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66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0
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设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第二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第一管体的对接凹口与第二管体的对接凸口对齐后,使第一通道导通第二通道。对接凹口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对接凹口的内壁设有对接台阶。第二管体靠近对接凸口的一侧设有限位凸环;第二管体上套有螺母卡扣,螺母卡扣的内螺纹与对接凹口的外螺纹之间旋接。螺母卡扣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挡环,限位挡环受限位凸环的阻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存在焊接口,且管路内部的焊渣不会进入透气砖气室,堵塞透气原件,采用螺旋连接方式随时可拆卸、安装,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加灵活方便。加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堵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转炉底吹具有能够增加钢渣接触界面,提高炉内反应速度,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等作用。
[0003]传统的转炉底吹尾管直接将两个管路焊接在一起,残留管炉内部的焊渣堵塞透气砖毛细孔,无法复通。且连接方式为全管路氩弧焊接,焊接过程不便,使用后无法拆卸,灵活性差,且全管路氩弧焊接存在焊口处焊渣极易进入透气砖气室内部造成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解决传统直接将两个管路焊接在一起,残留管炉内部的焊渣堵塞透气砖毛细孔无法复通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
[0006]所述第一管体的对接凹口与第二管体的对接凸口对齐后,使所述第一通道导通所述第二通道。
[0007]作为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接凹口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对接凹口的内壁设有对接台阶。
[0008]作为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对接凸口的一侧设有限位凸环;第二管体上套有螺母卡扣,所述螺母卡扣的内螺纹与所述对接凹口的外螺纹之间旋接。
[0009]作为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母卡扣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挡环,所述限位挡环受所述限位凸环的阻挡。
[0010]作为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两端分别焊接通气管路。
[0011]本技术设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第二管体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管体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第一管体的对接凹口与第二管体的对接凸口对齐后,使第一通道导通第二通道。本技术管路不存在焊接口,且管路内部的焊渣不会进入透气砖气室,堵塞透气原件,采用螺旋连接方式随时可以拆卸、安装,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
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一通道;4、对接凹口;5、第二通道;6、对接凸口;7、对接台阶;8、限位凸环;9、螺母卡扣;10、限位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18]参见图1,提供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3,第一管体1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4;所述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5,第二管体2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6;
[0019]所述第一管体1的对接凹口4与第二管体2的对接凸口6对齐后,使所述第一通道3导通所述第二通道5;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两端分别焊接通气管路。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凹口4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对接凹口4的内壁设有对接台阶7。外螺纹的设计方便采用螺母卡扣9进行组接,对接台阶7能够保证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对接后的接口密封性,同时有利于准确将对接凹口4与对接凸口6对齐,对齐后稳定性强。
[0021]具体的,所述第二管体2靠近所述对接凸口6的一侧设有限位凸环8;螺母卡扣9套在第二管体2上,所述螺母卡扣9的内螺纹与所述对接凹口4的外螺纹之间旋接。螺母卡扣9的内螺纹与对接凹口4的外螺纹旋接后,能够覆盖对接凹口4与对接凸口6的接口处,保证密封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卡扣9远离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挡环10,所述限位挡环10受所述限位凸环8的阻挡。限位挡环10和限位凸环8的配合,保证螺母卡扣9的旋接位置准确,避免旋接过位或不到位。
[0023]本技术设有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3,第一管体1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4;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5,第二管体2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6;第一管体1的对接凹口4与第二管体2的对接凸口6对齐后,使第一通道3导通第二通道5。外螺纹的设计方便采用螺母卡扣9进行组接,对接台阶7能够保证第一管体1和第
二管体2对接后的接口密封性,同时有利于准确将对接凹口4与对接凸口6对齐,对齐后稳定性强。螺母卡扣9的内螺纹与对接凹口4的外螺纹旋接后,能够覆盖对接凹口4与对接凸口6的接口处,保证密封效果。限位挡环10和限位凸环8的配合,保证螺母卡扣9的旋接位置准确,避免旋接过位或不到位。使用是,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端分别焊接通气管路,使用高压力压缩空气对管路进行长时间吹扫,将管路内部残留焊渣清除,清理结束后,使用螺旋连接件连接。本技术管路不存在焊接口,且管路内部的焊渣不会进入透气砖气室,堵塞透气原件,采用螺旋连接方式随时可以拆卸、安装,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的中心形成有第一通道(3),第一管体(1)的端部设有对接凹口(4);所述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有第二通道(5),第二管体(2)的端部设有对接凸口(6);所述第一管体(1)的对接凹口(4)与第二管体(2)的对接凸口(6)对齐后,使所述第一通道(3)导通所述第二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底吹尾管防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凹口(4)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对接凹口(4)的内壁设有对接台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赢孙宝权李彩云贾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