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05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地下室外墙开设洞口,所述洞口穿过套管;其中,所述洞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套管的直径,所述洞口的内壁涂刷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套管的外面套设翼环;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和所述套管之间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筑,并在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和所述套管之间采用遇水膨胀胶泥嵌缝,实现所述洞口和所述套管之间的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对地下室外墙外侧的洞口四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洞口四周、洞口和套管之间的轴向位置等,进行多道防水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的防水性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改造项目、市场越来越高质量的设计需求及越来越高标准的设计规范,原有建筑地下部分的外墙穿墙套管,已无法满足所需的防水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既有建筑地下室穿墙套管的防水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地下室外墙(1)开设洞口,所述洞口穿过套管(2);其中,所述洞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套管(2)的直径,所述洞口的内壁涂刷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所述套管(2)的外面套设翼环(8);所述翼环(8)位于所述地下室外墙(1)的中心位置;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和所述套管(2)之间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浇筑,同时将所述翼环(8)浇筑于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内,并在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和所述套管(2)之间采用遇水膨胀胶泥(5)嵌缝,实现所述洞口和所述套管(2)之间的密封;
[0006]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洞口四周,在所述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涂刷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
[0007]在地下室外墙(1)外侧的洞口四周,铺设与地下室外墙(1)同材料的防水卷材(7)。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的涂刷范围为:地下室外墙(1)内侧周边500mm范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和所述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的厚度为1.5毫米。
[0010]优选的,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为C40微膨胀P6防水混凝土。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卷材(7)为L型,一侧与所述洞口外部的套管(2)的外表面密封铺设,另一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1)外侧密封铺设。
[0012]优选的,所述地下室外墙(1)外侧,且位于所述防水卷材(7)的外面,铺设保护墙(9)。
[0013]优选的,所述保护墙(9)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0014]优选的,所述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为50毫米。
[0015]本技术提供的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对地下室外墙外侧
的洞口四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洞口四周、洞口和套管之间的轴向位置等,进行多道防水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的防水性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参考图1,地下室外墙1开设洞口,洞口穿过套管2;套管2为钢套管;其中,洞口的口径大于套管2的直径,洞口的内壁涂刷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套管2的外面套设翼环8;翼环8位于地下室外墙1的中心位置;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和套管2之间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浇筑,同时将翼环8浇筑于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内,并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和套管2之间采用遇水膨胀胶泥5嵌缝,实现洞口和套管2之间的密封;其中,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为C40微膨胀P6防水混凝土。
[0020]通过翼环,实现套管的安装固定。
[0021]在洞口的内壁首先涂刷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然后再新浇筑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可以很好的解决新旧混凝土交界处的渗水现象。
[0022]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洞口四周,在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涂刷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具体的,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的涂刷范围为:地下室外墙1内侧周边500mm范围。
[0023]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和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的厚度为1.5毫米。
[0024]在地下室外墙1外侧的洞口四周,铺设与地下室外墙1同材料的防水卷材7。具体的,防水卷材7为L型,一侧与洞口外部的套管2的外表面密封铺设,另一侧与地下室外墙1外侧密封铺设。防水卷材7约300mm宽,施工范围外500mm宽的保护墙重新施工。即:地下室外墙1外侧,且位于防水卷材7的外面,铺设保护墙9。保护墙9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其厚度可以为50毫米。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对地下室外墙外侧的洞口四周、地下室外墙内侧的洞口四周、洞口和套管之间的轴向位置等,进行多道防水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的防水性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地下室外墙(1)开设洞口,所述洞口穿过套管(2);其中,所述洞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套管(2)的直径,所述洞口的内壁涂刷第一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所述套管(2)的外面套设翼环(8);所述翼环(8)位于所述地下室外墙(1)的中心位置;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和所述套管(2)之间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浇筑,同时将所述翼环(8)浇筑于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内,并在所述微膨胀防水混凝土(4)和所述套管(2)之间采用遇水膨胀胶泥(5)嵌缝,实现所述洞口和所述套管(2)之间的密封;在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洞口四周,在所述地下室外墙(1)的内侧涂刷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在地下室外墙(1)外侧的洞口四周,铺设与地下室外墙(1)同材料的防水卷材(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地下室新增穿墙套管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渗透结晶防水涂料(6)的涂刷范围为:地下室外墙(1)内侧周边5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燕孙亚芳莎娜吴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