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01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渔具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包括渗透板、围绕杆、支架和盖板,所述渗透板的顶端设置有围绕杆,所述围绕杆的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渗透板的底端四角设置有支架,通过并排设置的多组围绕杆设置,能够将渔网沿着多组缠绕柱之间呈“S”形进行围绕,再将每层渔网压实,配合缠绕柱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能够实现多层渔网堆加,同时渔网与缠绕柱之间的作用力,便于渔网围绕地更加紧实,不易松散,从而避免渔网之间相互打结缠绕,渔网围绕完成后通过盖板将缠绕柱顶端遮挡,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回弹散落。防止渔网回弹散落。防止渔网回弹散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


[0001]本技术公开的渔具收纳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顾名思义渔网是捕鱼用的网,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渔网。虽然这种渔网易腐烂,坚韧度差,但是其捕鱼效率已经大大提高。随着渔业的发展,渔猎的对象不只是鱼,捕捞的工具也与时俱进。渔网捕鱼专用工具结构材料。99%以上用合成纤维加工而成。主要有尼龙或改性尼龙的单丝、复丝或复单丝,也可以用聚乙烯、聚酯、聚偏氯乙烯等纤维。渔网的长度较长,对于渔网的存放多采用缠绕的方式进行收纳,但是此种收纳方法,渔网缠绕的不够紧凑的情况下,很容易使渔网与缠绕的主体脱落,进而使得渔网之间缠绕在一起,不便于使用时的拿取,并且若是渔网没有及时晾晒完全的话,缠绕在一起的渔网很容易产生霉变进而受损,为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渗透板、围绕杆、支架和盖板,所述渗透板的顶端设置有围绕杆,所述围绕杆的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渗透板的底端四角设置有支架。
[0005]优选的,所述渗透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渗透板上开设有漏水孔。
[0006]优选的,所述围绕杆为双排平行设置的伸缩杆,所述围绕杆的伸缩口处设置有防刮套,所述防刮套为橡胶材料制成,且其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杆杆身包绕的密封圈。/>[0007]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套住围绕杆杆头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与围绕杆杆头尺寸相同的凹槽,且该凹槽中设置有防滑垫。
[0008]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并排设置的多组围绕杆设置,能够将渔网沿着多组缠绕柱之间呈“S”形进行围绕,再将每层渔网压实,配合缠绕柱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能够实现多层渔网堆加,同时渔网与缠绕柱之间的作用力,便于渔网围绕地更加紧实,不易松散,从而避免渔网之间相互打结缠绕,渔网围绕完成后通过盖板将缠绕柱顶端遮挡,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回弹散落,渗透板上漏水孔的设置,能够便于渔网中的水分排出,降低长期储存由于水分过多发霉的可能性,万向轮的设置便于渔网转移。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
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渗透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盖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渗透板、11支架、12万向轮、13漏水孔、2围绕杆、21防刮套、3盖板、31固定套、3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通过并排设置的多组围绕杆设置,能够将渔网沿着多组缠绕柱之间呈“S”形进行围绕,再将每层渔网压实,配合缠绕柱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能够实现多层渔网堆加,同时渔网与缠绕柱之间的作用力,便于渔网围绕地更加紧实,不易松散,从而避免渔网之间相互打结缠绕,渔网围绕完成后通过盖板将缠绕柱顶端遮挡,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回弹散落,渗透板上漏水孔的设置,能够便于渔网中的水分排出,降低长期储存由于水分过多发霉的可能性,万向轮的设置便于渔网转移。请参阅图1,包括渗透板1、围绕杆2、支架11和盖板3。
[0017]请参阅图1
‑2‑
3,通过并排设置的多组围绕杆2设置,能够将渔网沿着多组缠绕柱之间呈“S”形进行围绕,再将每层渔网压实,配合缠绕柱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能够实现多层渔网堆加,同时渔网与缠绕柱之间的作用力,便于渔网围绕地更加紧实,不易松散,从而避免渔网之间相互打结缠绕,渔网围绕完成后通过盖板3将缠绕柱顶端遮挡,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回弹散落,渗透板1上漏水孔13的设置,能够便于渔网中的水分排出,降低长期储存由于水分过多发霉的可能性,万向轮12的设置便于渔网转移,具体的,渗透板1的顶端设置有围绕杆2,围绕杆2的顶端设置有盖板3,渗透板1的底端四角设置有支架11,渗透板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渗透板1上开设有漏水孔13,围绕杆2为双排平行设置的伸缩杆,围绕杆2的伸缩口处设置有防刮套21,防刮套21为橡胶材料制成,且其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杆杆身包绕的密封圈,盖板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套住围绕杆2杆头的固定套31,固定套31上开设有与围绕杆2杆头尺寸相同的凹槽32,且该凹槽32中设置有防滑垫,支架11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2。
[0018]在具体使用中,通过并排设置的多组围绕杆2设置,能够将渔网沿着多组缠绕柱之间呈“S”形进行围绕,再将每层渔网压实,配合缠绕柱为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能够实现多层渔网堆加,同时渔网与缠绕柱之间的作用力,便于渔网围绕地更加紧实,不易松散,从而避免渔网之间相互打结缠绕,渔网围绕完成后通过盖板3将缠绕柱顶端遮挡,能够有效防止渔网回弹散落,渗透板1上漏水孔13的设置,能够便于渔网中的水分排出,降低长期储存由于水分过多发霉的可能性,万向轮12的设置便于渔网转移。
[001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包括渗透板(1)、围绕杆(2)、支架(11)和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板(1)的顶端设置有围绕杆(2),所述围绕杆(2)的顶端设置有盖板(3),所述渗透板(1)的底端四角设置有支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板(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渗透板(1)上开设有漏水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规模海洋鱼类捕捞网防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杆(2)为双排平行设置的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军相阳陈俊生柯可隋亚楠姜作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合普佳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