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12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包括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所述针身卡件包括两块卡针片和一块条形连接片,两块所述卡针片分别设于条形连接片的两端,且卡针片与条形连接片垂直,两个所述卡针片上分别设有卡针口;所述规范网格包括网格撑边和网格面,所述网格撑边将网格面均分为多个进针格,多个所述进针格上设有进针定位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可规范皮肤火针的进针深度和密度,使皮肤火针的应用精准化;又能减少因不当进针引起的不良反应,使皮肤火针的安全性大大加强;从而更有利于皮肤火针的广泛应用及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


[0001]本技术涉及火针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

技术介绍

[0002]火针具有适应症广泛、安全有效、起效快等特点,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扁平疣、白癜风、面瘫、面部抽搐、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角化型湿疹、发际疮等。皮肤火针常选用普通针灸毫针或1ml注射器针头,用酒精灯将针体烧红,针尖烧白,迅速点刺。如此操作,往往导致进针密度靠肉眼观察,不够精准;进针深度靠操作者的手感,进针太浅,影响疗效,进针过深,易留瘢痕。皮肤火针往往要求进针迅速、表浅,常常要求进针1

2mm,而既往操作,全凭操作者的经验及手感,因此,操作者不宜控制标准,不能确保每针的进针深度及密度一致;且在寻找定位的过程中,也会导致进针时间的不一致;尤其对初学者来说,不能规范的操作,大大阻碍了火针技术的推广及广泛应用;且在临床操作中,由于进针深度及密度的不标准,导致的医疗安全事件也常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可规范皮肤火针的进针深度和密度,使皮肤火针的应用精准化;又能减少因不当进针引起的不良反应,使皮肤火针的安全性大大加强;从而更有利于皮肤火针的广泛应用及推广。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包括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所述针身卡件包括两块卡针片和一块条形连接片,两块所述卡针片分别设于条形连接片的两端,且卡针片与条形连接片垂直,两个所述卡针片上分别设有卡针口;所述规范网格包括网格撑边和网格面,所述网格撑边将网格面均分为多个进针格,多个所述进针格上设有进针定位点。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7]将两个卡针片分别穿过针体卡在近针尖端和近针柄端,根据皮损及治疗需求,调整针尖穿过近针尖端的卡针片的长度,即针尖的预留长度;规范网格贴合患者的皮肤,在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对准,采用预留部分的针尖穿过进针格的进针定位点进行进针操作。
[0008]其中,条形连接片起连接卡针片以及支撑作用,网格撑边可对卡针片进行定位约束,卡针片可规范进针的深度,进针格和进针定位点可规范进针的密度。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针定位点设于进针格的一角处,所述进针点与该角的两边对应的网格撑边的垂直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卡针口到卡针片的侧边的垂直距离。通过进针定位点可将卡针片对准网格交叉点处,规范进针深度。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针格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进针格方便对针定位,进针的密度易于掌握。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针格的边长为5毫米或10毫米。5毫米或10毫米为临床常用进针间距,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均为耐高温材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可规范皮肤火针的进针深度和密度,使皮肤火针的应用精准化;又能减少因不当进针引起的不良反应,使皮肤火针的安全性大大加强;从而更有利于皮肤火针的广泛应用及推广;
[0015]2、进针定位点设于进针格的一角处,进针点与该角的两边对应的网格撑边的垂直距离相等,且等于卡针口到卡针片的侧边的垂直距离,通过进针定位点可将卡针片刚好对准网格交叉点处,规范进针位置;
[0016]3、进针格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进针格方便对针定位,进针的密度易于掌握;
[0017]4、进针格的边长为5毫米或10毫米,5毫米或10毫米为临床常用进针间距,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规范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针身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火针穿过针身卡件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网格撑边;2、进针格;3、进针定位点;4、卡针片;5、条形连接片;6、卡针口;7、针柄;8、针尖;9、针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包括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针身卡件包括两块卡针片4和一块条形连接片5,两块卡针片4分别设于条形连接片5的两端,且卡针片4与条形连接片5垂直,两个卡针片4上分别设有卡针口6,卡针口6的宽度与针身9的直径匹配;规范网格包括网格撑边1和网格面,网格撑边1将网格面均分为多个进针格2,多个进针格2上设有进针定位点3。
[0026]本实施例中,卡针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
[00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将两个卡针片4分别穿过火针卡在靠近针尖8处和靠近针柄7处,卡针片4与针身9接触时发生弹性形变,卡紧针身9,根据皮损及治疗需求,调整针尖8穿过近针尖8端的卡针片4的长度,即针尖8的预留长度;规范网格贴合患者的皮肤,在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对准,采用预留部分的针尖8穿过进针格2的进针定位点3进行进针操作。
[0029]其中,条形连接片5起连接卡针片4以及支撑作用,网格撑边1可对卡针片4进行定位约束,卡针片4可规范进针的深度,进针格2和进针定位点3可规范进针的密度。
[003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针定位点3设于进针格2的一角处,进针点与该角的两边对应的网格撑边1的垂直距离相等,且等于卡针口6到卡针片4的侧边的垂直距离。通过进针定位点3可将卡针片4刚好对准网格交叉点处,规范进针深度。
[003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进针格2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进针格2方便对针定位,进针的密度易于掌握。
[003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进针格2的边长为5毫米或10毫米。5毫米或10毫米为临床常用进针间距,规范网格用于面部,躯干或者四肢处,根据皮损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5或10毫米。
[003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均为耐高温、阻热材质。受热时不易变形,防止影响进针位置。
[003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身卡件和规范网格,所述针身卡件包括两块卡针片和一块条形连接片,两块所述卡针片分别设于条形连接片的两端,且卡针片与条形连接片垂直,两个所述卡针片上分别设有卡针口;所述规范网格包括网格撑边和网格面,所述网格撑边将网格面均分为多个进针格,多个所述进针格上设有进针定位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火针规范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定位点设于进针格的一角处,所述进针定位点与该角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宝梁路谢燕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