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41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组装结构,旨在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电机组装结构。它包括机壳和定叶轮,机壳的尾部设有若干个机壳定位孔,定叶轮上设有与机壳定位孔相匹配的定叶轮定位柱,定叶轮通过定叶轮定位柱和机壳定位孔的配合安装在机壳的尾部,机壳的尾部还安装有风罩,定叶轮置于风罩的内侧且卡装在风罩和机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了定叶轮在机壳尾部的定位和安装;避免了螺钉掉入电机内等问题,对结构进行精简优化,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转轴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减小螺母对动叶轮的压力、防止动叶轮发生松动、避免动叶轮发生磨损。避免动叶轮发生磨损。避免动叶轮发生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电机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可或缺,一般来说,电机由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机壳、风罩、动叶轮与定叶轮等组成,其中机壳一般需要使用螺钉来对端盖定叶轮进行组合装配。
[0003]如图6所示,现有的电机一般采用的装配方式是:端盖23与定叶轮14使用端盖定叶轮固定螺钉21组合;橡胶圈24水平放入端盖轴承室20内;转子组件5上的转轴1螺纹端的轴承二9套入端盖轴承室20;支承套10、垫片一17、动叶轮16、垫片二18、螺母19依次套入转子组件5上的转轴1螺纹端;风罩15通过气压机和端盖23进行组合;转子组件5上的转轴1长轴伸端的轴承一4套入机壳轴承室3;使用机壳端盖固定螺钉22对机壳7和端盖23进行组装。其电机内部结构复杂,装配步骤繁多,装配时间长,员工长时间装配操作容易精神疲劳,导致螺丝滑牙或者未到位,螺钉掉入电机内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组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机壳(7)和定叶轮(14),所述机壳(7)的尾部设有若干个机壳定位孔(12),所述定叶轮(14)上设有与机壳定位孔(12)相匹配的定叶轮定位柱(11),所述定叶轮(14)通过定叶轮定位柱(11)和机壳定位孔(12)的配合安装在机壳(7)的尾部,所述机壳(7)的尾部还安装有风罩(15),所述定叶轮(14)置于风罩(15)的内侧且卡装在风罩(15)和机壳(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组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定叶轮定位柱(11)的端部设有圆角一,所述机壳定位孔(12)的开口处设有与圆角一相匹配的圆角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组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壳(7)的内部安装有定子组件(6)和转子组件(5),所述转子组件(5)置于定子组件(6)的内侧,所述转子组件(5)上固定有转轴(1),所述机壳定位孔(12)以转轴(1)为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机壳(7)的尾部,所述转轴(1)的一端贯通机壳(7)的头部置于机壳(7)外侧,所述转轴(1)的另一端贯通定叶轮(14)置于风罩(15)内侧,所述转轴(1)与机壳(7)之间和转轴(1)与定叶轮(14)之间均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组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一(4)和轴承二(9),所述轴承一(4)安装在转轴(1)和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启东王庆锋徐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