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温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8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旋温灸器,包括:顶盖、升降盒体、旋转盘、驱动装置,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升降盒体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件铰接,所述旋转盘设于所述顶盖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盒体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内部且可控制所述旋转盘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开盖法更换艾条,即将固定艾条的旋转盘设置在顶盖上,将顶盖翻开便可随时更换艾柱,驱动装置可控制旋转盘带动艾条旋转实现回旋灸,并且升降盒体可调节高度,便于改变艾条与体表的距离,进而调节艾灸时的温热程度,回旋温灸器体积小便于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旋温灸器
本技术涉及艾灸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旋温灸器。
技术介绍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目前灸法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包括艾条灸和温灸器灸,以手持(或艾灸设备)夹持(或盛放)艾条(艾绒)距离一定距离艾灸人体部位,或者应用艾灸盒放置于人体所需艾灸部位,给人体温热刺激。回旋灸,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此方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但手持艾灸劳动强度大,艾灸使用时间受限,目前新研制的小型艾灸盒可以粘贴于需要艾灸部位,但多为粘贴放置,无艾灸操作手法(即回旋灸)设计。目前已有少量设备关注艾灸操作手法方面的设计,但对于回旋灸的设计较少,已有的回旋灸设备仪器体积较大,携带和操作均不方便,且多为由下部更换艾柱,更换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回旋温灸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回旋温灸器,包括:顶盖、升降盒体、旋转盘、驱动装置,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升降盒体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件铰接,所述旋转盘设于所述顶盖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盒体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内部且可控制所述旋转盘转动。优选的是,所述顶盖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有所述驱动装置和与其电连接的电源,所述顶盖的表面设有控制所述旋转盘旋转的方向按钮和转速按钮,两者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隔热层。优选的是,所述升降盒体包括内盒、外盒,所述内盒的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外盒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内盒的下端外侧,所述内盒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外盒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对应的第二螺纹。优选的是,所述内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且其下端设有可拆卸的第一接灰网,所述外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通孔且其下端设有可拆卸的第二接灰网。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内盒的上端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顶盖的下端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优选的是,所述旋转盘包括旋转轴、安装盘、多个固定针、连接杆,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顶盖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垂直于所述旋转轴轴线设置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轴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轴线设置的所述安装盘连接,所述固定针设于所述安装盘的下表面。优选的是,所述安装盘旋转的最大圆弧轨迹小于所述内盒的内径。优选的是,所述旋转盘包括旋转轴、安装盘、多个固定针,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顶盖内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盘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安装盘同圆心,所述固定针设于所述安装盘的下表面。优选的是,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外盒下端的四周,所述底座的上端与所述外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面低于所述升降盒体的底面,所述支撑脚的底面设有防滑层。优选的是,所述外盒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葫芦形或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采用上开盖法更换艾条,即将固定艾条的旋转盘设置在顶盖上,将顶盖翻开便可随时更换艾柱,驱动装置可控制旋转盘带动艾条旋转实现回旋灸,并且升降盒体可调节高度,便于改变艾条与体表的距离,进而调节艾灸时的温热程度,回旋温灸器体积小便于外出携带。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中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中外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中旋转盘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中旋转盘的第一种结构的底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回旋温灸器中旋转盘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1为顶盖、2为升降盒体、2-1为内盒、2-1-1为第一螺纹、2-1-2为第一接灰网、2-2为外盒、2-2-1为第二螺纹、2-2-2为第二接灰网、3为旋转盘、a为旋转轴、b为安装盘、c为固定针、d为连接杆、4为连接件、4-1为第一连接部、4-2为第二连接部、5为方向按钮、6为转速按钮、7为隔热层、8为底座、8-1为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回旋温灸器,包括:顶盖1、升降盒体2、旋转盘3、驱动装置,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升降盒体2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件4铰接,所述旋转盘3设于所述顶盖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盒体2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且可控制所述旋转盘3转动。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顶盖1翻开,顶盖1与升降盒体2通过连接件4铰接,打开时不用取下,安装在顶盖1上的旋转盘3便露在外面,将艾条插在旋转盘3上,再将顶盖1扣在升降盒体2的上端,顶盖1与升降盒体2上端卡接,使用时不会脱落,顶盖1卡接在升降盒体2上端后,启动回旋温灸器,驱动装置便控制旋转盘3旋转实现回旋灸,可根据使用者对温度的承受能力调节升降盒体2的高度,进而调节艾条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来调节艾灸时的温热程度。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采用上开盖法更换艾条,即将固定艾条的旋转盘3设置在顶盖1上,将顶盖1翻开便可随时更换艾柱,驱动装置可控制旋转盘3带动艾条旋转实现回旋灸,并且升降盒体2可调节高度,便于改变艾条与体表的距离,进而调节艾灸时的温热程度,回旋温灸器体积小便于外出携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有所述驱动装置和与其电连接的电源,所述顶盖1的表面设有控制所述旋转盘3旋转的方向按钮5和转速按钮6,两者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顶盖1的下表面设有隔热层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顶盖1内部设有驱动装置和电源,电源可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以供旋转盘3旋转,方向按钮5和转速按钮6均与电源和驱动装置电连接,方向按钮5可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升降盒体(2)、旋转盘(3)、驱动装置,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升降盒体(2)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件(4)铰接,所述旋转盘(3)设于所述顶盖(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盒体(2)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且可控制所述旋转盘(3)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升降盒体(2)、旋转盘(3)、驱动装置,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升降盒体(2)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件(4)铰接,所述旋转盘(3)设于所述顶盖(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升降盒体(2)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1)内部且可控制所述旋转盘(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有所述驱动装置和与其电连接的电源,所述顶盖(1)的表面设有控制所述旋转盘(3)旋转的方向按钮(5)和转速按钮(6),两者均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顶盖(1)的下表面设有隔热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盒体(2)包括内盒(2-1)、外盒(2-2),所述内盒(2-1)的上端与所述顶盖(1)连接,所述外盒(2-2)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内盒(2-1)的下端外侧,所述内盒(2-1)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2-1-1),所述外盒(2-2)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2-1-1)对应的第二螺纹(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2-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且其下端设有可拆卸的第一接灰网(2-1-2),所述外盒(2-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通孔且其下端设有可拆卸的第二接灰网(2-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旋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所述内盒(2-1)的上端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4-1),所述顶盖(1)的下端一侧设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洁张军孟笑男李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汤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