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75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具有良好的组装性、容易拆卸的电路断路器。该电路断路器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点、与该可动触点相连结的连杆机构(13)和用于操作该连杆机构(13)的手柄(12),在这样的电路断路器中,开闭机构部(3)由连杆机构(13)、手柄(12)和2个框架(11)构成,该2个框架(11)以使连杆机构(13)与手柄(12)能够转动的形式从两侧挟持并且能够互相分离,前述开闭机构部(13)以与设置于壳体内的定位装置(1a)相卡合的状态可分离地固定于壳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线用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等的电路断路器,特别是涉及其开闭机构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一般是由框架等的金属部件和手柄等的树脂部件构成的。以往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由两个框架挟持,框架彼此通过铆接进行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在形成为U字形状的一体型框架上形成有开闭机构部的部件,以通过销保持的形式形成。(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特开2001-23499号公报(图4)专利文献2 专利2838940号说明书(图1)近年,从环境问题的观点出发,机器等的再利用性得到了重视,在产品的结构中,虽然强烈要求在拆卸时能够容易地分离金属部件和树脂部件,但是却存在以下的问题开闭机构部是通过铆接固定的以往的电路断路器拆卸困难。另外,对于U形弯曲形状的一体型框架,虽然通过拔出构成旋转轴的销能够使拆卸变得容易,但是却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不能扩大框架,所以容纳于框架间的部件的组装性较差,并且,由于将销从外侧插入,所以容易脱落。本专利技术便是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组装性良好、容易拆卸的电路断路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断路器,具有容纳于壳体内并与电路相连结的固定触点、与该固定触点相对设置的可动触点、连结于该可动触点的连杆机构、用于操作该连杆机构的手柄,在转动上述手柄的时候,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分离或接触,在这样的电路断路器中,开闭机构部由上述连杆机构、上述手柄和2个框架构成,该2个框架以使上述连杆机构和上述手柄能够转动的形式从两侧挟持并且能够互相分离,前述开闭机构部,以与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定位装置相卡合的状态可分离地固定于上述壳体上。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断路器,由于开闭结构部分以与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定位装置相卡合的状态可分离地固定,而不是通过铆接等方法固定,所以组装性优良、容易拆卸,前述开闭结构部分由连杆机构、通过轴旋转自由地支承的手柄、挟持并支承上述部件能够互相分离的2个框架构成。另外,由于在报废时只要通过从壳体向外取出就能分离开闭机构部,所以可以不破坏框架等的金属部件和手柄等的树脂部件地进行分离,能够容易地进行再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的纵向一侧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图1的机构部分从壳体取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图6是形成实施方式2的开闭机构部的衬片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8是形成实施方式3的开闭机构部的衬片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的纵向一侧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图1的机构部分从壳体取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在图1及图2中,底座1及罩2是构成电路断路器100的壳体的部件,可以由例如合成树脂成形品形成。开闭机构部3,可以以通过突设于底座1上的定位装置1a来定位的形式,由紧固螺丝8固定于底座1上,同时,后述的手柄12从罩2的手柄用窗孔2a伸出罩2的表面。开闭触点部分4,是一种一般称为桥接形2接点方式的结构。过电流脱扣装置5,是在经由与电路(未图示)相连接的电源一侧的端子6及负载一侧的端子7流过过电流的时候,使开闭机构部3动作的装置,这些都是公知的结构。此外,还设有灭弧装置和端子螺栓,但是由于与本专利技术无关,所以省略图示。在图3及图4中,开闭机构部3由连杆机构13、通过手柄轴31自由旋转地支承的手柄12、挟持以上部件即挟住并支承的能够互相分离的两个框架11构成。主弹簧19,悬挂在通过手柄12动作的上侧弹簧销32和与连杆机构13相连结的下侧弹簧销35之间,在开闭触点部分4进行开闭动作的时候用于翻转伸缩或者移动动作的方向。