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74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包括桥梁,所述桥梁的右侧设置有车站外墙,所述桥梁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车站外墙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桥梁与车站外墙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的内腔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收集漏斗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滤网与固定块、第一卡槽、凹槽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滤网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对雨水中的可见固体进行初步过滤,防止在管道内堵塞,同时方便对第一滤网顶部的固体进行清理。时方便对第一滤网顶部的固体进行清理。时方便对第一滤网顶部的固体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架车站是月台等车站设施皆架设于高架构造物上之铁路车站,高架车站是被高架化之铁路轨道或是为了消除山岳地带的标高差而于地形高处架设之车站,在高架车站与高架桥之间容易形成雨水堆积,不通行,因此需要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将雨水引流排出。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22275043.1中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水过滤收集装置,包括跌水井、检查井、排水管道和沉淀池,所述跌水井和检查井通过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沉淀池在检查井底部,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一层泥沙过滤层,所述泥沙过滤层上设置有泥沙收集桶。通过设置泥沙收集桶与泥沙过滤层,使沉淀池的泥沙清理方便快捷,且沉淀池不会由于泥沙沉积改变容纳空间,该装置存在容易导致水管堵塞,且遇到无水情况时不易进行清洁保护,影响再次使用。
[0004]因此,提出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包括桥梁,所述桥梁的右侧设置有车站外墙,所述桥梁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车站外墙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桥梁与车站外墙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的内腔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收集漏斗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远离第一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沉淀箱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稳流板,所述沉淀箱的内腔右侧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沉淀箱的左侧底部插设有沉淀收集抽屉,所述沉淀收集抽屉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沉淀箱的顶部插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板。
[0008]优选的,所述桥梁与车站外墙的中部开设有渠道,渠道底部壁体设置为斜面,渠道底部最低端与收集漏斗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漏斗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在渠道的底部,所述第一滤网的截面设置为弧形。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位置与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凹槽的大小与第一卡槽
的大小相适配,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的大小与凹槽的大小相适配,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的位置与凹槽和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对应,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凹槽和第一卡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孔洞直径小于第一滤网的孔洞直径,所述第二滤网的位置与第二卡槽的位置相适配,所述第二滤网的厚度与第二卡槽的内腔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滤网的边缘设置在第二卡槽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的角度倾斜,所述第二水管的直径与第一水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水管靠近三通管的一端低于靠近第一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三水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水管的直径,出水管的直径与第三水管的直径相同。
[0012]优选的,所述稳流板设置在沉淀收集抽屉的顶部,所述滑板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滑板插设在通孔的内部,所述滑板的壁体与沉淀箱的壁体紧密贴合,所述通孔与出水管相连通。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滤网与固定块、第一卡槽、凹槽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滤网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对雨水中的可见固体进行初步过滤,防止在管道内堵塞,同时方便对第一滤网顶部的固体进行清理。
[0016]2、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渠道与收集漏斗第一水管的配合可以将雨水引流进第一水管的内部,起到收集的作用。
[0017]3、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槽与第二滤网的配合可以对雨水中的可见颗粒再次过滤,防止堵住管道。
[0018]4、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稳流板与沉淀收集抽屉,密封板、沉淀箱、第三水管的配合,可以对雨水中部的灰尘进行沉淀,防止因时间过长导致在管道内堆积,形成块状影响使用。
[0019]5、该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水管与滑板、滑槽、通孔的配合,可以方便在干旱的情况下对沉淀箱的内部进行清理,防止灰尘凝固,影响沉淀箱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桥梁;2、车站外墙;3、凹槽;4、第一卡槽;5、第一滤网;6、固定块;7、收集漏斗;8、第二卡槽;9、第二滤网;10、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2、三通管;13、第三水管;14、沉淀箱;15、出水管;16、稳流板;17、通孔;18、沉淀收集抽屉;19、密封板;20、进水管;21、滑槽;22、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如图1

3所示,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包括桥梁1,桥梁1与车站外墙2的中部开设有渠道,渠道底部壁体设置为斜面,渠道底部最低端与收集漏斗7固定连接,桥梁1的右侧设置有车站外墙2,桥梁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位置与第一卡槽4的位置相对应,凹槽3的大小与第一卡槽4的大小相适配,车站外墙2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卡槽4,桥梁1与车站外墙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滤网5,第一滤网5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第一滤网5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左右两侧固定块6的大小与凹槽3的大小相适配,左右两侧固定块6的位置与凹槽3和第一卡槽4的位置相对应,左右两侧固定块6设置在凹槽3和第一卡槽4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第一滤网5与固定块6、第一卡槽4、凹槽3的配合可以对第一滤网5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对雨水中的可见固体进行初步过滤,防止在管道内堵塞,同时方便对第一滤网5顶部的固体进行清理,固定块6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7,收集漏斗7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在渠道的底部,收集漏斗7的内腔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8,收集漏斗7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滤网9,第二滤网9的孔洞直径小于第一滤网5的孔洞直径,第二滤网9的位置与第二卡槽8的位置相适配,第二滤网9的厚度与第二卡槽8的内腔高度相同,第二滤网9的边缘设置在第二卡槽8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槽8与第二滤网9的配合可以对雨水中的可见颗粒再次过滤,防止堵住管道,收集漏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1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包括桥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1)的右侧设置有车站外墙(2),所述桥梁(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车站外墙(2)的左端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桥梁(1)与车站外墙(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滤网(5),所述第一滤网(5)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7),所述收集漏斗(7)的内腔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8),所述收集漏斗(7)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滤网(9),所述收集漏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10),所述第一水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管(11),所述第二水管(11)远离第一水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水管(13),所述第三水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沉淀箱(14),所述沉淀箱(14)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所述沉淀箱(14)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稳流板(16),所述沉淀箱(14)的内腔右侧顶部开设有通孔(17),所述沉淀箱(14)的左侧底部插设有沉淀收集抽屉(18),所述沉淀收集抽屉(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9),所述沉淀箱(14)的顶部插设有进水管(20),所述沉淀箱(14)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板(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车站桥雨水引流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1)与车站外墙(2)的中部开设有渠道,渠道底部壁体设置为斜面,渠道底部最低端与收集漏斗(7)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漏斗(7)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琦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远衎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