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86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泵,其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以及泵部,其位于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轴连结。泵部具有:内转子,其与轴连结;以及外转子,其包围内转子并与内转子啮合。内转子具有供轴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轴具有:支承部,其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对内转子进行支承;以及扭矩传递部,其向内转子传递扭矩。孔部具有:嵌合孔部,其在内部嵌合有支承部;以及连结孔部,其在内部插入有扭矩传递部,并且供扭矩传递部绕中心轴线进行连结。供扭矩传递部绕中心轴线进行连结。供扭矩传递部绕中心轴线进行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泵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泵。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具有在马达部的轴上连结有内转子的构造的电动泵。例如,作为这样的电动泵,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配置在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箱内的油泵。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050972号公报
[0004]在上述那样的电动泵中,有时在电动泵的外壳上设置将内转子沿径向定位的部分。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外壳的尺寸精度较差的情况下、或者外壳的组装精度较差的情况下等,内转子的径向位置偏移,有可能无法相对于马达部的轴高轴精度地配置内转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提高内转子相对于轴的轴精度的构造的电动泵。
[0006]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泵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以及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所述轴连结。所述泵部具有:内转子,其与所述轴连结;以及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并与所述内转子啮合。所述内转子具有供所述轴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所述轴具有:支承部,其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对所述内转子进行支承;以及扭矩传递部,其向所述内转子传递扭矩。所述孔部具有:嵌合孔部,其在内部嵌合有所述支承部;以及连结孔部,其在内部插入有所述扭矩传递部,并且所述扭矩传递部绕所述中心轴线与该连结孔部连结。
[0007]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扭矩传递部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外齿部,所述连结孔部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相互啮合的多个内齿部。
[0008]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内转子具有:内转子主体部;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内转子主体部沿轴向突出,所述孔部跨越所述内转子主体部和所述突出部而设置。
[0009]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嵌合孔部设置于所述内转子主体部,所述连结孔部跨越所述内转子主体部和所述突出部而设置。
[0010]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连结孔部的内径比所述嵌合孔部的内径小,所述扭矩传递部的外径比所述支承部的外径小。
[0011]本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突出部的外径比所述嵌合孔部的内径大。
[0012]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泵部
具有泵室,该泵室在内部收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在所述泵室的内侧面中的轴向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在内部收纳所述突出部。
[0013]本技术的第八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孔部沿轴向贯穿所述内转子,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比所述内转子向轴向一侧突出,并且收纳于所述凹部的内部,所述凹部具有:大径部,其在内部插入有所述突出部;以及小径部,其在内部插入有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并且该小径部的内径比所述大径部的内径小。
[0014]本技术的第九方式的电动泵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的任意方式的电动泵中,所述孔部沿轴向贯穿所述内转子,所述扭矩传递部位于比所述支承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并且经由所述孔部比所述内转子向轴向一侧突出,所述扭矩传递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的外径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小。
[0015]根据本技术,在电动泵中,能够提高内转子相对于轴的轴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剖视图。
[0017]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轴的一部分和内转子的立体图。
[0019]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轴和泵部的剖视图,是图2中的IV

IV线剖视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0:电动泵;20:马达部;20a:转子;21:轴;21d:支承部;21e:扭矩传递部;21f:外齿部;21g:锥形部;22:转子主体;35:凹部;35a:大径部;35b:小径部;40:泵部;41:内转子;41a:内转子主体部;41b:突出部;42:外转子;43:泵室;44:孔部;44a:嵌合孔部;44b:连结孔部;44c:内齿部;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图所示的Z轴所延伸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

Z侧)称为“下侧”。各图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将与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即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
[0023]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0024]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例如搭载于车辆。电动泵10在车辆的内部输送流体。由电动泵10输送的流体例如是油。油例如是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箱油)。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具有马达部20、外壳30、泵部40、轴承51、52、汇流条单元60、传感器磁铁70以及油封80。
[0025]马达部20具有转子20a和定子20b。转子20a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2。即,马达部20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22具有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转子铁芯和固定于转子铁芯的转子磁铁。
[0026]轴21沿着中心轴线J在轴向上延伸。轴21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轴
21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轴承51、52例如是球轴承。轴21具有小径轴部21a、被安装部21b、大径轴部21c、支承部21d以及扭矩传递部21e。
[0027]在小径轴部21a的外周面固定有转子主体22。小径轴部21a比转子主体22向轴向两侧突出。小径轴部21a的上侧的端部被轴承52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即,轴承52将轴21中的比转子主体22靠上侧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
[0028]被安装部21b经由台阶而与小径轴部21a的上侧相连。被安装部21b的外径比小径轴部21a的外径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安装部21b的上侧的端部是轴21的上侧的端部。被安装部21b的轴向的尺寸例如比小径轴部21a的轴向的尺寸小。在被安装部21b上经由安装部件71而安装有传感器磁铁70。
[0029]大径轴部21c经由台阶而与小径轴部21a的下侧相连。大径轴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泵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以及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所述轴连结,所述泵部具有:内转子,其与所述轴连结;以及外转子,其包围所述内转子并与所述内转子啮合,所述内转子具有供所述轴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所述轴具有:支承部,其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对所述内转子进行支承;以及扭矩传递部,其向所述内转子传递扭矩,所述孔部具有:嵌合孔部,其在内部嵌合有所述支承部;以及连结孔部,其在内部插入有所述扭矩传递部,并且所述扭矩传递部绕所述中心轴线与该连结孔部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部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外齿部,所述连结孔部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多个外齿部相互啮合的多个内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具有:内转子主体部;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内转子主体部沿轴向突出,所述孔部跨越所述内转子主体部和所述突出部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部设置于所述内转子主体部,所述连结孔部跨越所述内转子主体部和所述突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喜幸樋口孔二吴楠阮氏清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