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95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片连接器,包括底板与设置在底板相对两侧的侧壁,其中: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开窗结构、第二开窗结构和焊脚结构;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力臂、接触部、第二弹性力臂和限位部,第一弹性力臂与底板连接位于两个侧壁之间,接触部位于第一弹性力臂的顶端,自接触部向下折弯形成第二弹性力臂,第二弹性力臂的端部折弯形成限位部,限位部穿过第一开窗结构;限位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且限位部每侧凸于第二弹性力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与两个侧壁之间间距的差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满足整机PAD位置偏移要求,减小整机的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弹片连接器的占板面积,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片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片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智能电子设备朝着高性能化、小型化以及轻型化的方向发展。弹片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电力接触装置中,设置在电路内被阻断处以通过其弹性变化使得电流流通,从而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0003]对于正压高度较高的弹片连接器,不仅要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还需要满足接触电信号回路统一性要求以及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过程中弹片连接器的焊接强度。现有的正压高度较高的弹片连接器,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需要较大的空间结构来满足PAD接触位置,导致产品整体机台机构的体积较大,不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连接器,结构简单,焊接强度大,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弹片连接器,包括底板与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侧壁,其中:
[0007]所述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开窗结构、第二开窗结构和焊脚结构;
[0008]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力臂、接触部、第二弹性力臂和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力臂与所述底板连接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力臂的顶端,自所述接触部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端部折弯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开窗结构;
[0009]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且所述限位部每侧凸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间距的差值。
[0010]优选地,所述侧壁通过破板的方式成型所述第二开窗结构与所述焊脚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滑板结构,所述滑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窗结构的下侧内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滑板结构为平板状或向上凸起的弧状。
[0013]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平板状或向下凸起的弧状。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力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折段、连接段、第二弯折段、吸取段、第三弯折段和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吸取段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平板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段呈直线型或S型。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滑行角度不超过60度。
[0017]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接触凸起,所述接触凸起用于提高所述接触部与元
器件的接触稳定性。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侧壁上设置第一开窗结构与第二开窗结构,可以针对整机特性增大弹片连接器接触点的接触范围,满足整机PAD位置偏移要求,减小整机的空间结构;通过设置焊脚结构,提高弹片连接器焊接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弹片连接器的占板面积,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右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0、底板;20、侧壁;21、第一开窗结构;22、第二开窗结构;23、焊脚结构;24、滑板结构;30、第一弹性力臂;31、第一弯折段;32、连接段;33、第二弯折段;34、吸取段;35、第三折弯段;36、第一弹性臂;40、接触部;50、第二弹性力臂;6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弹片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正压高度较高的弹片连接器,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需要较大的空间结构来满足PAD接触位置,导致产品整体机台机构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上端、上侧以及顶端、顶部指的是接触部相对于底板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下、下端、下侧以及底部。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0027]一种弹片连接器,包括底板10、设置在底板10相对两侧的侧壁20、与底板10连接且位于两侧壁20之间的第一弹性力臂30、设置在第一弹性力臂30顶端的接触部40、自接触部40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二弹性力臂50和第二弹性力臂50端部折弯形成的限位部60。
[0028]其中,侧壁2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开窗结构21、第二开窗结构22和焊脚结构23。
[0029]限位部60穿过第一开窗结构21,其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力臂50的宽度。且限位部每侧均凸于第二弹性力臂50,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力臂50的宽度与两个侧壁20之间间距的差值,这样可以确保限位部60在第一开窗结构21内移动,进而限制了第二弹性力臂50的偏移范围,防止弹片连接器形变量过大造成损伤或性能受损。
[0030]本申请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正压高度较高的弹片连接器,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需要较大的空间结构来满足PAD接触位置,导致产品整体机台机构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通过在侧壁上设置第一开窗结构与第二开窗结构,增大了开窗结构的有效面积,可以针对整机特性增大弹片连接器接触点的接触范围,满足整机PAD位置偏移要求,减小整机的空间结
构;通过设置焊脚结构,提高弹片连接器焊接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弹片连接器的占板面积,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0031]优选地,侧壁20通过破板的方式成型第二开窗结构22与焊脚结构23。在切割形成第二开窗结构22的同时,将多余的板材通过折弯等工艺处理,形成焊脚结构23,不仅生产工艺简单,而且节约资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32]优选地,侧壁20上还设置有滑板结构24,滑板结构24设置在第一开窗结构21的下侧内壁上。更为具体地,第一开窗结构21与滑板结构24通过侧壁20破板的方式形成,不仅工艺简单,而且节约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在接触部40受到向下的压力后,使得第二弹性力臂50的形变限制于滑板结构24的上方,减小了第二弹性力臂50的长度,使得接触部40的纵向偏移量降低,满足产品工作行程内电信号路径统一,形成双回路防刮结构,有助于提高弹片连接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滑板结构24的结构可以是平板状的,也可以是向上凸起的弧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限位部60的结构可以是平板状的,也可以是向下凸起的弧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更为具体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与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开窗结构、第二开窗结构和焊脚结构;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力臂、接触部、第二弹性力臂和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力臂与所述底板连接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力臂的顶端,自所述接触部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端部折弯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开窗结构;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且所述限位部每侧凸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宽度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间距的差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通过破板的方式成型所述第二开窗结构与所述焊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滑板结构,所述滑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窗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方方彭敏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