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552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此补充加热系统中,在轴封冷却器的出水端与终端低压加热器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数量不少于1组的补充加热支路;包括,第一加热支路,包括凝结水主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凝结水主管路上的调节阀一、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和第三低压加热器;第二加热支路,包括凝结水支管路一和依次设置于凝结水支管路一上的调节阀二、凝结水加热器一和阀门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合理,依次利用终端低压加热器疏水余热、热网加热器疏水余热以及锅炉LGGH(或MGGH)系统中热媒水吸收的烟气余热,依靠换热器的热传递作用对机组凝结水进行辅助加热,充分利用外部热源,环保且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运行
,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放缓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供热机组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已成大势所趋。近年,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凭借着能够大幅度提升机组供热能力、降低热

电耦合程度,实现“抽凝”与“背压”两种供热方式的不停机灵活切换,已在我国北方供热机组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低压缸各段回热抽汽失去汽源,使得进入除氧器的凝结水温度大幅度降低,不仅增加了具有较高品位的中压缸各段抽汽量的消耗,影响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还会导致机组给水温度降低,锅炉效率下降。更有一些未设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机组,因给水温度偏离设计值较大频繁出现3号高压加热器管系泄漏问题,被迫在采暖期切除高加运行,给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双重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现有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加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目的在于通过本加热系统来大幅提升机组凝结水温度,实现机组在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此补充加热系统中,在轴封冷却器的出水端与终端低压加热器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数量不少于1组的补充加热支路。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补充加热支路设置有三路,分别包括,第一加热支路,包括凝结水主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主管路上的调节阀一、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和第三低压加热器;第二加热支路,包括凝结水支管路一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支管路一上的调节阀二、凝结水加热器一和阀门一;第三加热支路,包括凝结水支管路二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支管路二上的阀门二、凝结水增压泵、调节阀三、凝结水加热器二和阀门三。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一通过采暖热网中的疏水进行加热。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采暖热网包括采暖抽汽管道、连接于所述采暖抽汽管道输出端的热网加热器、连接于所述热网加热器疏水端的热网疏水管路和连接于所述热网疏水管路上的热网疏水增压泵;所述热网疏水管路延伸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一内。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二通过热媒水循环网中的热媒水进行加热。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媒水循环网包括热媒水主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热媒水主循环管路上的热媒水循环泵,以及连通于所述热媒水主循环管路的热媒水循环支路;所述热媒水循环支路延伸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二内。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终端低压加热器的疏水端通过终端低加疏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的疏水进口,且所述终端低加疏水管上设置有终端低加正常疏水调节阀。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的疏水出口设置有第三低加疏水管,且所述第三低加疏水管上设置有第三低加危急疏水调节阀。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轴封冷却器的进水端连接有凝结水形成管路,所述凝结水形成管路中包括汽轮机高压缸、设置于所述汽轮机高压缸蒸汽输出端的汽轮机中压缸、以及连接于所述汽轮机中压缸蒸汽输出端的汽轮机低压缸、通过低压缸低压排汽管连接于所述汽轮机低压缸输出端的凝汽器热井,连接于所述凝汽器热井出水端的凝结水管,连接于所述凝结水管出水端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蒸汽输出端还通过中压缸排汽管道连接于所述终端低压加热器的进汽端;且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蒸汽输出端还与所述采暖抽汽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凝结水管中设置有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出水端连接于所述轴封冷却器的进水端。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低加疏水管、热网疏水管路和轴封冷却器的疏水出口均通过疏水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热井连通。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设计合理,依次利用终端低压加热器疏水余热、热网加热器疏水余热以及锅炉低低温烟气换热器(LGGH或MGGH)系统热媒水吸收的烟气余热,依靠换热器的热传递作用对机组凝结水进行辅助加热,大幅提高了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进入除氧器的凝结水温度、机组给水温度和给水除氧效果,有效减少了中压缸各段回热抽汽用量,在满足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切实做到机组热量的梯级利用。
[0018]2、特别适合于热网加热器疏水温度较高(加热器疏冷段较小或未设疏冷段)、装设直流锅炉的湿冷机组或配置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汽包炉机组。
[0019]3、利用凝结水作为冷却介质吸收热网加热器疏水余热,既实现了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凝结水增温、减少中压缸较高品位回热抽汽量的效果,又有效避免了凝结水加热器内漏可导致的机组汽水系统水质污染问题。
[0020]4、利用凝结水作为冷却介质吸收锅炉LGGH(或MGGH)热媒水热量,既实现了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凝结水增温、减少中压缸较高品位回热抽汽量的效果,又有效降低了锅炉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效率、电除尘效率以及脱硫效率。
[0021]5、可综合提高机组余热利用程度,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补充加热支路连接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的补充加热支路具体连接关系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轴封冷却器(A)的出水端与终端低压加热器(B)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数量不少于1组的补充加热支路(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加热支路(C)设置有三路,分别包括,第一加热支路(100),包括凝结水主管路(101),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主管路(101)上的调节阀一(102)、第一低压加热器(103)、第二低压加热器(104)和第三低压加热器(105);第二加热支路(200),包括凝结水支管路一(201)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支管路一(201)上的调节阀二(202)、凝结水加热器一(203)和阀门一(204);第三加热支路(300),包括凝结水支管路二(301)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凝结水支管路二(301)上的阀门二(302)、凝结水增压泵(303)、调节阀三(304)、凝结水加热器二(305)和阀门三(3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一(203)通过采暖热网(400)中的疏水进行加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热网(400)包括采暖抽汽管道(401)、连接于所述采暖抽汽管道(401)输出端的热网加热器(402)、连接于所述热网加热器(402)疏水端的热网疏水管路(403)和连接于所述热网疏水管路(403)上的热网疏水增压泵(404);所述热网疏水管路(403)延伸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一(203)内。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加热器二(305)通过热媒水循环网(500)中的热媒水进行加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模式下的凝结水补充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水循环网(500)包括热媒水主循环管路(501)、设置于所述热媒水主循环管路(501)上的热媒水循环泵(502),以及连通于所述热媒水主循环管路(501)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廷学李吉峰李玉辉武旭苗洪飞赫胜杰李美双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