保护出口联跳汽轮发电机组的回路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方式一是母差保护动作后,发出跳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信号至断路器操作箱或断路器跳闸驱动回路,解列发电机组;方式二是母差动保护动作后,发出跳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信号至发变组保护装置,发变组保护装置通过整定非电量开入,实现发电机组安全停机。
[0004]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0005]方式一、方式二均存在较大不足。方式一在母差保护动作时,直接瞬时跳开汽轮机组并网断路器、机组带负荷解列,存在超速的严重隐患,威胁机组安全(附图1);方式二通过整定发变组保护装置非电量开入可以实现安全停机,但在母差保护动作后未直接接入断路器驱动回路,在中间环节故障后,发变组断路器拒动,故障点无法及时隔离,造成事故扩大(附图2)。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该回路能够保证机组安全停机。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包括A套母差保护、B套母差保护、A套发变组保护、B套发变组保护、操作箱及断路器;A套母差保护包括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及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B套母差保护包括B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及B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A套发变组保护包括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及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B套发变组保护4包括B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B套母差动作2跳闸矩阵及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操作箱包括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及线圈1TJF动合触点、第一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R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第二组控制正电源+KM2、第二组控制负电源﹣KM2、第二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F及线圈2TJF动合触点、第二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R及线圈2TJR动合触点;断路器包括第一组动力正电源+KM11、第一组动力负电源﹣KM11、第一组跳闸线圈TQ1、第二组动力正电源+KM、第二组动力负电源﹣KM及第二组跳闸线圈TQ2;
[0008]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的一端与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相连,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的一端相连,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的另一端与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相连;
[0009]线圈1TJF动合触7的一端与第一组动力正电源+KM11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的一端相连,线圈1TJF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组跳闸线圈TQ1的一端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组跳闸线圈TQ1的另一端与第一组动力负电源﹣KM11相连;
[0010]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与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相连;
[0011]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经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与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的控制端相连接;
[0012]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中动合触点的一端与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相连,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中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R的一端相连,第一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R的另一端与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相连;
[0013]B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的一端与第二组控制正电源+KM2相连,B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F的一端相连,第二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F的另一端与第二组控制负电源﹣KM2相连;
[0014]线圈2TJF动合触点的一端与第二组动力正电源+KM22及线圈2TJR动合触点的一端相连,线圈2TJF动合触点的另一端及线圈2TJR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组跳闸线圈TQ2的一端相连,第二组跳闸线圈TQ2的另一端与第二组动力负电源﹣KM22相连;
[0015]B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与B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的两端相连;
[0016]B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经B套母差动作2跳闸矩阵与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的控制端相连接;
[0017]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中动合触点的一端与第二组控制正电源+KM2相连,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中动合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R的一端相连,第二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R的另一端与第二组控制负电源﹣KM2相连。
[0018]B套母差动作2跳闸矩阵与B套母差动作2关主汽门出口及第二灭磁及启动快切出口相连接。
[0019]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与A套发变组保护2关主汽门出口及第一灭磁及启动快切出口相连接。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所述的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在具体操作时,利用A套母差保护及B套母差保护分别提供两副母差保护动作动合触点,A套母差保护及B套母差保护的第一副母差保护动作动合触点分别直接接入第一组跳闸线圈TQ1及第二组跳闸线圈TQ2,直接驱动断路器跳闸,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母差保护动作时断路器可靠跳闸;同时,A套母差保护及B套母差保护的第二副母差保护动作动合触点分别接入A套、B套发变组保护的两个非电量开入,防止汽轮机组超速,实现安全停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充分利用原有设备,构思精巧,设计简单,提高了母差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第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第二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1为A套母差保护、2为B套母差保护、3为A套发变组保护、4为B套发变组保护、5为操作箱、6为断路器、7为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8为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9为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10为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11为A套发变组保护2关主汽门出口、12为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13为第一灭磁及启动快切出口、14为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15为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16为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17为线圈1TJF动合触点、18为第一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R、19为线圈1TJ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母线差动保护联跳汽轮机组的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套母差保护(1)、B套母差保护(2)、A套发变组保护(3)、B套发变组保护(4)、操作箱(5)及断路器(6);A套母差保护(1)包括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7)及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8);B套母差保护(2)包括B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23)及B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24);A套发变组保护(3)包括A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9)、A套发变组保护2跳闸矩阵(10)及A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12);B套发变组保护(4)包括B套母差动作2非电量开入(25)、B套母差动作2跳闸矩阵(26)及B套发变组保护2跳断路器出口(28);操作箱(5)包括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14)、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15)、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16)及线圈1TJF动合触点(17)、第一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R(18)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19)、第二组控制正电源+KM2(30)、第二组控制负电源﹣KM2(31)、第二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F(32)及线圈2TJF动合触点(33)、第二组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2TJR(34)及线圈2TJR动合触点(35);断路器(6)包括第一组动力正电源+KM11(20)、第一组动力负电源﹣KM11(21)、第一组跳闸线圈TQ1(22)、第二组动力正电源+KM22(36)、第二组动力负电源﹣KM22(37)及第二组跳闸线圈TQ2(38);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7)的一端与第一组控制正电源+KM1(14)相连,A套母差动作1动合触点(7)的另一端与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16)的一端相连,第一组不启动失灵不重合线圈1TJF(16)的另一端与第一组控制负电源﹣KM1(15)相连;线圈1TJF动合触点(17)的一端与第一组动力正电源+KM11(20)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19)的一端相连,线圈1TJF动合触点(17)的另一端与第一组跳闸线圈TQ1(22)的一端及线圈1TJR动合触点(19)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组跳闸线圈TQ1(22)的另一端与第一组动力负电源﹣KM11(21)相连;A套母差动作2动合触点(8)与A套母差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财曹浩军李育文付东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