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11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膜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包括高分子膜,所述高分子膜的顶部包括有橡胶板、通孔、塞子、顶盖、密封圈、联动杆、活动腔、排气孔、导气管、泄气孔和弧形推板,所述橡胶板的一侧与高分子膜的顶部固定连接;该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橡胶板,以及通孔、塞子、顶盖、密封圈、联动杆、活动腔、挡板、连接杆、排气孔、导气管、泄气孔和弧形推板配合设置,使用时当高分子膜内的气压过高时,气压可以向高分子膜的顶部施压,使得弧形推板受到压力时,可以向上顶起联动杆,联动杆在通孔内通过连接杆带动挡板,在活动腔内向上移动,从而使挡板挡着的排气孔能够露出。从而使挡板挡着的排气孔能够露出。从而使挡板挡着的排气孔能够露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充气膜建筑
,具体为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低拱、大跨建筑中的单层充气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并保持一定的室内外气压差,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充气式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最典型的充气膜结构建筑是水立方。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充气膜建筑,尤其是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换气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充气膜建筑的内外气压难以保持正常水平,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包括高分子膜,所述高分子膜的顶部包括有橡胶板、通孔、塞子、顶盖、密封圈、联动杆、活动腔、排气孔、导气管、泄气孔和弧形推板,所述橡胶板的一侧与高分子膜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橡胶板的中部开设,所述塞子的底部与通孔的上部插接,所述顶盖的底部与塞子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的顶部与顶盖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顶端与塞子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腔位于通孔内壁的下部开设,所述排气孔位于活动腔的内壁开设,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排气孔的上壁插接,所述泄气孔位于橡胶板的顶部开设,所述弧形推板的顶部与联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0006]所述高分子膜的右侧包括有充气腔、充气孔、充气嘴、导气孔、充气管和充气头,所述充气腔位于高分子膜一侧的内部开设,所述充气孔位于高分子膜的右侧的下部开设,所述充气嘴的一侧与高分子内壁的右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气孔位于充气嘴的中部开设,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充气嘴的一侧插接,所述充气头的进气口与充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充气头的一端贯穿高分子膜的内壁并延伸至充气腔的内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膜的底部包括地垫和气泵,所述地垫的顶部与高分子膜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底部与地垫远离高分子膜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高分子膜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孔的内腔与气泵出气口的内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包括挡板和连接杆,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活动腔的内壁
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挡板远离活动腔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联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联动杆的外径,且通孔的内径等于塞子下部的外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橡胶板,以及通孔、塞子、顶盖、密封圈、联动杆、活动腔、挡板、连接杆、排气孔、导气管、泄气孔和弧形推板配合设置,使用时当高分子膜内的气压过高时,气压可以向高分子膜的顶部施压,使得弧形推板受到压力时,可以向上顶起联动杆,联动杆在通孔内通过连接杆带动挡板,在活动腔内向上移动,从而使挡板挡着的排气孔能够露出,联动杆的上端能够将塞子从通孔内抵出,使得顶盖能够带动密封圈向上移动,露出泄气孔,使得高分子膜内的多余气压,能够通过通孔排入排气孔内,再通过排气孔排入导气管内,从泄气孔排出,从而使高分子膜能够及时得到泄压,从而有效使高分子充气膜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换气,保持稳定的气压;
[0014]2)、通过设置的高分子膜,以及充气腔、充气孔、充气嘴、导气孔、充气管、充气头和气泵配合设置,使用时开启气泵,使气泵能够通过充气孔向充气嘴内充气,使得充气嘴上的导气孔能够向高分子膜的内部加压充气,充气嘴两侧的充气管能够通过充气头向充气腔内充气,从而使得高分子膜能够快速饱和充气的同时,充气腔内的气体能够为高分子膜提供稳定的支撑性,从而有效使高分子充气膜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高分子膜;2、地垫;3、橡胶板;4、通孔;5、塞子;6、顶盖;7、密封圈;8、联动杆;9、活动腔;10、挡板;11、连接杆;12、排气孔;13、导气管;14、泄气孔;15、弧形推板;16、充气腔;17、充气孔;18、充气嘴;19、导气孔;20、充气管;21、充气头;22、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包括高分子膜1,高分子膜1的底部包括地垫2和气泵22,地垫2的顶部与高分子膜1的底部固定连接,气泵22的底部与地垫2远离高分子膜1的一侧固定连接,高分子膜1的顶部包括有橡胶板3、通孔4、塞子5、顶盖6、密封圈7、联动杆8、活动腔9、排气孔12、导气管13、泄气孔14和弧形推板15,橡胶板3的一侧与高分子膜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孔4位于橡胶板3的中部开设,塞子5的底部与通孔4的上部插接,通孔4的内
径大于联动杆8的外径,且通孔4的内径等于塞子5下部的外径,塞子5与密封圈7的配合设置,可以确保塞子5在通孔4中保持密封状态时,外界水蒸气已经灰尘不会进入高分子膜1的内部,顶盖6的底部与塞子5的顶部固定连接,密封圈7的顶部与顶盖6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联动杆8的顶端与塞子5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腔9位于通孔4内壁的下部开设,活动腔9的内部包括挡板10和连接杆11,挡板10的一侧与活动腔9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杆11的一端与挡板10远离活动腔9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联动杆8的中部固定连接,排气孔12位于活动腔9的内壁开设,导气管13的下端与排气孔12的上壁插接,泄气孔14位于橡胶板3的顶部开设,弧形推板15的顶部与联动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
[0023]高分子膜1的右侧包括有充气腔16、充气孔17、充气嘴18、导气孔19、充气管20和充气头21,充气腔16位于高分子膜1一侧的内部开设,充气孔17位于高分子膜1的右侧的下部开设,气泵22的出气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充气膜建筑的换气装置,包括高分子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膜(1)的顶部包括有橡胶板(3)、通孔(4)、塞子(5)、顶盖(6)、密封圈(7)、联动杆(8)、活动腔(9)、排气孔(12)、导气管(13)、泄气孔(14)和弧形推板(15),所述橡胶板(3)的一侧与高分子膜(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孔(4)位于橡胶板(3)的中部开设,所述塞子(5)的底部与通孔(4)的上部插接,所述顶盖(6)的底部与塞子(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7)的顶部与顶盖(6)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8)的顶端与塞子(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腔(9)位于通孔(4)内壁的下部开设,所述排气孔(12)位于活动腔(9)的内壁开设,所述导气管(13)的下端与排气孔(12)的上壁插接,所述泄气孔(14)位于橡胶板(3)的顶部开设,所述弧形推板(15)的顶部与联动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膜(1)的右侧包括有充气腔(16)、充气孔(17)、充气嘴(18)、导气孔(19)、充气管(20)和充气头(21),所述充气腔(16)位于高分子膜(1)一侧的内部开设,所述充气孔(17)位于高分子膜(1)的右侧的下部开设,所述充气嘴(18)的一侧与高分子内壁的右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导气孔(19)位于充气嘴(18)的中部开设,所述充气管(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作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米锐特气膜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