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99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多组蓄冰板组件,所述蓄冰板组件位于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之间,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蓄冰板,所述蓄冰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蓄冰板的一端设有凹槽,相邻蓄冰板组件的凹槽位置不同。通过设置多组蓄冰板组件实现对载冷剂进行充分冷却;通过在蓄冰板上设置凹槽,既可以作为载冷剂的流道,充分利用蓄冰槽体积空间,减小蓄冰槽的整体体积,同时凹槽结构可作为把手孔方便搬运;多个凸起既可加强蓄冰板的强度,防止蓄冰板在冻结过程中因为体积变化引起的冻裂,另外,凸起在流道中具有扰流作用,加强换热效果。强换热效果。强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


[0001]本技术涉及冷链冷藏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冷链运输率以倍增的方式快速增长,实现冷链物流规模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冷链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15年,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链配送的客体大多是易腐的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对生鲜度有较高的要求。在配送过程中,若产品保存温度控制不当,质量出现问题,商家将无法进行二次销售。
[0003]我国现有的低温物流领域采用的基本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制冷模式,其能耗较大,成本较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3~4L,尾气排放量增加30%以上。在能源日益短缺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传统压缩式制冷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诉求。而干冰制冷产生的二氧化碳易加剧全球变暖,限制了干冰制冷的发展。因此,保温冷藏车以其经济、安全和方便性的优势,逐渐成为制冷模式的主要冷源,必将成为低温物流领域发展的最佳选择。而蓄冰板这几年在保温冷藏车的应用中份额逐年上升,如何更加合理设计冰板及组织经济有效的蓄冰过程成为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多组蓄冰板组件,所述蓄冰板组件位于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之间,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蓄冰板,所述蓄冰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蓄冰板的一端设有凹槽,相邻蓄冰板组件的凹槽位置不同。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多组蓄冰板组件实现对载冷剂进行充分冷却;通过在蓄冰板上设置凹槽,既可以作为载冷剂的流道,更好地组织载冷剂流通,充分利用蓄冰槽的空间,减小蓄冰槽的整体体积,同时凹槽结构可作为把手孔方便搬运和携带;通过在板面上设置多个凸起,既可加强蓄冰板的强度,防止蓄冰板在冻结过程中因为体积变化引起的冻裂,另外,凸起在流道中具有扰流作用,加强换热效果。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0008]进一步,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的蓄冰板。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载冷剂在箱体内平缓流动,减少载冷剂的波动性。
[0010]进一步,相邻蓄冰板组件的凹槽位置相反。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凹槽位置相反设置,可增加载冷
剂流通的距离,提高换热效果。
[0012]进一步,所述凹槽位于箱体的上端或下端。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凹槽位于箱体的上、下两端使载冷剂可以从上到下全面覆盖蓄冰板,充分利用蓄冰槽的空间,提高换热效果。
[0014]进一步,所述蓄冰板之间的箱体的顶板和/或底板上设有长条形紫外线灯。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紫外线等可以对蓄冰板之间的载冷剂和蓄冰板表面进行杀毒处理,杜绝冷链病毒的传播。
[0016]进一步,所述凸起为圆形。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形加工简单且不会影响载冷剂流动。
[0018]进一步,所述凹槽为矩形。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结构既可以保证载冷剂的流量,同时加工简单,可以作为搬运的把手,携带方便。
[0020]进一步,相邻蓄冰板组件内蓄冰板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载冷剂流通的要求,采用不同组合方式的蓄冷板组件,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蓄冰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蓄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箱体;2、载冷剂入口;3、载冷剂出口;4、蓄冰板;5、凸起;6、凹槽;7、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载冷剂入口2和载冷剂出口3,所述箱体1内设有多组蓄冰板组件,所述蓄冰板组件位于载冷剂入口2和载冷剂出口3之间,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蓄冰板4,所述蓄冰板4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凸起5,所述蓄冰板4的一端设有凹槽6,相邻蓄冰板组件的凹槽6位置不同。
[0027]蓄冰板4上设置凹槽6在箱体1内形成载冷剂的天然流道,不需要另外设置隔板来组织扰流,使蓄冰槽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0028]为了提高载冷剂在箱体1内的流通效果,所述载冷剂入口2位于箱体1的下端,所述载冷剂出口3位于箱体1的上端。
[0029]在本申请中,所述蓄冰板4垂直设置在箱体1内,同时蓄冰板4垂直于载冷剂的流动方向,从而使载冷剂穿过蓄冰板4上的凹槽6从上至下全面覆盖蓄冰板4,提高换热效率,减小蓄冰槽的空间。
[0030]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的蓄冰板4。
[0031]相邻蓄冰板4组件的凹槽6位置相反。通过旋转蓄冰板4安装的角度,使凹槽6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增加载冷剂在箱体1内流通的路径,提高换热效果。
[0032]所述凹槽6位于箱体1的上端或下端。即将其中一组蓄冰板组件内的蓄冰板4正向安装使凹槽6位于箱体1的上端,相邻蓄冰板组件内的蓄冰板4旋转180
°
安装,使凹槽6位于箱体1的下端,既能使载冷剂从上到下全面覆盖蓄冰板,同时方便蓄冰板4之间相互更换,加工方便,节约加工成本。
[0033]可选的,凹槽6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也能形成载冷剂的流通通道,实现载冷剂的换热作用。
[0034]所述蓄冰板4之间的箱体1的顶板和/或底板上设有长条形紫外线灯7。紫外线灯7正好位于两个蓄冰板4的中间流道,可以对其间的载冷剂和蓄冰板表面进行杀消,在长时间的蓄冰过程中对冰板和载冷剂进行有效杀毒。
[0035]本申请通过设置紫外线灯7对蓄冰板4和载冷剂进行杀菌,因为蓄冰时间长达8小时之久,紫外线灯7属于冷光灯,在照射时本身不会像其他光线如红外线使物体发热,使用时只有非常少量的热量释放出来,因此不会对蓄冰效果产生影响,且在长时间的照射下,可以有效杀灭蓄冰板携带的病毒,杜绝冷链病毒的传播。
[0036]所述凸起5为圆形。所述凸起5均匀设置在蓄冰板4的板面上。
[0037]可选的,所述凸起5也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其它结构。
[0038]所述凹槽6为矩形。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多组蓄冰板组件,所述蓄冰板组件位于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之间,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蓄冰板,所述蓄冰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蓄冰板的一端设有凹槽,相邻蓄冰板组件的凹槽位置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蓄冰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的蓄冰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冰板蓄冰槽,其特征在于,相邻蓄冰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