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69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与柔性管连接,所述壳体另一端呈半球形状,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柔性管的一端设有弧形结构的开口,所述壳体空腔内部设有刀体,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呈扇形结构,所述开口用于所述刀头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者,用于所述刀头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刀体之间还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刀体的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能够安全、快捷的伸入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取出,在此过程中不会对内镜孔道壁造成误触损伤。对内镜孔道壁造成误触损伤。对内镜孔道壁造成误触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形多功能切开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消化道早癌治疗主要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治疗胃肠早起癌及癌前病变的手段,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一般是先将内镜通过患者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患者的体内,再将一些工具从内镜孔道伸进去,包括一些小的切刀或者钳子等,然后于病灶标记点的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之后逐步剥离病变黏膜,使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最后使病灶完全切除。
[0003]但是,目前的切刀一般为一字型,在切刀伸入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取出的过程中,切刀容易对内镜孔道壁造成误触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包括:壳体,
[0006]所述壳体一端与柔性管连接,所述壳体另一端呈半球形状;
[0007]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柔性管的一端设有弧形结构的开口;
[0008]所述壳体空腔内部设有刀体,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呈扇形结构;
[0009]所述开口用于所述刀头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者,用于所述刀头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
[0010]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刀体之间还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刀体的伸缩。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槽、限位块和弹簧,
[0012]所述限位槽设在所述壳体内壁,所述限位块设在所述刀体外壁,所述限位块在所述限位槽内部往复运动;
[0013]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之间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刀体相互平行;
[0014]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5]所述限位槽上设有铁片,所述铁片和所述电磁铁相互配合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柔性管内部设有注液管,
[0017]所述注液管远离所述刀头的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贯穿所述注液管;
[0018]所述注液管靠近所述刀头的一端设有出水口。
[0019]优选的,所述注液管靠近所述刀头的一端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
[0020]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有多个,并间隔分布在所述注液管呈螺旋状的一端。
[0021]优选的,所述开口中心位置还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与外界连通。
[0022]优选的,所述刀头上设有高频电切机构。
[0023]优选的,所述高频电切机构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高频电发生器,
[0024]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片间隔设在所述刀头的扇形边缘刀刃上,所述第一电极片位于所述刀头的两个扇形壁上;
[0025]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通过导线与所述高频电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贯穿所述刀体和所述柔性管。
[0026]优选的,所述柔性管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内窥镜摄像头,所述内窥镜摄像头通过电缆与外部的图像处理主机连接。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刀头被保护在所述壳体呈半球形状的一端内部,便于本技术的收纳和携带;同时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在伸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刀头被保护在所述壳体呈半球形状的一端内部因此所述刀头不会对内镜孔道壁造成误触损伤,进一步能够使本技术安全、准确、快速的伸入患者体内;在使用切开刀剥离病变黏膜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刀头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由于所述刀头呈扇形结构,适应于人体消化道的内部结构,便于控制切开深度、角度,提升切开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有益于实现切开刀将病变黏膜从人体消化道内部精准剥离,还可有效减少穿孔现象发生。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便于收纳、携带,实现了能够安全、准确、快速的伸入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取出,同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切开刀调整到合适的深度和角度,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黏膜进行精准切除,有效减少穿孔现象发生。
[0029]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方便的对所述刀体进行伸缩调节,进一步实现对所述刀头的伸缩调节,同时电磁片和所述铁片的设计可显著提升所述刀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所述刀头使用不稳发生晃动的现象;本技术便于收纳、携带,实现了能够安全、快速的伸入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取出,同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切开刀调整到合适的深度和角度,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黏膜进行精准切除,有效减少穿孔现象发生。
[0030]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用于清洗内部刀头,可有效提升本技术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所述注液管还可还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辅助注液,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由于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等液体会随手术时间流失,需要重新注射,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并且手术切开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等现象妨碍手术视野,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注液,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冲洗,并有效改善手术视野及冲洗其他组织保证术野,进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技术便于收纳、携带,实现了能够安全、准确、快速的伸入患者体内,同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切开刀调整到合适的深度和角度,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黏膜进行精准切除,有效减少穿孔现象发生。
[0031]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靠近所述刀头的一端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用于形成螺旋状水流,使得液体呈伞状扩散流出,可直接冲刷所述刀头,有效提升本技术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所述注液管还可还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辅助注液,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由于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等液体会随手术时间流失,需要重新注射,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并且手术切开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等
现象妨碍手术视野,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注液,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冲洗,并有效改善手术视野及冲洗其他组织保证术野,进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技术便于收纳、携带,实现了能够安全、准确、快速的伸入患者体内,同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切开刀调整到合适的深度和角度,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黏膜进行精准切除,有效减少穿孔现象发生。
[0032]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可直接冲刷所述刀头,有效提升本技术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所述注液管还可还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辅助注液,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时,由于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等液体会随手术时间流失,需要重新注射,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并且手术切开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等现象妨碍手术视野,本技术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所述注液管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注液,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冲洗,并有效改善手术视野及冲洗其他组织保证术野,进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技术便于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一端与柔性管(9)连接,所述壳体(1)另一端呈半球形状;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柔性管(9)的一端设有弧形结构的开口(3);所述壳体(1)空腔内部设有刀体(13),所述刀体(13)靠近所述开口(3)的一端设有刀头(2),所述刀头(2)呈扇形结构;所述开口(3)用于所述刀头(2)进入所述壳体(1)的内部;或者,用于所述刀头(2)从所述开口(3)伸出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壳体(1)内壁与所述刀体(13)之间还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刀体(13)的伸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槽(8)、限位块(6)和弹簧(7),所述限位槽(8)设在所述壳体(1)内壁,所述限位块(6)设在所述刀体(13)外壁,所述限位块(6)在所述限位槽(8)内部往复运动;所述限位块(6)和所述限位槽(8)之间连接有所述弹簧(7),所述弹簧(7)与所述刀体(13)相互平行;所述限位块(6)远离所述弹簧(7)的一端设有电磁铁(5),所述电磁铁(5)通过导线(10)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限位槽(8)上设有铁片(4),所述铁片(4)和所述电磁铁(5)相互配合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扇形多功能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9)内部设有注液管(17),所述注液管(17)远离所述刀头(2)的一端设有注液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菱裴赫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汤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