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诗卓专利>正文

陶泥艾灸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08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泥艾灸底座,涉及中医灸疗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艾灸底座存在易烫伤人体且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陶泥外壳,所述陶泥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陶泥外壳内一体成型设置有托片,所述托片的侧壁面与所述陶泥外壳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托片设置在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并与所述陶泥外壳同轴设置,所述托片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陶泥外壳上沿其侧壁中心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其侧壁中心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其侧壁中心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陶泥艾灸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灸疗设备的
,具体是一种陶泥艾灸底座。

技术介绍

[0002]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现有的艾条插至艾灸底座上,而底座的内筒为竖直设置的圆环柱体,其底端开口设置,当艾条燃尽或者即将燃尽时,内筒无法继续对艾灰起到夹持固定作用,艾条便会掉落至人体皮肤上,此时的艾条仍具有热量,极易烫伤人体。
[0004]另外,现有的艾灸底座采用塑料材料,其受热后易产生有害物质进而无法多次使用。
[0005]综上所述,现有的艾灸底座存在易烫伤人体且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即现有的艾灸底座存在易烫伤人体且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陶泥艾灸底座,其包括陶泥外壳,所述陶泥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陶泥外壳内一体成型设置有托片,所述托片的侧壁面与所述陶泥外壳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托片设置在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并与所述陶泥外壳同轴设置,所述托片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陶泥外壳上沿其侧壁中心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手持艾条进行灸疗。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孔参照所述陶泥外壳的侧壁中心呈等距均匀排布。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艾烟垄在空腔内,减少艾烟的外逸速率,增加艾烟与人体皮肤的接触时间,增强艾条的治疗效果。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开口竖直设置或者所述陶泥外壳的顶端开口向上延伸并弯曲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人体各个穴位的艾灸治疗。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陶泥外壳的材料和所述托片的材料均采用陶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泥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进行灸疗时,陶泥外壳和托片与人体产生同频磁场,进而疗效更大,更适用于人体。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5]1、排气孔开设在陶泥外壳的侧壁中心位置,能够更好地将艾烟垄在陶泥外壳的空
腔中,减少艾烟的外逸速率,艾烟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时间更久,产生的温透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避免排气孔开设在底沿而造成陶泥外壳碎裂,增加本技术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6]2、陶泥外壳和托片均由陶泥手工制成,无需进行工厂加工,可实现快速制造,且陶泥产品使用后进行消毒便能够重复使用,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底座更加便捷;
[0017]3、陶泥外壳的顶端开口呈竖直或者弯曲两种结构,进而能够适用于贴合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且保证艾灰的有效收集;
[0018]4、托片对燃尽的艾条进行阻挡,避免艾灰烫伤人体。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陶泥艾灸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陶泥艾灸底座的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了实施例2的陶泥艾灸底座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陶泥外壳;2、托片;3、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陶泥艾灸底座,包括陶泥外壳1,陶泥外壳1呈倒置的碗型结构,陶泥外壳1内设置有空腔,陶泥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与空腔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陶泥外壳1的顶端竖直设置。陶泥外壳1的开口端设置有托片2,托片2设置在陶泥外壳1内且与陶泥外壳1同轴设置,托片2的侧壁面与陶泥外壳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托片2为扁圆环柱体,托片2的直径与艾条的直径一致,陶泥外壳1的开口尺寸与托片2的尺寸一致。
[0026]托片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穿孔,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烟能够穿过穿孔扩散至空腔内并作用在人体皮肤上,穿孔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中不对穿孔的形状和大小进行限制。艾条的一端插至托片2中并与托片2的内壁面相抵,艾条背离托片2的一端燃烧,燃烧产生热量和艾烟,艾烟密度高于空气密度,进而艾烟和热量均向下传递陶泥外壳1的空腔中并作用在所接触的皮肤上。
[0027]现有艾条燃烧后的艾灰仍为一体不会飞散,对于传统的底座,其内筒底端未设置阻挡,艾条燃烧至末端会与内筒分离而掉落至人体皮肤上,而刚燃尽的艾条仍带有热量,极易烫伤人体;而本技术中的艾条燃烧至陶泥外壳1顶端位置时,陶泥外壳1对艾条进行自动阻燃,托片2也对艾灰起到阻挡作用,进而避免艾条燃烧处与皮肤的距离过小而烫伤皮肤以及避免艾灰的掉落。
[0028]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艾灸底座采用塑料材质,因此需要进行工厂加工,而本申请中采用陶泥材质,通过陶泥能够手工加工出一体成型的托片2和陶泥外壳1,陶泥制作完成后的整体强度足以支持日常使用。另外,本技术产品使用完成后,进行艾灰收集并将本产品杀菌消毒便能够重复使用,起到节省资源和重复利用的作用。同时由于陶泥在使用过
程中能够不断吸收艾条的烟气,长久使用后本申请中的艾灸底座也带有艾条的烟气香味,在艾条的使用过程中,艾灸底座与燃烧中的艾条相辅相成,进一步增强艾条的使用效果。
[0029]如图2所示,陶泥外壳1的侧壁面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3,本实施例中的排气孔3沿陶泥外壳1的侧壁面中心等距均匀排布,托片2中的艾柱或艾条燃烧后,空腔内的艾烟先向下扩散,在接触皮肤后艾烟向上方以及四周扩散,并由排气孔3逃逸至陶泥外壳1外部。而传统的艾灸底座,其排气孔3均开设在陶泥外壳1的底端边缘上,艾烟在接触人体后直接由底部的孔逸出,艾烟无法在传统的艾灸底座内滞留。烟熏疗法为现有技术,其过程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进而本实施例中的排气孔3设置在侧壁中心位置能够在空腔内垄更多的艾烟,减少艾烟的外逸速率,增加艾烟与人体皮肤的接触时间,增加艾烟的温热效果;另一方面,陶泥外壳1采用陶泥制作而成,若排气孔3开设在陶泥外壳1的底沿上,带有热量的艾烟不断接触排气孔3,极易在排气孔3的外周产生裂痕,长时间的艾烟冲刷后,陶泥外壳1容易破裂,而排气孔3开设在外壁中心处所受作用力小而不易破裂。
[0030]需要补充的是,陶泥外壳1可通过底端粘接胶圈或者通过捆绑将本技术产品固定在人体上。
[0031]实施例2:
[0032]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陶泥艾灸底座,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陶泥外壳1顶端开口呈弯折设置。本实施例的陶泥艾灸底座用于对人体侧面部位进行艾灸。
[0033]综上所述,排气孔3开设在陶泥外壳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泥艾灸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陶泥外壳(1),所述陶泥外壳(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陶泥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陶泥外壳(1)内一体成型设置有托片(2),所述托片(2)的侧壁面与所述陶泥外壳(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托片(2)设置在所述陶泥外壳(1)的顶端并与所述陶泥外壳(1)同轴设置,所述托片(2)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陶泥外壳(1)上沿其侧壁中心开设有若干排气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诗卓阎虹旭张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诗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