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91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5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包括:第一环本体,第一环本体具有第一弧体,第一弧体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一弧形周壁,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着第二通孔到第一通孔方向,第一弧体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以及第二环本体,第二环本体具有第二弧体,第二弧体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二弧形周壁,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沿着第四通孔到第三通孔方向,第二弧体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拆卸式相接;其中,当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接,第一弧形周壁与第二弧形周壁剖面形成夹角D,夹角D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孔底聚能环


[0001]本技术涉及聚能爆破
,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

技术介绍

[0002]在炮孔爆破中,为了开挖一定深度的岩石,钻孔深度一般要超过岩石台阶高度0.1~0.15H,这样会增加钻孔工作量和炸药的使用量且爆破效果差,孔网参数不合理容易留根坎。
[0003]孔底聚能环是用来切底减少超深的,通过孔底聚能环将底盘抵抗线切开,保证后面的爆破气体将岩石推开抛投。以往的孔底聚能环能量聚集点超过了钻孔的孔壁,使得能量聚集到孔壁上的面积过大,能量密度小,导致孔底切割底盘的力度不够,底盘抵抗线切割不完全且容易留下根坎,影响下一步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
[0005]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包括:第一环本体,第一环本体具有第一弧体,第一弧体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一弧形周壁,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着第二通孔到第一通孔方向,第一弧体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以及
[0006]第二环本体,第二环本体具有第二弧体,第二弧体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二弧形周壁,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沿着第四通孔到第三通孔方向,第二弧体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拆卸式相接;
[0007]其中,当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接,第一弧形周壁与第二弧形周壁剖面形成夹角D,夹角D为45
°‑
90
°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环本体还具有第一圆环体,第一圆环体设于第一弧体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第一圆环体的内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环本体还具有第二圆环体,第二圆环体设于第二弧体靠近第四通孔的一端,第二圆环体的内径与第四通孔的直径相同。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弧体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至少2个卡接部;第二弧体靠近第三通孔的内壁设有至少2个限位部,相邻两限位部之间设有缺口,卡接部伸入缺口,第一弧体和相对第二弧体转动,卡接部限位于限位部。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卡接部与限位部匹配。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匹配,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为40

60mm。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匹配,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直径为90

200mm。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环本体与第二环本体对称。
[00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直径相等,第一圆环与第二圆
环的高度为0.5

5cm。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外侧的第一弧形周壁和第二弧形周壁的剖面切线形成的角D为45
°‑
90
°
,具体应用于孔底爆破时,聚能环形成的能量聚集点会落在钻孔孔壁内部,使得能量聚集点更集中,可提高炮孔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炮孔切割力量,且不容易留根坎,便于后期施工。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的剖视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侧壁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中第二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的立体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中图6中A部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中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9为实施例中限位部其中一个侧面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第一环本体;11、第一弧体;111、第一弧形周壁;112、第一通孔;113、第二通孔;114、卡接部;12、第一圆环体;
[0029]2、第二环本体;21、第二弧体;211、第二弧形周壁;212、第三通孔;213、第四通孔;214、限位部;215、缺口;22、第二圆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1]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申请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4]参照图1

3,图1为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侧壁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的爆炸示意图。本例中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包括第一环本体1,第一环本体1具有第一弧体11,第一弧体11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一弧形周壁1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沿着第二通孔113到第一通孔112方向,第一弧体11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以及第二环本体2,第二环本体2具有第二弧体21,第二弧体21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二弧形周壁2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通孔212和第四通孔213,沿着第四通孔213到第三通孔212方向,第二弧体21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第一通孔112与第三通孔212拆卸式相接;其中,当第一通孔112与第三通孔212相接,第一弧形周壁111与第二弧形周壁211剖面形成夹角D,本例中夹角D由第一弧形周壁111剖面中点切线和第二弧形周壁211剖面中点切线相交形成,且夹角D为45
°‑
90
°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本体(1),所述第一环本体(1)具有第一弧体(11),所述第一弧体(11)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一弧形周壁(111),所述第一弧体(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3),沿着所述第二通孔(113)到第一通孔(112)方向,所述第一弧体(11)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以及第二环本体(2),所述第二环本体(2)具有第二弧体(21),所述第二弧体(21)内部中空且具有第二弧形周壁(211),所述第二弧体(21)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通孔(212)和第四通孔(213),沿着所述第四通孔(213)到第三通孔(212)方向,所述第二弧体(21)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通孔(112)与所述第三通孔(212)拆卸式相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通孔(112)与所述第三通孔(212)相接,所述第一弧形周壁(111)与所述第二弧形周壁(211)剖面形成夹角(D),所述夹角(D)为45
°‑
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本体(1)还具有第一圆环体(12),所述第一圆环体(12)设于所述第一弧体(11)靠近第二通孔(113)的一端,所述第一圆环体(12)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通孔(113)的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孔底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本体(2)还具有第二圆环体(22),所述第二圆环体(22)设于所述第二弧体(21)靠近第四通孔(213)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华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兴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