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36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包括折叠布、支撑件和成对布置的引导件;引导件的两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的两侧,引导件长度长于污水池体长度;折叠布包括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相邻,且沿折叠布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复排布,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能改变角度或折叠;支撑件位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的临界位置,并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连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污水处理池体两侧的引导件上,以使得所述折叠布安装在污水处理池体上;其中,所述折叠布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被所述支撑件撑起形成凸脊,所述第二单元格与下一个第一单元格之间下坠形成凹谷,所述折叠布呈曲折结构,以强化光线入射时、被遮蔽的效果。被遮蔽的效果。被遮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现有沉淀池或澄清池,例如絮凝沉淀池、高效沉淀池、磁混凝沉淀池等,多采用露天结构、未设置封闭的遮阳顶蓬,在夏秋季节阳光充足时,经常发生在清水层池面聚集大量藻类,影响池体感官卫生,且藻类贡献有机物或pH,导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消减。现有沉淀池或澄清池若采用封闭的遮阳防雨顶蓬或采用室内封闭结构,会大大增加基建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所述遮阳防藻装置包括折叠布、支撑件和成对布置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的两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的两侧,引导件长度长于污水池体长度;所述折叠布包括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相邻,且沿折叠布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复排布,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能改变角度或折叠;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的临界位置,并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污水处理池体两侧的引导件上,以使得所述折叠布安装在污水处理池体上;其中,所述折叠布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被所述支撑件撑起形成凸脊,所述第二单元格与下一个第一单元格之间下坠形成凹谷,所述折叠布呈曲折结构,以强化光线入射时、被遮蔽的效果。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的夹角为60

120
°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管件、杆件或钢丝绳,所述支撑件的长度超过所述折叠布的宽度,所述支撑件的两端通过环扣与所述引导件连接,所述环扣能在所述引导件上滑动,以收放整个折叠布。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为两条平行布置的管件、杆件或钢丝绳,所述环扣穿设在所述引导件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布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折叠布两侧的用于支撑单元格的两个支撑件通过扎带固定在所述引导件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体上,所述限
位结构为带有卡口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用于在所述折叠布收缩状态下收拢各支撑件的环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布为不透光的材质,所述折叠布的第一单元格与第二单元格临界位置附件设有小孔,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与支撑件通过穿设小孔的绳带系在一起。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布上设有至少一个观察视窗。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阳防藻装置包括单套或多套的折叠布。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体为沉淀池或澄清池。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该遮阳防藻装置安装污水处理池体的池面,通过强化空气中光线的反射、阻隔池体的反应清水表层对空气中入射光线的吸收与折射,达到抑制空气与水的交界面下的浅水层易发生藻类滋生的效果。
[0017]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18]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的立面安装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折叠布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引导件和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折叠布与支撑件、引导件等安装件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折叠布与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折叠布的光线反射驱光控藻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折叠布的展开与收起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折叠布;2、污水处理池体;31、支撑件;4、引导件;5、限位结构;a1、第一单元格;a2、第二单元格;11、凸脊;12、凹谷;a13、小孔;a14、观察视窗;32、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
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0]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1]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0032]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0033]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2的遮阳防藻装置,可安装于污水处理池体2的池面,通过强化空气中光线的反射、阻隔池体的反应清水表层对空气中入射光线的吸收与折射,达到抑制空气与水的交界面下的浅水层易发生藻类滋生的效果。
[0035]如图1至图4所示,遮阳防藻装置包括折叠布1、支撑件31和成对布置的引导件4等。引导件4的两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2的两侧;引导件4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防藻装置包括折叠布、支撑件和成对布置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的两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的两侧,长度长于污水池体长度;所述折叠布包括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相邻,且沿折叠布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复排布,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能改变角度或折叠;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的临界位置,并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污水处理池体两侧的引导件上,以使得所述折叠布安装在污水处理池体上;其中,所述折叠布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被所述支撑件撑起形成凸脊,所述第二单元格与下一个第一单元格之间下坠形成凹谷,所述折叠布呈曲折结构,以强化光线入射时、被遮蔽的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的夹角为60

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管件、杆件或钢丝绳,所述支撑件的长度超过所述折叠布的宽度,所述支撑件的两端通过环扣与所述引导件连接,所述环扣能在所述引导件上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李国兵冯爱山李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