推板20与连杆机构13相连结,设置于其一端的可动触点22相对于固定触点21接触、分离。18是公知的跳闸杆,如后述那样通过过电流脱扣装置5进行动作。如以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如果用操作手柄12从外部操作开闭机构部3的连杆机构13,根据主弹簧19的作用力,连杆机构13进行规定的动作,与连杆机构13相连结的推板20向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可动触点22与固定触点21接触、分离。另外,当经由与电路(未图示)相连结的电源一侧的端子6,及负载一侧的端子7流过过电流的时候,过电流脱扣装置5动作,然后跳闸杆18动作,根据主弹簧19的作用力,连杆机构13进行规定的动作,与连杆机构13相连结的推板20向箭头A方向移动,可动触点22离开固定触点21。如以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其中的开闭机构部3由连杆机构13、通过轴自由旋转地支承的手柄12、挟持以上部件的能够分离的两个框架11构成,该开闭机构部3,在定位于基座1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紧固螺丝8进行固定,由于不是通过铆接等方法进行固定,所以具有良好的组装性,容易进行拆卸。另外,在报废时,仅通过例如松开螺钉、从框架向外取出,就能够分离开闭机构部3的构成部件,所以能够不破坏框架11等的金属部件和手柄12等的树脂部件地进行分离,能够容易地进行再循环。此外,开闭机构部3,不只是适用于桥接形2接点方式的开闭触点部分4,而且也适用于一般方式的开闭触点部分。另外,为了将开闭机构部3可以分离地固定于基座1上,在基座1上形成有与框架11的下端部分(与基座相接触的部分)大致同形状、稍大的凹部,在该基座1的凹部上,卡合两框架11的下端部分,也可以嵌合或者压入地固定。总之,只要在报废时能将开闭机构部3可以分离地固定在基座1上就可以。实施方式2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构成该开闭结构部分的衬片的放大立体图。在图中,两个框架11,是用于挟持衬片的部件,在两个框架11上设置有嵌合用凹部11a,同时,在衬片14上设置有嵌合用凸部14a,该嵌合用凸部14a对应地插入并嵌在嵌合用凹部11a上。如以上构成的开闭机构部30,在将开闭机构部30装入基座1前的工序中,即使在从框架11的外侧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向被框架11所挟持的连杆机构13施加过大的应力。实施方式3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图8是形成该开闭机构部的衬片的放大立体图。在图中,在两个框架11上设置有嵌合用凸部11b,同时,在衬片14上设置有嵌合用凹部14b,该嵌合用凹部14b对应地插入并嵌在嵌合用凸部11b上,在通过框架11挟持连杆机构13后,在嵌合用凸部11b上插入并嵌有嵌合用凹部14b。如以上形成的开闭机构部33,在将开闭机构部33装入基座1之前的工序中,即使在从框架11的外侧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向由框架11挟持的连杆机构13施加过大的应力,另外,由于不打开框架11,所以将开闭机构部33装入基座1的时候的操作性优异。实施方式4图9及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路断路器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在图中,在框架11的任何一方上一体地构成有限制器11c,在另一个框架11的板厚部上形成有卡合部11d(图9)或者卡合用凹部11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断路器,具有容纳于壳体内并与电路相连结的固定触点、与该固定触点相对设置的可动触点、连结于该可动触点的连杆机构、用于操作该连杆机构的手柄,在转动所述手柄的时候,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或接触,其特征在于,开闭机构部由所述连杆机构、所述手柄和2个框架构成,该2个框架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手柄能够转动的形式从两侧挟持并且能够互相分离,所述开闭机构部以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定位装置相卡合的状态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7-13 205495/20041.一种电路断路器,具有容纳于壳体内并与电路相连结的固定触点、与该固定触点相对设置的可动触点、连结于该可动触点的连杆机构、用于操作该连杆机构的手柄,在转动所述手柄的时候,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或接触,其特征在于,开闭机构部由所述连杆机构、所述手柄和2个框架构成,该2个框架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手柄能够转动的形式从两侧挟持并且能够互相分离,所述开闭机构部以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定位装置相卡合的状态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壳体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和昌高桥进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