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504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在振动筛的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油箱,通过将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水平设置,在两者之间通过回油管和供油管连接后实现整体的油路循环,本装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后,其在运行时,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油温升高,热油会跟随回油管进入至供油箱内,在供油箱降温沉淀后,再通过供油管导回至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再者,本装置还在供油箱内部设置有排油口,在排油口上部设置沉淀区,可将沉淀后的杂质进行排除,确保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润滑油清洁。确保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润滑油清洁。确保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润滑油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振动筛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振动筛稳定润滑的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矿山机械中,其筛选装置需在驱动轴的驱动下带动振动筛循环震动,驱动轴始终在较大负载下运行,为保证其运行稳定性,通常采用在驱动轴上添加润滑系统,通过加注固态润滑油实现持续润滑;现有的润滑系统在运行时,其广泛采用的润滑方式是在偏心轴外围加装一个无缝钢管,通过无缝钢管与两端的轴承座联通,通过将导管内部注油后实现两端轴承座的连通,以此实现供油,但是此种供油方式存在弊端,其体现在:1.供油量较大,两端的轴承座和导管同时注油后需使用150升

200升润滑油;2.封闭式润滑,润滑油内部的杂质无法排出,对轴承以及驱动系统不利。
[0003]根据目前存在的弊端,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润滑系统进行改善,提高现有润滑系统的润滑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结构简单,用油量少,通过外装注油设备可实现稳定、高效、低成本的供油润滑。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振动筛前后侧壁上的供油箱,振动筛内设置有一根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在前后侧壁上皆设置有密封轴承系统,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内部设置有轴承与驱动轴配合实现驱动;前后侧壁上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连接时其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的供油箱上设置有一根回油管和一根供油管,所述的供油管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的底部,所述的回油管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内,其设置在供油管的上部;所述的供油箱的设置时,其设置高度与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储油高度持平或者低于密封轴承系统,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之间通过供油管以及回油管连接后形成一个供油回路。
[0006]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储油量为轴承自底部向上的三分之一直径高度,供油管与密封轴承系统的底部连接,回油管与密封轴承系统储油部位的油位以下连接。
[0007]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的中部为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外部驱动电机连接;密封轴承系统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其在轴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个防溅压盖,防溅压盖外侧为密封端盖,所述的密封端盖上设置有贯穿螺纹孔,通过贯穿螺纹孔连接定位螺栓,所述的定位螺栓朝向密封端盖设置,通过挤压密封端盖实现密封端盖与轴承外沿的挤压固定;在密封端盖与驱动轴之间设置有油封。
[0008]所述的防溅压盖为圆盘状结构设置,其朝向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翻边,通过翻边挤压轴承。
[0009]所述的防溅压盖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其顶部设置有出气孔。
[0010]所述的供油箱的前侧设置有观察口,供油箱的顶部为加油口,其底部设置有排油口,所述的供油管设置在供油箱的底部上方,其距离供油箱底部不低于10 厘米。
[0011]本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通过以上设计,其在振动筛的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油箱,通过将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水平设置,在两者之间通过回油管和供油管连接后实现整体的油路循环,本装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后,其采用稀油作为润滑油使用,在设备运行时,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油温升高,热油会跟随回油管进入至供油箱内,在供油箱内冷却后,再通过供油管导回至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如此循环实现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油温持续冷却以及供应;再者,本装置还在供油箱内部设置有排油口,在排油口上部设置沉淀区,可将沉淀后的杂质进行排除,确保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润滑油清洁。
[0012]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新颖,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供油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装置密封端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装置密封端盖与防溅压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防溅压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振动筛,2、供油箱,21、加油口,22、排油口,23、观察口, 24、供油管,25、回油管,3、密封轴承系统,31、密封端盖,32、防溅压盖, 33、进油口,34、翻边,35、定位螺栓,36、密封胶条,37、排气口,4、驱动电机,5、联轴器,6、偏心块,7、轴承,8、油封,9、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看图所示,如附图所示,
[0021]一种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振动筛1前后侧壁上的供油箱2,振动筛1内设置有一根驱动轴9,所述的驱动轴9在前后侧壁上皆设置有密封轴承系统3,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3内部设置有轴承7与驱动轴9配合实现驱动;本技术所述的前后侧壁上供油箱2与密封轴承系统3连接时其连接结构相同,所以其在振动筛1的前后侧壁上皆设置有一个供油箱2为密封轴承系统 3单独供油。
[0022]本装置在实现供油连接时,所述的供油箱2的中部上方设置有一根回油管 25,供油箱2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一个供油管24,所述的供油管24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3的底部,所述的回油管25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3内,其设置在供油管 24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3内部储油量为轴承自底部向上的三分之一直径高度,供油管24与密封轴承系统3的底部连接,回油管25与密封轴承系统3储油的最顶端连接;本装置在连接时,需特别注意的是:供油箱2 的设置高度与密封轴承系统3内部储油高度持平,供油箱2与密封轴承系统3 之间通过供油管24以及回油管25连接后形成一个供油回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本装置在运行时,密封轴承系统3内部油温升高,热油会跟随回油25管进入至供油箱2内,在供油箱2内冷却后,再通过供油管24导回至密封轴承系统3内部,如此循环实现密封轴承系统内部油
温持续冷却以及供应,此种润滑系统可将用油量控制在3

4升范围内,并且可实现润滑油的持续循环,有效的降低润滑温度。
[0023]本装置在实际运行是,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会导致润滑油离心外甩,为防止以上问题的产生,本装置采用以下密封结构设置: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3的中部为驱动轴9,所述的驱动轴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外部的驱动电机4连接同时驱动轴上还设置有偏心块6,通过偏心块6实现震动驱动;每个密封轴承系统3的内部并排设置有两个轴承7,其在轴承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个防溅压盖32,防溅压盖32外侧为密封端盖31,所述的密封端盖31上设置有贯穿螺纹孔,通过贯穿螺纹孔连接定位螺栓35,所述的定位螺栓35朝向密封端盖31设置,通过挤压密封端盖31实现密封端盖31与轴承7外沿的挤压固定;在密封端盖31与驱动轴9之间设置有油封8。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4、5 所示,所述的防溅压盖32为圆盘状结构设置,其朝向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翻边34,通过翻边34挤压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在振动筛前后侧壁上的供油箱,振动筛内设置有一根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在前后侧壁上皆设置有密封轴承系统,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内部设置有轴承与驱动轴配合实现驱动;前后侧壁上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连接时其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的供油箱上设置有一根回油管和一根供油管,所述的供油管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的底部,所述的回油管连接至密封轴承系统内,其设置在供油管的上部;所述的供油箱的设置时,其设置高度与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储油高度持平或者低于密封轴承系统,供油箱与密封轴承系统之间通过供油管以及回油管连接后形成一个供油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轴承系统内部储油量为轴承自底部向上的三分之一直径高度,供油管与密封轴承系统的底部连接,回油管与密封轴承系统储油部位的油位以下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筛稀油润滑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鸿途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