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37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由提取发生器、蒸汽流出管、轻油水回流管、重油水回流管、贮液管、冷凝器、样品收集管、控温管、第一旋塞、第二旋塞、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组成,是一款能将挥发油与水在最适温度下完全分离的仪器,可以实现只通过一套仪器一步完成不同的轻油和重油的提取,其中的温控智能操作系统可以解决因温度因素导致的挥发油难分离问题,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率的提取挥发油。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率的提取挥发油。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率的提取挥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挥发油提取
,特别涉及种是取挥发油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油类(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尚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多具芳香气。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现有技术公开了天然本草轻油重油提取器,含有冷凝管、蒸气收集管、水循环回流管、蒸馏器、油水分离器,水循环回流管中设置一个控制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轻油提取装置和重油提取装置融合在一起,适应天然本草轻油和重油两种密度挥发油的提取。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挥发油提取器,由圆底烧瓶和冷凝回收装置组成,所述冷凝回收装置由蛇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按自下而上串联的方式竖直叠加组成,蛇形冷凝中设置有蒸汽喷管,蒸汽喷管外周设置有节流喷孔,结构新颖,设计科学,所述节流喷孔可使夹带挥发油的混合蒸汽温度有效降低,提高冷凝效率。但是在蒸汽提取挥发油的过程中,乳化现象是影响提取结果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挥发油提取器,由蒸汽发生器接口、溢流管、蒸汽输送管、冷凝器接口、冷凝液收集器、油水分离器和放液口组成,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轻油收集管和重油收集管,冷凝液收集器的下端设置有引流管,结构精巧,操作方便,引流管能够有效减轻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轻油乳化现象。为了提高精油的生产效率,关键需要解决精油生产过程中的乳化现象。现有技术公开的解决方案实用性较差,需要液面超过引流管才有用,且还是存在乳化现象,尤其是静置过程中,油水表面张力的不同会引起乳化现象。因此需要在现有油水分离器的基础上,研发新的结构,解决油水分离处乳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采用不同的技术思路,改变现有油水分离器的结构,设计了一款具有控温装置的油水分离器,可以通过温控智能操作系统解决因乳化导致挥发油难分离的问题。另外,为了解决一系列中药材中不同密度的不同类型的挥发油的提取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结合重油提取器和轻油提取器,设计了一款一体化的油水分离器。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由提取发生器、蒸汽流出管、轻油水回流管、重油水回流管、贮液管、冷凝器、样品收集管、控温管、第一旋塞、第二旋塞、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组成;所述提取发生器连接蒸汽流出管,贮液管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贮液管的上端与冷凝器的下端连接,贮液管的下端与样品收集管的上端连通;样品收集管上设有并联的轻油水回流管
和重油水回流管,且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设有第一旋塞和第二旋塞,样品收集管的下端设有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所述样品收集管外部设有控温管。
[0006]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系统,由提取发生器、蒸汽流出管、轻油水回流管、重油水回流管、贮液管、冷凝器、样品收集管、控温管、第一旋塞、第二旋塞、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控温水箱组成;所述提取发生器连接蒸汽流出管,贮液管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贮液管的上端与冷凝器的下端连接,贮液管的下端与样品收集管的上端连通;样品收集管上设有并联的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且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设有第一旋塞和第二旋塞,样品收集管的下端设有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所述样品收集管外部设有控温管;所述控温管与控温水箱连通。
[0007]本技术的关键点是将轻油与重油的油水分离器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在样品收集管设计温控结构,完全解决挥发油中的乳化现象;该仪器可以使乳化现象消失,精油的提取效率提高;该仪器方便简洁,既可以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又可以用于相关研究所、化妆品公司、制药企业进行挥发油的研发、生产等,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及市场前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挥发油提取装置,可用于提取轻油和重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使用范围广。
[0009]优选的,所述样品收集管的外侧壁设有刻度。
[0010]本技术中,所述重油水回流管连接样品收集管的上部,轻油水回流管连接样品收集管的下部。进一步,所述重油水回流管自样品收集管的上部向下倾斜延伸,轻油水回流管自样品收集管的下部向上倾斜延伸,重油水回流管、轻油水回流管和样品收集管三者呈三角形结构。
[0011]优选的,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与蒸汽流出管之间设有延伸管,所述重油水回流管和轻油水回流管远离样品收集管的一端相交,自相交处水平延伸形成延伸管,延伸管与蒸汽流出管连通,相比重油水回流管和轻油水回流管分别连接至蒸汽流出管,此种设置延伸管与蒸汽流出管只有一个交点,更方便生产加工。
[0012]优选的,所述轻油水回流管与样品收集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之间。
[0013]本技术中,所述冷凝器为现有水冷装置,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包括相嵌套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内部为蒸汽通道,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冷凝液通道,内管下端与贮液管连通,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外管外壁上。
[0014]本技术中,控温管为透明中空管,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接上控温水箱的出水口与进水口。如此设计,使得具有设计温度的水从控温水箱流入控制管并形成循环,控温水箱为现有装置,带有温控装置、水泵的水箱都适用。本技术的创造性在于将控温水包裹样品收集管,通过设计温度实现油水乳化的解决,这是在油水分离技术方案中首次提出,克服了现有技术认为仅能通过液化结构的改变缓解而不能有效解决乳化的技术偏见。
[0015]优选的,所述提取发生器的接口和贮液管的接口均为磨砂结构。接口为磨砂设置则不需要使用垫圈,可避免垫圈在高温下失效或放出有害物质的问题。
[0016]使用时,关闭旋塞,先将粉碎的样品加入到提取发生器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蒸馏
水,将冷凝下进上出接入冷凝管,将提取发生器中的样品加热直至微沸,水蒸气携带挥发性有机成分经蒸汽流出管在冷凝器中冷凝进入贮液管,然后在样品收集管中进一步冷凝,在样品收集管处分层。若分离重油,则打开第二旋塞,使样品收集管上层的水经重油水回流管回流到提取发生器中,待提取完成后,在样品收集管中读出挥发油的体积。若提取轻油,则打开第一旋塞和第三旋塞,使样品收集管下层的水经轻油水回流管回流到提取发生器中,待提取完成后,在样品收集管中读出挥发油的体积。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设置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可根据需要提取轻油或者提取重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
[0019]通过在样品收集管外设置温控管,避免产生严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由提取发生器、蒸汽流出管、轻油水回流管、重油水回流管、贮液管、冷凝器、样品收集管、控温管、第一旋塞、第二旋塞、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组成;所述提取发生器连接蒸汽流出管,贮液管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贮液管的上端与冷凝器的下端连接,贮液管的下端与样品收集管的上端连通;样品收集管上设有并联的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且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与蒸汽流出管连通,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分别设有第一旋塞和第二旋塞,样品收集管的下端设有第三旋塞和第四旋塞;所述样品收集管外部设有控温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收集管的外侧壁设有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油水回流管连接样品收集管的上部,轻油水回流管连接样品收集管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重油水回流管自样品收集管的上部向下倾斜延伸,轻油水回流管自样品收集管的下部向上倾斜延伸,重油水回流管、轻油水回流管和样品收集管三者呈三角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轻油水回流管和重油水回流管与蒸汽流出管之间设有延伸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惠刘理想杨佳艺王新颜王雅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