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98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涉及急救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包括担架和直角杆,所述担架包括主支杆,所述主支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支杆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底部侧杆,两个所述主支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顶部侧杆,所述底部侧杆之间和顶部侧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担布,所述主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隔层布,所述隔层布内部设置有坐垫板,所述主支杆两侧设置有稳定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该装置可以从长方形变成坐式担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救援人员能欧适应各种地形,在山地等崎岖地形实施救援,并且变为坐式担架后只需一人负重,占地面积也更小,能够实施更有效的救援。能够实施更有效的救援。能够实施更有效的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


[0001]本技术涉及急救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担架是医疗卫生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械,通过医用担架转运患者具有便捷、快速的效果。现有的医用担架通常都由两个担架杆和两个担架杆之间的的担架布构成,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
[0003]目前使用的长形标准型担架,不适合在悬崖峭壁或崎岖山路、狭窄通道等地方施救病人(伤员);现有的可实施单人背病人的担架自身重量太重,安装复杂,不利于恶劣环境或较远距离及时背送病人,需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简单、轻便的多功能担架来满足现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包括担架和直角杆,所述担架包括主支杆,所述主支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支杆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底部侧杆,两个所述主支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顶部侧杆,所述底部侧杆之间和顶部侧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担布,所述主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隔层布,所述隔层布内部设置有坐垫板,所述主支杆两侧设置有稳定固定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稳定固定机构包括螺接块,所述螺接块设置有多个,所述螺接块分别固定连接与主支杆和顶部侧杆表面,所述螺接块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螺接块与固定螺栓之间活动连接有直槽杆,所述主支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杆,所述底部固定杆设置有多个。
[0007]优选的,所述直角杆设置为带有弧形的直角状,所述直角杆两端均设置有可供螺接的接端。
[0008]优选的,所述主支杆、顶部侧杆和底部侧杆之间均为活动螺接,所述底部侧杆和主支杆的一端接口与直角杆的两端接端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顶部侧杆和底部侧杆一端均活动连接有握把。
[0010]优选的,所述顶部侧杆靠近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背带,所述底部侧杆和主支杆表面靠近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背带和固定带均为使用卡扣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该装置可以从长方形变成坐式担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救援人员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在山地等崎岖地形实施救援,并且变为坐式担架后只需一人负重,占地面积也更小,能够实施更有效的救援。
[0013](2)、该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该装置通体基本为螺接,并且材料使用重量轻、强度大的铝合金材料,使得该装置安装和拆卸方便,减少了运输时的负重,
方便救援人员实施救援,使得行走运输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增加直角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去除直角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直角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支杆;2、底部侧杆;3、担布;4、握把;5、背带;6、螺接块;7、直槽杆;8、底部固定杆;9、固定螺栓;10、隔层布;11、坐垫板;12、直角杆;13、固定带;14、顶部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1]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2]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包括担架和直角杆12,担架包括主支杆1,主支杆1设置有两个,两个主支杆1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底部侧杆2,两个主支杆1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顶部侧杆14,底部侧杆2之间和顶部侧杆14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担布3,用于病人承重,主支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隔层布10,隔层布10内部设置有坐垫板11,主支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杆8,底部固定杆8设置有多个,防止主支杆1、顶部侧杆14和底部侧杆2之间的横向等距固定,主支杆1、顶部侧杆14和底部侧杆2之间均为活动螺接,方便拆卸与安装,材质为铝合金材质,重量轻并且强度大,底部侧杆2和主支杆1的一端接口与直角杆12的两端接端相适配,顶部侧杆14和底部侧杆2一端均活动连接有握把4,握把4与底部侧杆2和顶部侧杆14之间同样为螺接,顶部侧杆14靠近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背带5,底部侧杆2和主支杆1表面靠近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3,背带5和固定带13均为使用卡扣连接。
[0023]使用时,将顶部侧杆14、主支杆1和底部侧杆2两两螺接,达到稳定状态,接着将坐垫板11塞入隔层布10内,此时稳定固定机构不适用,将直槽杆7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在主支杆1两侧,此时可以组成传统担架,可以抬两至四人。
[0024]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底部侧杆2和主支杆1之间、主支杆1和顶部侧杆14之间螺接直角杆12,稳定固定机构包括螺接块6,螺接块6设置有多个,螺接块
6分别固定连接与主支杆1和顶部侧杆14表面,螺接块6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9,螺接块6与固定螺栓9之间活动连接有直槽杆7,通过固定螺栓9松开直槽杆7,将直槽杆7两端分别挂在主支杆1和顶部侧杆14两侧的固定螺栓9上,接着拧动固定螺栓9使直槽杆7固定,使之形成三角稳定状态,并且此时担架变成坐式担架,此时,用固定带13将病人固定在坐式担架上,担架固定在救援者的背上,病人与救援者背对背,救援者使用中不仅可以行走,还可以攀爬;此外,若是需要病人平躺着,可以拆除直角杆12,直接将主支杆1、顶部侧杆14和底部侧杆2固定螺接,即可以组合成一个长形标准担架。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包括担架和直角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包括主支杆(1),所述主支杆(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支杆(1)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底部侧杆(2),两个所述主支杆(1)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顶部侧杆(14),所述底部侧杆(2)之间和顶部侧杆(14)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担布(3),所述主支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隔层布(10),所述隔层布(10)内部设置有坐垫板(11),所述主支杆(1)两侧设置有稳定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携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固定机构包括螺接块(6),所述螺接块(6)设置有多个,所述螺接块(6)分别固定连接与主支杆(1)和顶部侧杆(14)表面,所述螺接块(6)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9),所述螺接块(6)与固定螺栓(9)之间活动连接有直槽杆(7),所述主支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