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0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所述可电解脱的微导管设置有微导管主体,微导管主体一端连接有导管座,微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导管尖端,微导管尖端靠近微导管底座端设置有可电溶解的环状金属区,微导管尖端远离导管座的一端也设置有环状金属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导管尖端为可通电、可显影的环状金属区,微导管尖端两个金属标记点,只有靠近底座的那个标记点可以通电解脱,头端只是作为显影使用,通电一段时间后,解脱点可以完全溶解掉,出现解脱点断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两端都设有金属环状区,这样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已经解脱或者原本显影的解脱点变得显影暗淡或者完全不显影提示已经完全解脱。暗淡或者完全不显影提示已经完全解脱。暗淡或者完全不显影提示已经完全解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脑动静脉畸形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应用新型液体栓塞剂(Onyx、Phil等,下称“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脑AVM的一种重要方法。栓塞过程中通常需要少量栓塞剂的返流,以阻断近端供血动脉,以保证后续的注胶更好的向目标位置弥散。但是返流的胶可能造成多种风险,一是返流进入正常脑组织的供血动脉导致脑梗,另一方面会粘滞导管,使其无法拔除,或在拔管中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风险以及血管痉挛。而由于担心这两种风险的发生又会导致返流不足,无法使胶充分向病灶内弥散,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国际上可电解脱的微导管有两种,阿波罗(Apollo)和sonic,国内可以用上,它们都属于机械解脱方式,这种有时候在静脉用或者小血管用的时候会牵扯出血。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可解脱的微导管都属于机械解脱方式,有时候在静脉用或者小血管用的时候会导致出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所述可电解脱的微导管设置有微导管主体,所述微导管主体一端连接有导管座,所述微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导管尖端,所述微导管尖端靠近微导管底座端设置有环状金属区。/>[0006]进一步,所述微导管尖端远离微导管底座的位置也设置有环状金属区。
[0007]进一步,所述微导管管壁内埋有可通电的金属线。
[0008]进一步,所述可通电的金属线用以连接微导管尖端靠近微导管底座端的环状金属区。
[0009]进一步,所述微导管尖端靠近微导管底座端的环状金属区用以连接金属解脱线的正极,负极一般采用针头连接人体。
[0010]进一步,所述微导管金属解脱线的头端设置为发卡样。
[0011]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技术微导管尖端为可通电、可显影的环状金属区,通电一段时间后,解脱点可以完全溶解掉,出现解脱点断离,本技术两端都设有金属环状区,这样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已经解脱或者原本显影的解脱点变得显影暗淡或者完全不显影提示已经完全解脱。本技术中的解脱点可以直接溶解掉,避免了无法撤管或撤管力过大对血管造成损伤,有效降低了撤管风险。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电解脱的微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微导管主体;2、导管座;3、微导管尖端;4、近端环状金属区;5、远端环状金属区;6、底座环状金属解脱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装置中的微导管主体1一端连接有导管座2,微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导管尖端3,微导管尖3靠近微导管底座端2设置有近端环状金属区4(通电可溶解断离的解脱点),微导管尖端3远离微导管底座2的位置也设置有远端环状金属区5(仅作为微导管头端位置显影标记),微导管底座端的底座环状金属解脱区6用以连接金属解脱线,微导管主体1管壁内埋有可通电的编织丝,金属解脱线的头端设置为发卡样,用以夹住该底座环状金属解脱区6。近端环状金属区4为微导管头端的金属解脱点,位置标记及解脱功能;远端环状金属区5仅作为微导管头的位置标记点,底座环状金属解脱区6附近连接解脱线的位置,金属可通电。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对微导管主体管壁内的金属线进行通电一段时间,使得微导管尖端3完全溶解掉,其中靠近导管座2的近端环状金属区4可以通电,也可以显影,远离导管座的远端环状金属区5仅作为微导管头端的位置显影标记点,待出现解脱点断离,即可提示临床医生已经解脱,由于微导管头端两端都含有环状金属区,两个环状金属区的可设置为1.5cm或者3cm,待解脱点变得显影暗淡或者完全不显影提示已经完全解脱。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解脱的微导管设置有微导管主体,所述微导管主体一端连接有导管座,所述微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导管尖端,所述微导管尖端靠近微导管底座端设置有可电溶解的环状金属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电解脱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尖端远离微导管底座的位置设置有可做显影标记的环状金属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解脱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的编织材料可通电(不是编织材料通体都通电,只是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张昌伟王朝华李俊饶谢晓东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